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證券報
以前他是“膏藥王”,現在他是“茶油俠”。清晨的陽光下,全國人大代表熊維政穿著一件大紅色的短款羽絨服走進了記者的視線,看起來,他的狀態比一年前更好了。
63歲的熊維政是羚銳集團董事長,憑借通絡祛痛膏、壯骨麝香止痛膏等知名產品,贏得了“中國膏藥之王”的美稱。
不過,近些年,他已將在上市公司羚銳制藥的職務傳給了小輩,自己則把更多心力投入到了扶貧的大事中,把當地特色山茶油做成了綠色扶貧產業。
猶如二次創業,熊維政將多年經商的經驗運用到了扶貧事業中,讓越來越多的茶農富了起來。今年全國兩會,他再次帶來了關于產業扶貧的建議,還有對于中藥現代化持續發展的深入思考。
將貧困地區資源稟賦 化為發展新動能
在大會小組發言時,熊維政發表了對產業扶貧的看法。他說,應大力發展貧困地區的特色產業,培育龍頭企業,把貧困地區的資源稟賦轉化為經濟發展新動能。
在羚銳集團所在地革命老區河南新縣,實施精準扶貧后,依托漫山遍野近30萬畝的油茶林資源,羚銳集團投資興建了綠達山茶油公司,形成了5000噸的產能,由此拓展了油茶樹育苗、低產林改造、油茶果粗加工、山茶油精加工、油茶產業科研的產業鏈,形成了龍頭企業主導、農戶進入合作社、合作社管理油茶基地、向加工企業供應原料的經營模式。
在熊維政的經營下,貧困戶通過油茶林流轉、合作社分紅、務工收入、售賣油茶果等方式,人均年收入達到了3000元以上。而且,油茶樹是常綠喬木,樹齡最長可達數百年,盛果期達50年以上。
“有龍頭企業做后盾,油茶樹就成了搖錢樹,滿山的油茶林既優化了生態環境,又成了農民的'綠色銀行'。”熊維政每談及此,就掩不住喜悅:“油茶產業,給點陽光就燦爛!”
其實,在扶貧的背后,茶油還有更為重要的價值。據介紹,我國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食用植物油和大豆進口國,食用植物油自給率不到40%,大量依賴進口的現狀對我國食用油安全構成威脅。
熊維政說:“我國擁有悠久歷史的山茶油,富含不飽和脂肪酸、維生素A和E等,氨基酸等營養物質含量同樣高于其他常用食用油,不含芥酸且不易被黃曲霉素污染,可以作為食用油的重要補充。”
不過,要把茶油產業做強做大,依靠現有的技術水平和硬件條件仍有難度。例如,目前幾乎所有山茶林都沒有配套的硬化道路,運輸效率低。熊維政希望國家相關部委繼續加大對老區油茶產業基礎設施的資金投入力度,實施進山道路硬化工程等基礎設施建設工作,提高農戶采摘油茶果效率。
他還建議,政府通過給予一定采購補貼,大力推進油茶生產全程機械化,提高油茶耕種、采摘綜合機械化水平。在人才引進上,希望相關職能部門出臺相關優惠政策,讓技術人才能夠扎根老區創業發展。
突破中藥新藥研發瓶頸 需政策助力
熊維政小時候對中藥的悟性就很高,在學校里被同學稱作“小藥王”。幾十年后,中藥貼膏劑讓熊維政揚名立萬,但他對中藥發展的關注與思考從未停止。
二十年來,我國中藥發展歷經風風雨雨,雖然在產業經濟上取得巨大成功,但其他方面仍面臨諸多問題。比如,中成藥新藥研發難以開展臨床試驗,仿制藥難以對標,原有產品難以開展再評價等,這些問題都制約了中成藥產業的可持續發展,使得我國中成藥在國際醫藥市場的地位較低,國際化步伐較慢。
熊維政建議,國家藥品監管部門要根據中醫藥學理論的特殊性,在中藥新產品研究、開發、注冊方面,客觀、科學、合理對待,使中藥可以按自身的邏輯、特點來監督、管理和發展,保證中醫藥的傳承。
他還建議,結合現代科學,建立符合中醫藥理論的中醫藥藥效學評價體系,具體需要結合現代藥理學、藥效學、毒理學的知識,并發展先進的現代醫藥學技術,加強多方面交流和溝通,建立符合中醫藥理論的中醫藥藥效學評價體系。
“此外,大力加強扶持中成藥研發支持力度也非常重要。”熊維政表示,國家相關機構要對中藥研究開發工作和中醫藥生產企業加大扶持,包括政策和資金支持;建議將中藥與現代制藥技術結合起來,研制出既尊重中醫理論、又符合現代科學技術要求的中藥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