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日報
記者日前在舟山國際糧油產業園內看到,落戶園區的舟山良海糧油有限公司年加工120萬噸油料及儲運基地項目一期工程剛完成預處理、浸出、精煉三大主車間的建設,各類設備安裝完畢進入單機調試階段,將于近期投入試生產。屆時,園區將新增一條日產3000噸的油籽油料加工生產線和一條日產600噸的植物油精煉生產線。
“企業落戶這里,我們最看重的是舟山江海聯運服務中心的國家戰略。”公司相關負責人在接受采訪時說,企業主要客戶集中在長江流域一帶,江海聯運船隊的海進江運輸,以及外輪靠港卸載大豆原料,能為企業節省大量的物流成本。公司二期項目的約6.7萬平方米土地已經摘牌,預計9月前完成可研報告。
引入良海糧油,是舟山國際糧油產業園區拉伸糧油產業鏈的一個縮影。園區以建設舟山江海聯運服務中心為契機,積極推動轉型升級,全力打造大宗糧油中轉、倉儲、加工、交易基地。
據了解,目前園區主要糧油企業多是以倉儲和初級加工為主要業務,經濟效益并不高。但如果形成精深加工、高附加值及功能性產品生產和貿易,效益將會成倍地增加。“我們將圍繞加工貿易做文章,特別是謀劃進口糧食貿易,進而有效提升園區的核心競爭力。”園區常務副主任姚慶分析,舟山雖然不是產糧區,卻擁有豐富的港口資源和區位優勢,這正是建設進口糧食保稅交易中心所必需的。
園區現有倉儲能力約50萬噸,在建100萬噸,到2020年園區倉儲能力將達到200萬噸。現有糧油年加工能力270萬噸,計劃到2020年園區年加工能力達到500萬噸。屆時,園區無論是在倉儲能力,還是在加工能力方面都將成為國內數一數二的專業糧油產業園區,這也將為推動進口糧食保稅交易中心建設奠定扎實的基礎。
“在做大做強糧油加工貿易的基礎上,研究建立進口糧食保稅交易,我們還需積極爭取國家檢驗檢疫監管等政策層面的突破,為國際農產品貿易中心建設提供支撐。”姚慶介紹,建設進口糧食保稅交易中心涉及商務部、農業部、檢驗檢疫總局等多個部委,需要突破一些國家層面和省級層面的政策。同時努力把碼頭和陸域結合起來,推進雙方的合作,提高園區的整體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