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相信不少人都吃過達利園蛋黃派、好利來蛋糕等甜品蛋糕,但少有人知道它的部分原料是來自于南僑食品集團(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南僑食品)。2018年年末,南僑食品更新了招股說明書。從主要財務數據上看,2015~2017年,公司分別實現營業收入16.39億元、18.79億元、21.09億元;分別實現凈利潤2.16億元、2.84億元、2.71億元。而公司前十大客戶包括達利食品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達利食品)、北京好利來工貿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北京好利來)、桃李面包等。公司產品毛利率大幅高于競爭對手,其理由則是競爭對手的經營業務多元化。
客戶包括達利食品、北京好利來
招股說明書顯示,南僑食品主要從事烘焙油脂相關制品的研發、生產與銷售,經營油脂逾20年。烘焙油脂是烘焙食品最主要的生產原料之一,國內市場主要分為人造奶油、起酥油、黃油(奶油)。據Wind數據,我國焙烤食品制造規模以上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和利潤總額在最近10余年實現了爆發式增長,其中營業收入由2006年的450億元增長至2015年的2285億元;利潤總額由2006年的26億元增長至2015年的194億元。
南僑食品生產的烘焙油脂屬于蛋糕領域的上游,其下游針對的是達利食品、北京好利來這類的生產商。也就說,平時大家愛吃的達利園蛋黃派、好利來蛋糕背后,就有南僑食品的影子。南僑食品前十大客戶包括了達利食品、北京好利來、八十五度(江蘇)食品有限公司等,南僑食品對它們的銷售額比例維持在15%上下。其中最近三年達利食品均是南僑食品的第一大客戶。2017年,南僑食品對達利食品的銷售金額為1.19億元,所占總營收比例為5.65%。
從南僑食品主要的財務數據來看,2015~2017年,公司分別實現營業收入16.39億元、18.79億元、21.09億元;分別實現凈利潤2.16億元、2.84億元、2.71億元。
不過細查其資產負債表可以發現,南僑食品的負債大頭來自于應付票據及應付賬款、其他應付款。譬如在2017年,南僑食品4.58億元的負債中,應付票據及應付賬款達1億元,其他應付款達2.49億元。南僑食品解釋稱,公司應付賬款主要系公司應付的原材料、物料、包裝物采購款等,余額的變動主要受上海南僑新廠投產的影響較大;至于其他應付款,主要是為公司應付的工程設備款,2017年相關投入規模較大。
毛利率高于同行
南僑食品的間接控股股東是南僑投控,而后者在中國臺灣上市。陳飛龍、陳飛鵬、陳正文、陳怡文是南僑食品的實際控制人。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陳飛龍為臺灣南僑控股董事長,今年已81歲高齡,其一生頗具傳奇色彩。陳飛龍素有“肥皂之子”之稱,其跨界時尚餐飲業,投資開設了寶萊納啤酒餐廳等。不過南僑食品還面臨股權過于集中的狀況,在發行完成之后,陳飛龍等控制的南僑(開曼島)控股公司持股比例仍將高達81.70%。
南僑食品列出的主要競爭對手為豐益國際、英聯食品集團(ABF)等5家,其中不乏多個跨國的大型公司,譬如豐益國際在2018年世界500強企業中排名第248位。然而和主要競爭對手同比毛利率來看,南僑食品毛利率無疑高出許多且波動較大。2015~2017年以及2018年上半年,南僑食品毛利率分別為40.26%、40.58%、34.19%、33.39%。而上述主要競爭對手的平均毛利率分別是18.73%、19.33%、18.83%。具體來看,豐益國際毛利率在10%上下,英聯食品集團(ABF)毛利率更是不足10%。毛利率較高的則是統一企業,不過也不足40%。
南僑食品解釋稱,因為公司主要競爭對手均是業務多元的大型企業集團,產品品種較多,且公開披露的數據均為集團口徑,不能代表烘焙油脂制品的單體毛利率水平。南僑食品還在風險提示中表示,未來隨著同行業企業數量的增多和規模的擴大,市場競爭將日趨激烈,行業的供求關系可能會發生變化,公司的綜合毛利率將會受到不利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