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快訊(記者趙毅波)中糧集團的資產處置和改革轉型仍在進行中。12月28日晚,中糧集團在官方微信公布的2017年工作情況顯示,完成76戶僵尸和特困企業的處置工作,安置員工5791人。中糧集團預計,全年利潤將達到110億元。
中糧集團表示,在即將結束的2017年,完成了提質增效“321”計劃:減虧30億,退出20億,10大虧損企業扭虧減虧。
中糧集團稱,(2017年)完成76戶僵尸和特困企業的處置工作,安置員工5791人,退出非主業低效無效資產近74.8億元。此外,中糧集團總部職能部門人員由610人壓縮為216人,減幅65%;專業化公司總部人員由1988人壓縮至1171人,減幅41%。
從公開信息上看,2017年中糧集團的資產處置動作頻頻。
比如在今年6月,中糧集團將旗下位于蘇州和南昌的兩家凱萊酒店掛牌轉讓,轉讓底價分別為1.7億元和2.1億元。蘇州凱萊大酒店2016年凈利潤虧損598萬元,南昌凱萊大飯店則虧損618.94萬元。
持續甩包袱后,中糧集團業績改觀。中糧集團12月28日稱,截至11月底,實現營業收入4282億元,同比增長7.9%,利潤總額98.05億元,同比增長78%,“預計全年利潤將達到110億元,超預算、超同期、超歷史”。
據官網介紹,中糧集團是以糧、油、糖、棉為核心主業的農業及糧油食品企業,主業涉及食品、金融、地產行業。目前,中糧集團資產總額5373.6億元,年營業收入4426.5億元。
對于中糧集團而言,2016年地位重要,這是寧高寧離任中糧的第一年,也是新任董事長趙雙連執掌中糧的第一年。在這一年,中糧集團雖然重組了另一家央企中紡集團,但發展戰略出現調整,從以往的跨界擴張模式轉向“瘦身”。
今年1月20日,國資委在官網公布中糧集團2016年改革與業績情況顯示:中糧集團實現利潤總額61.5億元,同比增長79%。中糧已完成巧克力、方便面、羊絨、木材、利海船務等業務的退出,2016年共完成36戶“僵尸”和特困企業的處置任務。
中糧表示,把加快“僵尸企業”市場出清作為“牛鼻子”,大力推進“僵尸”和特困企業專項治理,針對一些長期虧損、扭虧無望的企業和低效無效資產,積極探索兼并重組、破產清算、產權轉讓等多渠道的國有資本退出方式,逐步實現資源配置的合理高效。
在退出僵尸和特困企業的同時,中糧集團通過混合所有制改革吸收社會資本、試圖將優質資產繼續做大。
在2016年中糧包裝、中糧工科、中糧酒業實施混合所有制改革和員工持股改革后,中糧集團在2017年繼續加快混改,中國茶葉引入厚樸、人壽、中信農業產業基金五家戰略投資者。中糧資本也掛牌成立,并通過引入北京首農等7家投資者,募集資金69億元。
中糧表示,將以“混改、先導、上市”為三大目標,積極穩妥推進混合所有制,引入戰略投資,優化企業治理,實現上市發展。
據報道,中糧集團黨組書記、董事長趙雙連近日表示,改革之初,主要是進行專業化公司整合,實現業績恢復性增長。未來將以經營資本為核心,通過優良資產整合,不良資產清理,實現“投、融、整”一體化,讓資本投資收益最大化。
當前,中糧集團正在尋求改革成為國有資本投資公司。根據2016年7月公布的國有資本投資公司改革試點方案,中糧將按照“小總部,大產業”的原則,把資本經營與資產管理經營分開,壓縮管理層級至三級,形成定位清晰且職責明確的“集團總部資本層-專業化公司資產層-生產單位執行層”三級架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