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歲的郁期青、84歲的邵世坤、82歲的梁保根、78歲的陸福仁、83歲的薛璋和82歲的張志林,這6位老人就是當年國測一大隊的測繪隊員,他們在43年前征服了許多登山愛好者窮極一生都難以企及的高度8848.13米。這個數字是他們冒著生命危險測量出來的珠峰海拔數據,同時也是中國第一次對珠峰進行的精準測繪,整整影響了世界30年。在由道道全獨家特約贊助的《歡樂中國人》舞臺上,撒貝寧為我們講述了“測一代”用腳步丈量世界第一峰背后的故事。
珠峰之所以能夠吸引世界的目光不僅僅因為其高度本身,還因為它的高度變化及相關測量的變動,對世界地質研究有不容忽視的影響,所以關于它的每一份數據都具有重要意義,因此珠峰也成為近幾百年來,各國在地質研究領域的“比武場”。1975年,我國經過了長時間的準備終于具備了測量珠峰的技術、設備和人才儲備,隨著國家的一聲號令,國測一大隊同軍方測繪和登山運動員同事一起開始了這個極具歷史意義的任務,如果任務成功將填補中國在這一領域的“空白”。
在當時的國測一大隊里,年僅36歲的高級工程師郁期青,已經兩次挺進珠峰完成基礎測量工作,當仁不讓的成為隊里的“老大哥”,此時也只有他心里明白登峰過程中的艱難險阻。珠峰地區常年被冰雪覆蓋,氣溫嚴寒,紫外線強烈,氧含量只有平原地區的40%-50%,而峰頂更是低至25%。在出發前,他專門準備了一支口琴,他說:“路上遇到什么危險困難,吹上一首勘探隊員之歌,就什么都不怕了。”
做好了前期的充分準備,測量任務如期開展。登山過程比老郁想象的更加艱難,測繪隊員的缺氧情況十分嚴重,同時他們身上還背著三四十公斤重的測量設備,每走一步都需要耗費很多體力。實地測量更具挑戰,為了確保度數精確,隊員需要跪在雪地,脫掉手套冒著零下40攝氏度的嚴寒測數據,而且一測就是半個小時。環境惡劣,條件有限,處處暗藏危險,但是看著即將被征服的珠峰,他們又會再次燃起“不破樓蘭終不還”的豪氣。
然而,就在他們即將完成任務的關鍵時刻,老郁卻倒下了。長年在外,三登珠峰,郁期青的身體已不堪重負。他患上了嚴重的肺水腫和胸膜炎,高燒41度,持續十天昏迷不醒,為了生命安全,他被緊急送到山下醫院,經過50余天的搶救,他終于從死神手中逃了出來。遺憾的是,他未能征服這座世界之最,慶幸的是,隊友們幫他完成了這個夢想。
1975年7月24日,他們迎來了一個歷史性的時刻。《人民日報》頭條刊發“我國精確測得珠峰的海拔高度為八千八百四十八點一三米”,向世界宣告了這一精確數據,標志著我國登上了世界測繪科技的新高峰。在30年后的2005年,同樣是中國測繪工作者,測出全新的珠峰海拔8844.43米,再次震驚世界。
正如撒貝寧總結,火箭發射基地的選址、西氣東輸工程、每一條高鐵線路的鋪設,都需要他們摸清地理數據,所以他們才是真正的先遣軍,他們為中國今天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未來,祖國的發展和建設還需要更多的人和企業為此付出努力,作為食用油生產領域的佼佼者,道道全愿意承擔起祖國建設者的責任和義務,在食用油生產加工領域不斷深耕,為祖國健康事業發展貢獻微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