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的40年,激蕩而偉大,從封閉到開放,從貧瘠到富裕,中國以“摸著石頭過河”的精神,成就了一場偉大的革命。
民以食為天,一粒米一滴油都是生活的縮影;百姓餐桌的變化史便是一部四十年中國飲食的風云變遷史。
在這40年的變遷史中,有不少名字值得被銘記。他們在40年的長河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
手機掃一掃,或點擊以下鏈接觀看:
《與你一起四十年》
敢為人先的行業開拓者
街道上穿梭著騎著自行車上班的人群,巷子里傳出羅大佑的那首《戀曲1980》,一封情書被投進綠色的郵筒,人們帶著糧本糧票到糧油店購買油糧。那是80年代初期一個尋常的早晨。
而這樣的情景,永遠定格在了改革開放前夕。隨著中國改革開放不斷深入,社會經濟飛速發展,糧票油票成為歷史,中國糧油行業也到達一個重要拐點。
彼時市場上充斥的多是質量良莠不齊的散裝食用油,符合衛生標準的小包裝食用油市場還是大片空白。由于糧油行業投資大、利潤薄并不被許多國企、民企看好。在許多企業還在猶豫徘徊時,由郭鶴年和郭孔豐叔侄創辦的愛國僑資企業益海嘉里在中國投資的第一家油脂工廠南海油脂于1988年開始建設;1991年,益海嘉里旗下品牌金龍魚第一瓶小包裝油面市,成功地改變了中國人的生活,引領了從散裝油到小包裝油的廚房革命。
此后的數十年間,益海嘉里集團把現代化的食用油加工產業、食用油產品及品牌運作理念運用到生產與開發中,在國內不斷投入巨資用于技術研發和市場開拓,支持和推動著中國糧油產業的發展。
和改革的浪潮一樣,這條守護國人餐桌的金龍魚從深圳出發,游過了我國無數的良田沃土、山川湖海,游進了千家萬戶中國家庭的餐桌。
不斷創新的科技引領者
從溫飽走向小康,國人的餐桌呈現出前所未有的豐盛。溫飽解決后,如何吃得營養、吃得健康成為新的課題。
1995年,國家首次提出了科教興國戰略,喊出了“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的口號,將重點依靠科技發展來推動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作為居民膳食結構基礎、每頓必吃的糧油,也必然要從量的提升轉到質的飛躍上,而這離不開科技創新的推動。彼時,中國糧油產業的結構轉型升級迫在眉睫。
這次,依然是有膽識又有沖勁的益海嘉里走在行業升級轉型的前頭,緊握著時代的脈搏,投入大量精力在新技術、新工藝的研發創新上,不斷推陳出新。
2002年,“金龍魚第二代調和油”面世,首次將膳食健康的研究深入到脂肪酸領域,倡導1:1:1膳食脂肪酸均衡理念,正式掀起了食用油行業“營養均衡”革命的新潮流,推動了國人食用油消費理念從“安全”到“營養健康”的躍升。
在產品創新上,益海嘉里永遠在跟自己“較勁”。在歐洲設立葵花籽油原料工廠,只為保證每一滴金龍魚陽光葵花籽油的品質;十年磨一劍的金龍魚“雙一萬”稻米油,只為實現營養與品質的完美結合。益海嘉里用敢于突破的創新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匠人精神,完成了一次又一次令人驚喜的產品升級。
同時,在產業升級領域,益海嘉里創新性開發出“水稻循環經濟模式”、“國產大豆綜合加工技術”、“油脂化工循環經濟”,圍繞農業產品開展精深加工,不斷延伸產業鏈,提高農業附加值,促進產業轉型升級……益海嘉里的每一次突破性的嘗試都有著行業里程碑式的意義,始終在為中國糧油的技術升級貢獻著自己的力量,做中國科技探索的支持者和踐行者。
但無論技術如何革新,益海嘉里的每一件產品背后,依然是1991年第一瓶小包裝油的的那一顆初心。
飲水思源的國家品牌
2001年,中國正式加入WTO并成功舉辦了APEC會議,中國經濟加快市場化和國際化進程,融入了世界經濟體系和經濟全球化浪潮。
消費模式的多元化發展讓大眾消費不再單純停留在產品本身,而是向更注重品牌和品質邁進,益海嘉里決心用實際行動向世界傳遞中國品牌的品質和力量。
自2013年以來,從協助中國烹飪協會走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到整合八大菜系的力量助力中國美食申遺,再到助力中國美食走進紐約聯合國總部……益海嘉里的身影無處不在,一直為中華飲食文化的傳承貢獻自己的力量。
2017年,金龍魚成功入選CCTV“國家品牌計劃”,作為行業引領者向世界傳遞中國正能量。國家品牌的背后,是一個國家的民族自信,益海嘉里正是用實力向世界證明著“中國造”的品質和內涵。
“飲其流者懷其源”,益海嘉里也一直用實際行動支持著國家公益事業,用責任和擔當反哺著這片深厚的大地。益海嘉里集團成立“金龍魚慈善公益基金會”,從2008年起陸續設立了“助學工程”、“復明工程”“敬老扶幼項目”“金龍魚獎學金”等公益慈善項目;益海嘉里集團員工們也積極參與社區服務和公益活動,通過更多的方式去幫助老、幼、病、殘等弱勢群體,累計受助人數超過30萬人次。
2015年開始,益海嘉里在河北蔚縣發起了“愛心小米,助學有你”的公益活動。利用自身的銷售網絡幫助當地的愛心桃花小米打開銷路,促進貧困家庭增收,又將所有的銷售凈盈利反哺當地精準脫貧事業,探索出以“訂單種植-品牌營銷-利潤反哺-扶貧助學”為思路的地方脫貧新模式,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產業脫貧良性循環。
這是益海嘉里公益道路上的一個縮影,而每一個公益項目的背后,都是益海嘉里集團對中國這片熱土深沉的愛。
風雨同舟的命運共同體
40年光陰飛逝,改革開放來到了“不惑之年”。人們提著油瓶打油的光景已無處尋覓,油瓶也成為藏在角落和記憶里的的紀念品。如果說改革開放是一片汪洋大海,那么企業就是乘著風浪航行的巨輪,益海嘉里有幸見證并參與了現代中國的風云激蕩。
改革開放為懷揣夢想和有沖勁的企業提供了機遇和沃土,益海嘉里集團也從一顆萌芽的種子,成長為參天大樹。從1991到2018,從食用油、大米、面粉、掛面到油脂化工、倉儲物流,益海嘉里已從糧油延伸到化工領域,深入到中國老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
未來還有下一個40年,100年,時代在變,但初心不變。在改革開放浪潮下成長起來的益海嘉里,未來也必將和祖國同呼吸共命運,在所有蕩漾的波濤中站立,用濃濃的赤子之心書寫深深的愛國之情。
改革開放40年是一個值得被紀念的節點,一滴油、一粒米見證了千百個日月里的餐桌風云。
點擊→→ 《與你一起四十年》 ←← ,讓我們一起回顧,重溫那段值得回味的歲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