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選什么油來做菜?因需選油利健康

    2019-12-05
    摘要:

    面對市場上令人眼花繚亂的食用油,如何選擇才更有利健康呢?專家提醒,選擇食用油不僅要看營養標簽,還要考慮自己的飲食結構、身體狀況以及烹調習慣,綜合考慮,因需選油,才能吃得健康。

    中國食品報網

    廚房中的烹、炒、煎、炸離不開食用油。食用油的優劣不僅影響菜肴的美味,而且與人們的健康息息相關。而面對市場上令人眼花繚亂的食用油,如何選擇才更有利健康呢?專家提醒,選擇食用油不僅要看營養標簽,還要考慮自己的飲食結構、身體狀況以及烹調習慣,綜合考慮,因需選油,才能吃得健康。

    選擇什么油來做菜,首先要考慮用餐者的身體狀況,比如心臟病風險較大的人,宜優先選擇單不飽和脂肪酸和n-3脂肪酸較多的油。單不飽和脂肪酸高的油脂有茶籽油(75%以上油酸)、橄欖油、杏仁油和澳洲堅果油(70%以上油酸)、低芥酸菜籽油(60%以上油酸)、花生油和芝麻油(約40%油酸)。雞鴨油和豬油中含有40%以上的單不飽和脂肪酸以及飽和脂肪酸。所以,烹調食品時,動物油與富含多不飽和脂肪酸的大豆油、核桃油等混合使用,對于沒有“三高”的健康人群,特別是血壓較低、較瘦弱的人是比較合適的。

    要達到膳食脂肪酸的整體平衡,除了食用油,還要考慮到日常吃什么堅果、肉類以及豆制品等。如果平時喝豆漿、吃豆腐較多,膳食中不缺乏大豆中的脂肪成分,做菜時無須使用大豆油;吃各種堅果比較多的人,沒必要吃葵花籽油或核桃油。反之,如果日常不吃豆制品和核桃等堅果,卻吃很多牛羊肉和奶制品,那么多不飽和脂肪酸比例偏低,應多吃點大豆油作為彌補。蛋奶素食者吃豆制品和堅果比較多,飽和脂肪酸攝入偏少,n-6脂肪酸比例偏大,平時做菜可用奶油、黃油來烹調。

    涼拌、爆炒、煎炸等不同的烹調方式的加熱溫度也決定了選擇油的類型。一般來說,多不飽和脂肪酸的耐熱性較差,紅花油和葡萄籽油(含70%以上的亞油酸)、西瓜籽油和葵花籽油(65%以上)、核桃油(60%以上)、小麥胚芽油(55%以上)、大豆油和玉米油(50%以上)等富含n-6脂肪酸的油脂,均不適合用于爆炒菜肴。花生油、米糠油、茶籽油、低芥酸菜籽油、精煉橄欖油(顏色不發綠,橄欖味道比較淡)等品種比較合適日常炒菜。棕櫚油、黃油、牛油、豬油等耐熱,炒菜時味道香濃,可選擇爆炒和煎炸。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