11月20日,由中央網信辦網絡新聞信息傳播局、國務院國資委宣傳局、國務院國資委新聞中心聯合組織開展的“十九大精神進央企”網絡主題活動在天津濱海新區拉開序幕,20家中央重點新聞網站和主要商業網站首站走進中糧佳悅,深入采訪中糧集團糧油生產加工運輸一體化運營模式,了解企業貫徹落實十九大精神、保障國計民生的生動實踐。
十九大報告強調,“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實施食品安全戰略,讓人民吃的放心”。作為中國糧油食品行業龍頭企業,這是中糧的首要責任與擔當。
中糧集團黨組書記、董事長趙雙連表示,在強烈使命感的驅動下,中糧集團作為國企改革發展的重要試驗田,以國有資本投資公司改革為切入點,堅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和指示要求,結合企業實際,通過頂層設計和機制創新來破解矛盾、推動轉型。
記者了解到,中糧集團今年1-9月實現營業收入3448億元,同比增長6%,完成全年預算的82%;利潤總額78.1億元,同比增長50%,預計全年利潤總額接近100億元。中糧集團核心競爭力不斷增強,在稻谷、小麥、玉米、油脂油料、糖、棉花等十多個領域處于行業領先地位,業務遍及全球140多個國家和地區,終端銷售點遍布950多個大中城市,十幾萬個縣鄉村,總資產已經躍居國際大糧商第一位。
2008年3月,中糧集團為實施加大糧油主業的戰略布局和發展思路,在天津臨港經濟區注冊成立中糧佳悅(天津)有限公司。該公司于2011年7月建成投產,目前擁有一座年吞吐能力達260萬噸的10萬噸級糧油泊位;具備60萬噸的綜合倉儲能力,年加工大豆及油脂200萬噸,年產包裝油2700萬箱,年油脂供應量可以滿足京津冀1.1億人口,消費三個月。
記者一行跟隨工作人員來到佳悅碼頭,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座橙黃相間、巍然屹立的“鋼鐵俠”。據中糧佳悅碼頭日常管理負責人于華介紹,這是一座連續式卸糧機,是目前國際先進的卸糧設備,全封閉環保節能,兩臺帶斗門式起重機配合,每小時最高達到1000噸的卸貨能力。于華告訴記者,碼頭可實現多點卸料,與佳悅34萬噸原糧筒倉庫、22.4萬噸植物油罐區緊密連接,實現碼頭接卸和物流倉儲一體化模式。優越的港口資源、高效的卸貨能力和后方強大的倉儲吸附能力,為保證國家糧油安全,維護市場穩定提供了重要的物流條件和保障。此外,碼頭還倡導綠色共享理念,在為自身企業服務的同時,也為周邊同行業企業提供優質的港口原料接卸服務,促進區域經濟的協同發展。
中糧佳悅碼頭日常管理負責人于華介紹碼頭相關情況。圖為連續式卸糧機
中糧佳悅碼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