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
2018年12月16日,黑龍江北大荒農墾集團總公司掛牌成立。經國務院同意,授權財政部代表國務院對黑龍江北大荒農墾集團總公司履行出資人職責,黑龍江墾區體制機制發生重大轉變,黑龍江墾區從政企合一的管理體制整建制地轉入集團化企業化經營管理體制,實現了墾區改革發展的新突破。
北大荒農墾集團總公司成立以來,墾區改革也進入了關鍵階段。“兩化一改革”、構建“一體兩翼”發展格局、建設“三大一航母”、打造國際一流大糧商……半年以來,北大荒人蹄疾步穩、各項工作齊頭并進,在多個領域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改革必然要有先行者。早在2018年6月,九三管理局所轄的11個農場全部完成公司掛牌,成為我省墾區首個所轄農場全部完成掛牌的管理局,并同步建立起現代法人治理結構和企業制度。時隔一年,記者來到九三管理局,親眼目睹了北大荒人改革的進程與活力。
芒種時節,黑土地生機勃勃。記者驅車進入省農墾九三管理局,放眼望去,整齊的田壟一望無際,棵棵幼苗競逐生長。
在山河農場第六管理區,鑫晟食品有限公司1.2萬畝甜玉米訂單基地里,三葉幼苗顏色深綠,整齊一致,長勢喜人。“2019年,公司計劃增加鮮食玉米和蔬菜加工生產線,生產營養果蔬配餐,計劃加工產品1萬噸。”公司負責人馬玉文介紹道。目前,公司已經與杭州、河南、廣東、山東等多家大型食品企業簽訂訂單6000噸,預計實現產值4000萬元,比上一年增加2800萬元。
從“單一的土地收入”向“多元化經營創收”方向轉變
從“種得好”向“加工好”轉變,從賣“原糧”向賣“食品”轉變,從“單一的土地收入”向“多元化經營創收”轉變。改革為北大荒人拓寬了思路,找到了出路。
在新的體制機制激勵下,該管理局不斷激發內生動力,以“糧頭食尾”為抓手,依托原料基地大力發展加工業,實現“農工融合”發展模式。
如今,以建邊、榮軍為主的面粉加工業蒸蒸日上;以山河、榮軍為主的漿果、紫蘇油和甜玉米產業發展壯大;以紅五月為主的食用菌產業正在籌建推進;以嫩北和大西江為主的果蔬加工產業即將成為新優勢……管理局以特色化、差異化發展為方向,優化產業區域布局,著力構建了“一企一業”“一場一特”產業格局。
目前,以大豆產業為主導,全局豆油加工企業10家,產能1.3萬噸;腐竹加工企業11家,生產線120條,產能7200噸,年可加工轉化大豆10萬噸,已形成以腐竹、豆油、休閑食品為主的大豆產業格局。大豆小包裝和雜糧雜豆產品成功入駐家樂福等30多家超市。“九三好糧”將全管理局的名優特新產品和質量追溯農產品統一納入了微信營銷平臺。
從“大農場”向“大農場+小公司”的精彩演繹
九三管理局現有耕地380萬畝,總人口15.4萬,下轄11個農場,82個農業管理區。長期以來,各農場都以土地承包費作為最主要的收入來源。2016年以來,隨著國家社保政策的調整,各農場承擔的五項保險費用已經占土地承包費收入的50%~90%,僅靠土地承包費這一增收渠道已經不適應新時代發展的需要。如何讓有限的資源創造更大的價值?改革為九三管理局帶來了新的契機。跳出土地資源謀發展,跳出農場看市場,場辦二級公司的組織結構和運營模式應運而生。
王啟家是鶴山農場畜牧科科長,成立畜牧公司后,兼任畜牧公司經理。“當了經理后,我每天想得最多的就是公司怎么掙錢,怎么節省運營成本。”王經理“換腦”之后深有感觸。如今,畜牧公司主要以經營兩個現代牧場和3000畝苜蓿基地為主要增收渠道。2018年,公司實現創收1300多萬元。在鶴山農場以畜牧、農機、林業、糧貿、旅游等為主的6個專業公司,2018年實現創收3000多萬元。
像鶴山農場這樣的專業公司,目前在全局已經發展到44個。2018年,除土地承包費外,經營性收入達4.45億元,占農場經營總收入的30.8%。比上一年增加2.05億元。九三管理局經營資源培育發展新動能,趟出了一條以“小公司”撬動“大發展”的企業化改革發展新路。
從“小政府”向“大企業”華麗轉身
2018年6月,九三管理局各農場全部完成公司掛牌和工商注冊,11個農場有限公司形成了既突出黨的領導又符合市場經濟規律的公司化運行機制。為墾區“農場企業化”打響了頭炮。全局機構總數由原來的597個減少到441個,減少26%;人員分開后,管理人員總數由原來的2158人減少到2038人,減少5.6%。目前,管理局18所義務教育學校移交到地方。
輕裝上陣讓新體制煥發了新活力。九三管理局積極引進社會資本和民間資本參與企業化改革發展,通過參股入股、對外合作等方式,推動資源、資產、資金整合,再造新優勢,創造新效益。
榮軍農場探索出了農業模擬股份制經營土地資源的新路子。以土地基本畝為單位,每畝為一股,每股700元。總股本中,職工占股93%,管理人員持股6%,農場參股1%。實行模擬股份制以后,每個人的自身利益與土地效益相連,都是土地的經營者和受益者。目前,農場所有管理區全部實現了模擬股份制經營。通過比價采購、集團采購,農業投入品價格同比降低3%。糧食每斤多賣1~3分錢,實現增收490萬元。職工入股、農場參股、管理人員持股,三者建立的平等共同投資關系,成為一個利益共同體,真正實現了“職工增收、企業增效”。
2019年,九三管理局樹立“質量立企、科技興企、開放活企、人才強企、品牌助企、文化塑企”六大經營理念。20多家混合所有制企業正煥發新的活力。以聯營、聯盟、聯合的方式與20多個科研機構、專業協會和大專院校合作,實現“借船出海”。
“思想再解放、行動再聚焦,按照集團總公司(總局)的具體安排和改革時間表,全面推進行政職能移交和辦社會職能改革、薪酬制度改革、分公司機構和人員設置等工作。進一步激發企業活力,釋放資源潛能,培育發展新動能。”在談及下一步改革發展時,九三管理局局長王曉春思路明晰。(閆寶晶 記者劉楠 吳樹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