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蘇南通通州糧油加工企業生存情況與思考

    2019-11-06
    摘要:

    江蘇南通市通州區的糧油加工企業曾經有過輝煌的歷史,然而現在出現了嚴重的萎縮,企業面臨多重困難:設備嚴重老化、企業兩頭受擠、菜籽空前緊缺、創新能力缺乏。

    《糧食問題研究雜志》2019年第五期 凌  華

    摘要:糧油加工企業的興衰,不僅影響到企業能否高質量發展,也關系到農民種糧積極性和農民的收益,關系到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關系到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推進,關系到我國糧食宏觀調控和糧食安全。通過對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糧油加工企業生存情況的調查研究,總結了面臨的主要困難,提出促進糧油加工企業高質量發展路徑。

    糧油加工是指對原糧、油料等基本原料進行處理制成成品糧油及其制品的過程,包括稻谷、小麥、玉米、植物油料及雜糧等的加工,是提升糧油附加值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

    南通市通州區的糧油加工企業曾經有過輝煌的歷史,然而,隨著經濟和社會的不斷發展,尤其市場經濟的深入推進,通州區的糧油加工企業無論是生產規模,還是生產企業數量,無論是企業產品銷量,還是企業利潤創造,都出現了嚴重的萎縮。

    一、通州糧油加工企業生存情況

    通州屬糧、棉、油和經濟作物夾種地區,素有“魚米之鄉”的美譽。近年來,全區糧食總產量保持在50萬噸左右。其中稻谷32萬噸左右,小麥17萬噸左右,其余為雜糧。豐富的糧食,為通州區的糧食加工企業提供了充足的原料,也為糧油加工企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機遇和基礎。

    (一)輝煌的過去

    通州糧油加工企業曾經有過輝煌的歷史,解放前,該區共有400多家食用油米坊,解放后,在對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后,通州共有15家糧油加工企業,其中12家國有,3家民營,直至 2001年該區糧食系統實行改革改制后,12家國有糧油加工企業全部改為民營糧食加工企業。目前,通州有民營糧油加工企業20家左右,其中有大米、面粉、油脂、大豆和蠶豆等類糧食加工,這些企業中有農業產業化國家龍頭企業,有中國名牌、中國馳名商標,還有國內首家通過美國FDA現場審核的大豆蛋白粉企業。

    (二)萎縮的今天

    目前,通州區列入糧食部門統計的13家民營糧油加工企業,其中4家面粉加工企業,除了一家有生產能力的面粉企業在生產加工面粉以外,其他3家從2015年以來,就已基本上不生產了,2018年,列入統計的面粉生產企業共銷售面粉8.3056萬噸,為2015年的80%;4家列入統計的大米加工企業,目前兩家只能暫時維持收支平衡,還有兩家很少生產,最多在粳稻上市到春節前后4個月左右暫時生產,雖然2018年列入統計范圍的大米加工企業共銷售大米5.3616萬噸,銷售量是2015年的1.7倍,但是利潤還不如2015年,尤其是2019年上半年稻谷價格下跌嚴重,企業無一例外虧本;列入統計的5家油脂加工企業因季節性較強,一般在油菜籽收購期間,除了部分代農加工的業務進行生產以外,平時基本不生產,收購季節純粹做油菜籽貿易,而且收購量連往年的一半都不到,2018年,5家企業共銷售食用油3052噸,還不到2015年50%,2019年情況也不容樂觀。

    (三)嚴峻的未來

    在通州眾多糧油加工企業里,從2015年開始,無論是產量還是利潤,一直在走下坡路,“十二五”末,好一點的年均利潤下降20%,差的甚至達50%。進入“十三五”后,由于市場競爭激烈,企業規模小,應對市場難度不斷增加,企業普遍不景氣。在本地銷售的糧油產品中,除了大米和少量面粉還有本地部分產品以外,極大多數都被外地產品占領。許多糧油加工企業,要么轉型做其他產業,要么就關門歇業,目前的民營糧油加工企業僅有30%左右還在苦苦支撐。從目前的經營實際情況看,未來通州糧油加工企業前景不容樂觀,甚至可以用非常嚴峻來形容。

    二、通州糧油加工企業面臨的困難

    通州糧油加工企業規模普遍不大,市場經濟意識不強,導致規模小的產品受外地大企業排擠,規模大點的受原料、利潤等因素影響,使企業面臨諸多困難。

    (一)設備嚴重老化

    設備老化是目前極大多數糧油加工企業的通病,有的企業設備好一點的是上世紀九十年代購置,差的甚至還是八十年代購置的,雖然當時相對比較先進,可是從目前的形勢看,不僅陳舊落后,產量低下,而且還可能存在很多安全隱患。某面粉企業因兩臺變壓器都是高耗能型,加上配電柜不是封閉型的,存在嚴重安全隱患(生產時極易引發粉塵爆炸),安監部門要求及時整改,這至少需要200萬元資金,對這個小型面粉企業來說,簡直不堪重負,只好關門歇業。某油脂加工企業設備基本都是上世紀八十年代生產的,雖然每年投入30-50萬元進行技術改造,但是還是杯水車薪,明顯適應不了當前的生產需要和糧食市場形勢。

