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糧集團加速“瘦身”:去年180億資產掛牌后溢價三成成交, 今年仍繼續“瘦身”

    2018-01-05
    摘要:

    1月5日,新京報記者自中糧集團官網獲悉,2017年度集團在產權交易機構掛牌轉讓的項目共52宗,其中成交38宗,評估值合計180.5億元,成交金額237.5億元,較評估值增值57億元,增值率31.6%。進入2018年,中糧集團的“瘦身”仍在推進。今年以來中糧集團至少掛出了五項以“中糧屯河”打頭的資產項目。

    新京報快訊(記者 趙毅波)中糧集團瘦身行動在2017年加快。1月5日,新京報記者自中糧集團官網獲悉,2017年度集團在產權交易機構掛牌轉讓的項目共52宗,其中成交38宗,評估值合計180.5億元,成交金額237.5億元,較評估值增值57億元,增值率31.6%。

    2017年底,中糧集團公布的2017年工作情況顯示,完成了提質增效“321”計劃:減虧30億,退出20億,10大虧損企業扭虧減虧。

    中糧集團稱,(2017年)完成76戶僵尸和特困企業的處置工作,安置員工5791人,退出非主業低效無效資產近74.8億元。

    眾所周知,產權交易機構是以服務國有產權交易為基礎,同時為各類權益流轉和股權融資等提供專業化金融服務的基礎性資本市場平臺。在北京產權交易所官網2017年掛出的產權項目上,中糧集團頻頻現身,而出售資產多數為虧損企業,轉讓后有助于中糧集團改善其經營狀況。

    比如在2017年6月,中糧集團將旗下位于蘇州和南昌的兩家凱萊酒店掛牌轉讓,轉讓底價分別為1.7億元和2.1億元。蘇州凱萊大酒店2016年凈利潤虧損598萬元,南昌凱萊大飯店則虧損618.94萬元。

    中糧集團在官網文章中表示,集團財務部積極推動集團產權交易市場化,充分利用產權交易機構“發現市場、發現價值”的作用,通過產權交易市場進行對外產權、實物資產轉讓,積極提高進場率、競價率、增值率,為優化集團資源配置發揮了重要作用。

    當前,中糧集團正在尋求改革成為國有資本投資公司。根據2016年7月公布的國有資本投資公司改革試點方案,中糧將按照“小總部,大產業”的原則,把資本經營與資產管理經營分開,壓縮管理層級至三級,形成定位清晰且職責明確的“集團總部資本層-專業化公司資產層-生產單位執行層”三級架構。

    中糧集團當時宣布,按照國資委“四個一批”總體要求,淘汰退出非主業不良資產,用三年時間重組整合和淘汰退出企業百戶,法人機構減少20%。

    進入2018年,中糧集團的“瘦身”仍在推進。

    據北京產權交易所官網,今年以來中糧集團至少掛出了五項以“中糧屯河”打頭的資產項目,金額最高的為中糧屯河惠農番茄制品有限公司100%股權及相關債權,轉讓底價 11723.08萬元。

    據掛牌項目信息,該掛牌價格由標的企業100%股權、轉讓方中糧屯河糖業股份有限公司對標的企業109.67433萬元債權組成,其中標的企業100%股權掛牌價格為人民幣11613.40567萬元,債權價格為109.67433萬元。

    中糧方面表示,標的企業主營業務已于2012年全面停止,截至2017年6月30止,未分配利潤為-22319.47萬元。

    據報道,中糧集團黨組書記、董事長趙雙連近日表示,改革之初,主要是進行專業化公司整合,實現業績恢復性增長。未來將以經營資本為核心,通過優良資產整合,不良資產清理,實現“投、融、整”一體化,讓資本投資收益最大化。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