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訊:“齊魯糧油怎么能更好走出山東”“好口碑如何賣出‘好價位’”……5月11日,由山東省糧食和物資儲備局舉辦的“齊魯糧油”上海推介會暨2019魯滬糧食產銷協作洽談會(下簡稱上海推介會)上,山東糧油品牌的發展壯大問題繼續受到與會魯企甚至上海業界的關注和熱議。
這次“南下淘金”,山東眾多糧油企業顯然是有備而來。本報記者注意到,經過將近一年的“磨煉”,不少山東糧油企業已經在品牌拓展、市場營銷方面積累了大量經驗,越來越“敢表現”“善表現”。
優秀品質保障 現場簽約3.12億
11日下午,“齊魯糧油”上海推介會宣告圓滿結束。一個振奮人心的數字隨即產生:風箏面粉、金勝糧油等數家魯企與正保惠家、冉浩實業等幾家上海企業,現場進行了4輪產銷對接簽約,總金額達3.12億元。
上海是“齊魯糧油中國行”的第二站。本次推介會共有53家山東企業參展,帶來了品類豐富的糧油產品,包括各類專業面粉、食用油、面制品等,并可根據客戶要求實現“高端定制”,滿足不同地域、不同產品的消費需求。
事實證明,努力沒有白費。整齊劃分的“小院”、爬滿“藤蔓”的“矮墻”,在推介會會場旁邊一個模仿上海石庫門風格的展覽區,不少參觀者流連于擺滿花生油、玉米油、面粉、面條等山東特產的展位前,詢問相關信息,氣氛熱烈。
除了企業間實實在在的對接簽約外,魯滬兩地糧食和物資儲備局還簽訂了“產銷協作戰略合作協議”,約定未來雙方將在經貿往來、原料采購、電子商務等方面展開深入合作。這項合作可以用八個字概括:優勢互補、互惠互利。
眾所周知,作為全國重要的商品糧基地和糧食流通、加工、轉化大省,山東一直以來都以糧油產品供應量大、品種全、質量優著稱。而作為國際大都市,上海對糧油需求量巨大、種類繁多。不同的產業優勢和市場需求,為兩地的糧油合作打下基礎。
“這從頂層設計上開了個好頭。”山東省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山東將與上海方面進行密切協商溝通,建立穩定的銷售渠道,推動更多“魯字號”糧油產品在上海落地銷售。
“大豬套小豬” 這個饅頭咋做出來的
政府搭臺,最終需要企業“唱戲”,近一年來,通過參與山東省糧食和儲備局組織的品牌傳播、媒體記者采風、集中推介等一系列活動,越來越多的山東糧油企業已經被帶動起來,并逐漸適應了這種“公開亮相”和“大膽表現”自我的新形式,以往總是以“埋頭苦干”老黃牛形象示人的山東企業,形象正在改變。
11日上午,距離“齊魯糧油”上海推介會開始還有一個多小時,現場已經是一片忙碌,幾家參展魯企直接在主會場外擺鍋燒水,一會工夫一盤餃子就盛到盤子里。
“味道真不錯!”幾位參展者品嘗了之后贊不絕口,“一點不像速凍水餃,黃瓜跟新鮮的一個味!”聽到有人感興趣,山東望鄉集團一位負責人馬上進行熱情介紹:黃瓜吃起來口感好是因為選用了含水量60%的鮮黃瓜,隨后他還進一步解釋了“60%”這個數字的由來……參與者們一邊吃著水餃,一邊津津有味地聽著介紹。
在另一個圍滿人的小展臺旁邊,企業工作人員捧起一個小孩枕頭大小、外表是豬造型的“大饅頭”,使勁一掰,里面露出10只栩栩如生的“小豬”,四周發出一陣驚嘆聲。
隨后,這場“魔術”的表演者、威海金穗朵公司銷售經理邵婷瑜笑著揭開了“大豬套小豬”的秘密:先把小豬做好蒸熟,然后外面裹上“面”,做出大豬造型后再蒸熟。末了她又補充了一句,“原理簡單,但你要是能做出來,我就叫你一聲老師。”隨后現場一片歡笑。
據了解,山東將省內糧油企業按照規模、品牌影響力大小,劃分為大型、中型和中小型三類,每一類企業都有相對應的政策扶持及品牌宣傳推廣策略,最終目的,就是大家共同擦亮“齊魯糧油”這個公共品牌。
打開南方市場 上海是一把“鑰匙”
“山東是典型的北方地區,油、面容易在北方打開市場,但想要在長江以南的地區站穩腳跟,拓展市場,需要有針對性調整產品銷售策略。”一位魯企負責人告訴記者,上海的巨大消費能力一直吸引著眾多企業。而能贏得上海市場的認可,某種程度上也可視為擁有了打開其他地方市場大門的一把重要“鑰匙”。
山東望鄉食品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他們生產的一種速凍水餃口味偏清淡,專門針對南方市場,并且取得了不錯的銷量。而金穗朵則針對大都市消費習慣,適時推出“禮盒”類產品,同樣業績不凡。
正如山東省糧食和物資儲備局黨組書記、局長王偉華所言,作為“齊魯糧油”中國行的重要一站,通過在上海進行品牌推介,搭建糧油產業交流合作和產品貿易流通平臺,將有利于更多山東面、山東油入駐上海市場,這也是“齊魯糧油”為提高上海市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做出的貢獻。
延伸閱讀 直擊痛點短板開拓全國大市場
數據顯示,作為全國糧食主產區之一和著名糧源地,山東糧食總產連續五年穩定在千億斤以上,約占全國8%,2018年總產值突破4000億元,繼續穩居全國首位。有小麥中的“五常大米”之稱的禹城麥、出油率極高的平度大花生等,是山東優質農產品中的佼佼者,而以此為原料生產的產品,在國內更是有口皆碑。
但是,長期以來不少山東糧油企業面臨著產品“有口碑、無價位”的尷尬境地。
究其根源,在于山東糧食產業長期以來存在的“大產業小合力”“總量大品牌散”“口碑好名牌少”等問題,而這與山東糧食產業由大轉強、全面求進、走在前列的要求極不匹配。
基于此,2018年6月,山東省糧食和物資儲備局會同省財政廳印發《關于推進山東糧油品牌建設的實施意見》,提出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擴大“山東糧油”品牌美譽度、知名度和影響力為目標,按照“1個公共品牌+N個地域特色產品+N個產業經營主體”的建設模式,著力塑造“齊魯糧油”公共品牌的形象,推動山東糧食產業新舊動能轉換和高質量發展,最終促進糧油產業興旺、企業增效、農民增收。
而除了品牌打造外,山東還按照“整市或整縣推進”原則,支持市、縣以本地糧油優勢和特色產品為引領,培育壯大一批具有較強影響力的地域特色產品,建立市級糧油產業聯盟并加強糧食質量安全監測等配套工作。
積極進軍上海市場,只是“齊魯糧油”大軍南下的重要步驟之一,在將“齊魯糧油”公共品牌建設成為全國著名區域品牌的道路上,山東政府和企業正在一步一個腳印踏實前進。
據了解,山東將“齊魯糧油”公共品牌建設成為全國著名區域品牌,打造一批在全國有一定影響力、知名度的地域特色產品和企業品牌,形成收購訂單化、產品優質化、全程標準化、營銷品牌化的產業格局,最終“推動山東好糧、好油賣‘好價’、銷全國,讓‘齊魯糧油’品牌叫響全國、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