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香!好吃!......你可能會這樣說一瓶油、一碗飯,這其實是一種個人化的”感官評價”。
而專業的食品感官檢驗,是要由有“資質的人”,通過用眼睛看、鼻子嗅、耳朵聽、用口品嘗和用手觸摸等方式,借助實驗設備,對食品的色、香、味和外觀形態進行綜合性的鑒別,作出是否可供人體食用和食用價值的評價。
國外的"品油師”“品酒師”就是做這件事的,我們國家的相關標準也正在建立完善~~~
近日中國糧油學會發布通知,就團體標準《糧油食品感官檢驗規范》(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意見。
意見稿由中糧營養健康研究院有限公司主持編寫,協作單位包括中糧福臨門食品營銷有限公司、佳格食品(中國)有限公司、蘭州潤民糧油有限公司。
意見稿主要在四大方面做出規范:感官實驗室要求、感官評價員的要求、樣品制備的要求、感官檢驗程序。
我國的感官評價技術起步于上世紀90年代,比發達國家晚了半個多世紀。絕大部分食品企業無標準化感官分析實驗室,缺乏經過專業培訓的評價員,極少采用科學的感官分析方法。
意見起草組共調研了 22 家糧油企業,分布于全國 10 個省市,調研發現,僅有13.34%的企業可以熟練應用感官評價技術,45.45%的企業對于感官分析技術仍然處于初步了解的狀態。
值得注意的是有90.91%企業都已經開展過感官評價活動,但是超過一半以上企業沒有感官評價實驗室和感官評價小組,由此可見,目前我國糧油食品企業在感官評價技術的應用及展開仍然缺少規范性。
感官評價技術可以應用于企業生產經營的多個方面:產品概念的確定: 54.55% 競品分析: 81.82% 配方/工藝設計: 68.18% 工廠生產過程控制: 50% 原輔料/產品質量控制: 72.73%
圖表來源:意見稿編制說明
隨著糧油行業加工技術的快速發展,難以通過具體質量指標將優質食品的風味劃分等級,且現有儀器也無法完全代替人類感覺器官對食品中風味物質感知測量。
制定《糧油食品感官檢驗規范》,科學規范和指導糧油食品企業的感官評價活動,對糧油食品品質的界定和質量與安全的控制具有重要意義,對完善我國糧油食品質量標準體系具有重大指導作用。
如果你要想成為一名合格的糧油食品感官評價員,須經過嚴格的培訓和選拔,且應符合10大方面的要求,具體來看看征求意見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