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鮮果能榨食用油 “光皮樹”成“搖錢樹”,50萬畝梾木果樹基地助力脫貧

    2018-10-10
    摘要:

    2013年國家衛計委批復梾木果油為新的食用油原料,讓梾木果樹產業煥發新的生機。近年來研究表明,“光皮樹”干果含油率33%∼36%,出油率25%∼30%。果肉及種子富含油脂,可供食用及藥用。梾木油色澤暗綠透明,營養價值高,符合國家食用油脂標準。梾木果樹每畝產食用油可達100公斤以上。

    江西日報
     
    在于都縣寬田鄉的鄉間小路上,總能看到一排排枝干挺拔、表皮斑駁的樹,它的學名叫“梾木果樹”,因其在生長過程中樹皮會自然剝落,當地人習慣稱它為“光皮樹”。“光皮樹”是一種多用途油料樹種,其結出的鮮果可提煉成生物柴油及食用油。梾木果樹多年來一直是當地百姓主要的食用油來源。據于都縣志記載,梾木果樹在寬田鄉已有3000多年生長歷史,200多年前被客家人發現并榨取食用油。

    現在,梾木果樹已掛果,再過一個月,村民們就能采摘果實,賣給當地油料加工企業榨油。

    梾木果油可媲美橄欖油

    寬田鄉龍泉村黨支部書記鄒勸生說,梾木果樹產量高,豐產期每畝可收2500公斤果,產值1萬元。不過,由于榨取技術落后,人們逐漸傾向于其他色澤和口感更好的油種,當地的梾木果油食用人群已大不如前。

    2013年12月5日,國家衛計委批復梾木果油為新的食用油原料,讓梾木果樹產業煥發新的生機。近年來研究表明,“光皮樹”干果含油率33%∼36%,出油率25%∼30%。果肉及種子富含油脂,可供食用及藥用。據中國科學院北京植物研究所測定,梾木油色澤暗綠透明,營養價值高,符合國家食用油脂標準。

    政策利好催生市場空間,一批有前瞻眼光的企業紛紛搶灘登陸。梾木果油第一品牌“梾生元”的所屬企業于都中和光皮樹開發有限公司就是其中的先行者。該公司通過對梾木果樹嫁枝、扦插方式進行人工培育,同時采取育苗管理、矮化樹種、提高產量等,為“光皮樹”產業化發展解決了技術難題。經過矮化之后的“光皮樹”高約1米至1.5米,解決了之前果實不易采摘的難題。同時,經過對加工工藝升級,該公司研發出國內唯一一條工業化梾木果食用油生產線,并獲得國家有機食品認證。

    2013年至今,于都縣流轉了近4萬畝林地,用于種植梾木果樹。2017年國家糧食局科學研究院受國家糧食局委托,對梾木果食用油做了全面分析,結論“梾木果食用油可以媲美橄欖油,優于山茶籽油”﹔2017年11月,國家質檢總局批準“于都梾木油”為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

    于都中和光皮樹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健民說,該公司目前已種植1萬多畝梾木果樹,是國內按新技術種植面積最大的縣。現已建設成一個年產1000噸的梾木果食用油加工廠。陳健民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梾木果油更多地走上百姓餐桌。

    將編制50萬畝種植規劃

    專家稱,未來梾木果油有可能成為比山茶籽油更暢銷的大油種。“在已知的木本食用油樹種中,梾木果樹是產量最高的。”于都縣林業局副局長肖福州介紹,種植梾木果樹每畝產食用油可達100公斤以上,而正常情況下山茶油每畝產食用油僅30公斤左右。

    “再過一個多月,梾木果就進入采摘季,今年梾木籽油產量預計將超過4萬公斤,平均能為每戶增收2000元。”寬田鄉黨委書記劉國柱介紹,該鄉已有梾木果種植面積1.3萬余畝,山上還有3000余畝野生光皮樹資源。梾木果樹已成了當地百姓脫貧致富的項目。

    肖福州介紹,近年來,贛南部分地區臍橙受到黃龍病影響,出現不少荒山、荒地、荒原。未來該種什么,不少果農陷入迷茫。為此,于都縣鼓勵、支持社會各界獨立承包、合股等形式發展梾木果樹產業。梾木果樹有很強的抗病蟲害能力,也是理想的綠化和觀賞樹種。同時,其木材細致精密,紋理通直,纖維堅硬,容易干燥,還是優良的建筑、家具、雕刻、農具木材。近年來,于都已向外地輸出了大量的“光皮樹”苗木。

    肖福州透露,于都縣將編制50萬畝梾木果樹的種植規劃,同時制定了一系列扶持政策,把梾木果樹納入產業發展規劃。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