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椰子油是四大木本油料之一,海南椰子油如何“榨”成大產業

    2018-02-22
    摘要:

    椰子油是四大木本油料之一,2016年,全球生產椰子油達340多萬噸,我國進口椰子油13.3萬噸,對進口依賴度較高。我國椰子種植面積約70萬畝,90%以上分布在海南。相較于東南亞國家,海南椰子油產業起步較晚,目前年產量僅有幾千噸,生產能力遠不能滿足國內市場需求,且存在較大的發展空間。

    來源:糧油市場報

    海南是聞名遐邇的椰子故鄉,有全世界一流的椰子加工生產設備,但相對于椰子汁、椰子糖、椰子粉等早已“飛入尋常百姓家”的椰子系列產品,椰子油產品卻顯得“默默無聞”。

    現狀:小、弱、散

    椰子油是四大木本油料之一,因其含有豐富的中短鏈脂肪酸,是世界范圍公認的“健康油”。近年來,歐美國家對椰子油的消費量逐年增長,印尼、菲律賓等國已發展成為椰子油主產地區。相關數據顯示,2016年,全球生產椰子油達340多萬噸,我國進口椰子油13.3萬噸,對進口依賴度較高。

    我國椰子種植面積約70萬畝,90%以上分布在海南。相較于東南亞國家,海南椰子油產業起步較晚,目前年產量僅有幾千噸,生產能力遠不能滿足國內市場需求,且存在較大的發展空間。

    椰子油和橄欖油一樣是高檔油外,還是生產冰淇淋、爆米花、化妝品的重要原料。業內人士表示,海南椰子油產業有望做大做強,完全可以發展成一個百億級的支柱型產業。

    據了解,海南省椰子加工產業經過20多年的發展,目前已有企業400多家,吸納了100多萬從業人員,但椰子油從業人員卻不到2000人。另外,目前全省正規注冊的椰子油生產企業僅有15家,且規模較小,產業發展面臨著“小、弱、散”的突出問題。

    問題:市場不規范

    盡管椰子油渾身是寶,但由于消費者認知度不高以及質量參差不齊等原因,讓其面臨著“酒香也怕巷子深”的尷尬。

    目前市場上,一些沒有任何生產許可的小作坊,用椰蓉、爛椰子生產初榨椰子油,以次充好,還有一些小企業從國外進口工業用椰子油貼牌銷售,擾亂了市場。這給行業的健康發展埋下了隱患。

    “沒有行之有效的行業標準,市場監管就沒有抓手。”海南美椰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呂洪奎坦言,目前椰子油產品的名稱多到讓人眼花繚亂,質量也是優劣難辨,因此應盡快出臺分類明確的行業標準,加強整頓規范,才能把市場蛋糕一步步做大。

    出路:品牌化發展

    “椰子油產業是涉及生命科學的一個潛力產業,應該著力扶持發展龍頭企業,向社會大眾普及椰子油的各類用途。”海南椰子產業協會秘書長曾建軍認為,相關部門應出臺政策扶持做大一批龍頭企業,走品牌化發展之路,擴大海南椰子油的知名度,培育未來消費市場,將其打造成為海南經濟增長的新亮點。

    “一個產業在發展初期,離不開政府的扶持培育,目前椰子油產業的配套政策尚是一片空白。政府應該在土地、資金、稅收等方面給予一定的政策扶持,為企業提供更多便利。同時,行業主管部門應加大執法力度,嚴厲打擊擾亂市場秩序的不法行為,創造一個良好的行業發展環境。”曾建軍說。

    海南大學教授白新鵬在海口高新區創立了生物活性物質與功能食品開發重點實驗室。在他看來,目前海南的椰子油生產企業,大部分還處于粗加工的環節,沒有走上深加工的軌道。

    “很多科研數據表明,除了是一種健康的食用油,椰子油的醫用價值也很大。”他建議,企業應把眼光放遠一些,關注醫學用途椰子油、化妝品用途椰子油,開發更多高端的椰子油產品,提升產品附加值。

    目前,呂洪奎正籌備引進北京、浙江等地的科研人員,在海南成立一個“椰子油藥用研究機構”。“目前椰子油的價值嚴重被低估,我們計劃通過研發推廣讓更多人了解椰子油‘食藥同源’的價值。”呂洪奎說。

    “海南作為‘椰島’,出產的椰子油產品具有天然的號召力。今后,隨著產品的不斷研發和生產企業的發展壯大,有關企業可依托國家‘一帶一路’合作平臺,尋求更大的發展空間。”呂洪奎說。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