    (二)企業兩頭受擠

    近年來,原料價格堅挺不下,經過加工的成品糧價格卻不能同步上漲,而且萎靡不振,導致利潤微薄,甚至難以維持正常生產,“稻強米弱”“麥強面弱” “籽強油弱”,糧油加工企業兩頭受擠是目前糧油市場普遍現象。近年來,每年小麥價格受托市收購影響,相對一致堅挺,而面粉價格卻一直萎靡不振,現在每加工一斤小麥,所得麩皮和面粉,加起來的價格也僅超過小麥價格一點點,這還沒有考慮人工、電費,以及機器和廠房折舊等的開支;在油脂方面,受進口菜籽油價格低廉沖擊影響,國產菜籽油沒有競爭優勢,價格是進口菜籽的1.5倍(2015年還只有1.3倍)左右,加工成食用油后,價格還不到進口菜籽油的1.3倍,盡管近來受加拿大菜籽油進口受阻影響,國產與進口菜籽價格剪刀差相對減少,但是國產菜籽油價格壓根還是無法與進口菜籽油競爭;在大米方面,截至2019年4月中旬,普通粳稻價格盡管下跌較多,然而折合成大米后,價格下降幅度一點也不比粳稻少,而且上年收進粳稻量較大的加工企業則更慘,不僅分量上要損耗,而且還占用了大量資金,加上價格下跌,每噸粳稻損失在400元左右,使大多數大米加工企業出現嚴重虧損。

    (三)菜籽空前緊缺

    通州原來一直是江蘇省最大的油菜籽生產地區,該區每年油菜籽種植面積37萬畝左右,由于2015年當地油菜籽價格由2014年每斤2.5元下降到1.5元,受此影響,近年來通州油菜籽種植面積明顯減少,其中油菜籽種植較多的三余地區下降最為明顯,目前種植面積估計是種植高峰時期的50%左右,加上近年來,四川、浙江和重慶一帶因生產用于火鍋的濃香型菜籽油之需,紛紛從通州購進大量油菜籽,導致通州當地油脂加工企業每年原料空前緊缺。為了適應市場需求,有的油脂加工企業在生產淡季時,嘗試加工棉籽,然而,在我國著名的棉區三余地區,許多地方土地流轉以后,不再種植棉花,紛紛建起了大棚,種植經濟效益比較好的經濟作物,別說當地油脂加工企業棉籽供應面臨“斷檔”,就連當地軋花廠也面臨“斷炊”。

    (四)創新能力缺乏

    糧油加工企業普遍缺乏高水平專業技術人才,導致創新能力普遍不足,產業集聚度普遍不高,大多數企業僅限于產品的初級加工,產品的深度開發和綜合開發不夠,大多數糧油加工企業還是沿用老工藝,生產老產品,產品的附加值比較低。一些優勢品種沒有打造成優勢產業,一些優勢產業沒有占得優勢市場,面對糧油價格大幅度波動和進口糧油的沖擊,以及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企業不能很好地通過精深加工來開拓市場,應對和抗擊市場風浪。

    促進糧油加工企業高質量發展路徑

    通州區的糧油加工企業面臨的困難和發展瓶頸是多方面的,需要企業自身努力,也需要政府和相關職能部門加大扶持和服務力度,促進糧油加工企業高質量發展。

    (一)加大轉型力度

    當前,通州區的糧油加工企業中,無論是大米、小麥,還是油脂、雜糧加工企業,普遍規模比較小、盈利能力薄弱、科技投入不足、新品開發不多,糧油加工企業急需轉型升級。

    1.技術改造。通州目前的油脂加工企業的設備,除了個別企業每年投入近百萬元用于技術改造,有近50%的設備還能適應當前生產和形勢需要,其他企業的設備都過于老舊,嚴重影響了企業生產能力,增加了企業的生產成本,甚至還對生產安全和環境保護產生負面影響。因此,企業應該從長遠考慮,加大技術改造力度,及時淘汰或者改造落后設備,引進先進的生產設備,重點進行智能化改造,適應生產形勢需要,提升市場占有能力。

    2.做大做強。通州目前的糧油加工企業普遍規模小、品牌多而雜,企業各自為政。因此,當前急需加大對糧油加工產業的整合,實現優勢互補,小規模的糧油加工企業可以以股份制形式合并,努力做到弱弱聯成強的同時,做大通州糧油產業,做強糧油加工企業,做響通州糧油品牌,提升糧油加工產業在全區經濟發展中的作用和地位。樹立名牌意識,創建自主品牌。糧油加工企業要開發自己的品牌,要充分利用現有老牌子,開發新的名牌產品。要學會線上線下融合發展。企業在做好線下交易的同時,不妨嘗試進行線上交易,學會兩條腿走路,進一步減少運營成本,擴大產品銷售量;可以利用南通空港產業園作為南通跨境貿易電子商務試點,嘗試發展跨境貿易電子商務,把好糧油賣到國外去,擴大糧油產品銷售渠道。

    3.精深加工。發展糧油精深加工是加快糧食流通產業發展,全面提升糧油產業化水平的重要舉措,也是糧油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具體體現。要依靠科技進步,提高糧食精深加工及產品的科技含量、產出率、質量和總量,不斷提高產品性能,促進糧食產品向“專、新、特、精”方向發展,更好地適應和引領消費需求。

    (二)加大扶持力度

    糧油加工企業亟需政府的扶持,無論是融資,還是納稅,無論是技術,還是人才,都需要得到相關方面切切實實的幫助。

    1.設立開發基金。建立糧油加工企業開發基金,實施鼓勵扶持政策,努力形成組織化、規模化、市場化、規范化發展局面,為企業切實解決研發資金的欠缺、不能高薪留住專業設計人才等困難提供幫助。

    2.建立信用機制。糧食行政部門可以與市場監督、糧油商會等聯手,加強行業規范、自律和信用建設,可對糧油產品銷售單位進行信用等級評定,進一步建立信用機制,確保糧油加工企業高質量發展。

    3.制訂扶持政策。政府應加大對糧油加工企業的扶持力度,從投資、稅收、融資和材料供應等方面給予支持和優惠,調動糧油加工企業的積極性;研究電子商務扶持政策,加大對電子商務企業的扶持力度,促進糧油加工企業電子商務業務快速發展。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