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網 記者 種昂
眼下,煉化行業陷入大面積虧損,已成為壓垮個別企業的最后一根稻草。近日,曾入選《山東民企百強榜》排名第2位的晨曦集團已正式向法院申請破產。
根據全國企業破產重整信息網發布的裁定書顯示,2018年7月20日,山東省莒縣人民法院下達了《民事裁定書(2018)魯1122破申2號》。這份文書表明,“2018年7月16日,山東晨曦集團有限公司以其不能清償到期債務,明顯缺乏清償能力為由向本院申請破產重整。”
山東晨曦集團位于山東省日照市,員工6000余人,已形成石油化工、糧油加工、國際貿易、文化旅游四大主營業務。2016年整個集團實現銷售收入432億元,其中石化企業總產值168.5億元,糧油加工企業總產值15.9億元。
這家曾在山東排名第二的民企曾是山東的明星企業,連續7年入圍中國民營企業500強,董事長邵仲毅曾以190億元成為《2016胡潤全球富豪榜》上的山東首富。
作為山東知名地煉企業之一,山東晨曦集團石化產業已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條,共擁有350萬噸/年重交瀝青、140萬噸/年催裂化、100 萬噸/年延遲焦化、25 萬噸/年氣分等20套化工及精細化工生產裝置。2006年,晨曦集團獲批商務部頒發的燃料油進口資質,2013年取得成品油批發經營資質;2016年獲得國家發改委與商務部批復的320萬噸/年原油非國營貿易進口使用資質,成為目前國內13家擁有自營原油進口資質的民營企業之一。
可如今,山東地方煉廠正面臨著一場新的產業危機。據路透社6月下旬報道稱,已有近40%的中國民營煉廠處于虧損,市場占有率節節敗退。按照一種統計口徑,6月地方煉廠處理每噸原油平均虧損約300元人民幣。而在2016年初時,每噸原油的加工利潤尚有900元人民幣。地煉大面積虧損也成為了壓垮山東晨曦集團的最后一根稻草。
按照《民事裁定書(2018)魯1122破申2號》,現查明“山東晨曦集團有限公司成立于1999年12月1日,現已資不抵債,不能清償到期債務。”
莒縣人民法院認為,“山東晨曦集團有限公司不能清償到期債務,已具備《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破產法》第二條規定的關于重整的法定條件,即企業法人不能清償到期債務或者明顯缺乏清償能力的,依照本法規定清理債務。企業法人有前款規定情形,或者有明顯喪失清償能力可能的,可以依照本法規定進行重整。據此,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破產法》第二條、第七條第一款、第七十條第一款之規定,裁定如下:對申請人山東晨曦集團有限公司的破產重整申請予以受理。”
與此同時,當地法院還對晨曦集團子公司、申請人山東海右石化集團有限公司、山東弘聚新能源有限公司的合并破產重整申請予以受理。
記者多次致電山東晨曦集團及子公司,但多名管理人士均拒絕回應。莒縣人民法院一位法官向記者證實了這一消息,表示“晨曦集團破產案剛剛開始進行”,但這位法官拒絕透露更多信息。
山東民營煉廠和壓榨企業申請破產重整
路透北京7月23日 -大豆壓榨商--山東晨曦集團因無力清償到期債務,上周向法院申請破產重整;獨立煉油商山東海右石化集團與化學貿易商山東弘聚新能源有限公司申請合并破產重整。海右和弘聚之前都由山東晨曦控股。
根據當地政府文件,目前海右石化多數股股東為當地政府。該公司總部位于山東日照。
根據中國最高人民法院網站周五發布的公告,晨曦7月16日在莒縣人民法院申請破產。
鮮有該公司財務問題的其他細節,該公司沒有回復置評請求。
但他們的困境反映出類似小型民營煉廠和壓榨企業面臨的日益加重的財務痛楚。隨著國內產品過剩侵蝕利潤率,這兩個行業許多業者的現金日漸減少。
隨著中國整頓金融風險,對于小企業負債增加以及信貸收緊的擔憂凸顯。
山東是工農業大省,國內生產總值(GDP)位列全國第三。
截至3月底,山東省銀行業不良貸款率為2.64%,全國水平是1.75%。
根據交易商,山東晨曦占2014年中國大豆進口量的大約12%,但最近幾年規模有所縮減。山東晨曦由邵氏兄弟經營,董事長邵仲毅在2016年福布斯中國富豪榜上位列第230名。
該公司的財務問題是動物飼料需求下滑導致的。中國是全球最大豬肉消費國,但由于肉價下降,國內養豬戶紛紛開始宰殺并縮減養豬數量。生產油料和豆粕的壓榨企業都減少了大豆的采購。
根據上海匯易咨詢的數據,山東壓榨企業每加工一噸大豆要虧損近50元人民幣(7.4美元)。
自中國在2015年放開石油進口限制,以期增加這個被國有巨擘所主導的領域的競爭以來,海右是第一家破產的民營煉廠。
中國獨立煉廠買進了五分之一的進口原油,這些煉廠當中有許多處于虧損狀態,因油價飆升、新稅制嚴苛且柴油需求減少。
“這是冰山一角”,研究顧問機構IHS駐北京顧問劉海全表示。“我們或許會見到更多規模較小的煉廠倒閉,尤其是那些沒有進口配額的,因其利潤被更嚴重擠壓。”
他表示這種變化表明,政府3月開始的新稅制對一些民營煉廠的打擊要大于預期。
中國政府在3月出臺新規,對汽柴油分別征收每桶38美元和29美元的消費稅,以應對許多民營煉廠違法使用成品油發票偷稅漏稅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