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商報
早起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
無論歲月如何變遷,無論時代如何改變,對于飲食男女而言,柴米油鹽總是不變的依戀。不同的是,因為科技的發展,人們的衣食住行變得更便捷,對生活需求標準更高。在社會發展的進程中,經濟得到高速發展的同時,我們也失去了很多。到了今天,對食品安全——特別是對糧和油的安全成為每個人心中的痛點。中國是個人口大國,每年消耗3600多萬噸食用油,而國內每年食用油的產量只有1100萬噸,大部分需要進口。作為世界四大木本油料之一的湖南油茶能否破解這一危局?湖南油茶發展現狀如何?前景怎樣?危機在哪?出路在哪?
12月11日,在湖南林業科學院五樓辦公室,記者對話湖南省油茶產業協會執行會長楊小胡,尋訪油茶發展軌跡,探討油茶發展思路,展望油茶發展未來。
對話人: 楊小胡,湖南省油茶產業協會執行會長,研究員,國家科技進步獎獲得者,榮獲“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紀念章。
湖南油茶產業居全國第一
記者:楊會長好,能否請您簡單介紹一下湖南油茶?
楊小胡:油茶是中國所特有的油料物種,茶油也是世界四大木本油料之一。油茶有著2300多年的栽培和利用歷史,由于其獨特的營養價值,被譽為“油中之王”。全球油茶產量95%以上來自中國,中國油茶將近一半來自湖南,油茶的種植面積、油茶產量、油茶產值、油茶科技水平均居全國首位。
記者:四個全國第一,具體表現在哪些方面?
楊小胡:到2018年年底,湖南油茶林總面積2111.1萬畝,茶油年產量26.2萬噸,產值達450億元,在全國占比35%到40%。
記者:您剛才談到科技水平也是居全國首位,這又從哪里體現出來呢?
楊小胡:關于油茶這個方面,湖南獲得4個科技進步獎,這在全國是絕無僅有的,而且還在我們林科院成立了國家油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9月25日,全國唯一的,被稱為中國油茶硅谷的中國油茶科創谷在湖南揭牌,這就充分說明了湖南油茶科技的領先地位。
將油茶產業列為重點工程
記者:在我的印象里,小時候吃茶油炒飯是一種美好的回憶,但都是各家各戶自給自足,沒有形成產業,湖南油茶從什么時候開始進入發展期的?
楊小胡:確切點說是2008年。2008年,全國油茶行業發展會在湖南召開,成為湖南油茶發展的契機。
記者:據了解,對于油茶產業的發展,省委省政府也提出了打造千億產業的要求?
楊小胡:國家林業局把發展糧油產業作為維護糧油安全、推進綠色發展、促進精準扶貧的重要舉措。今年5月,國家林業局聯合10部門印發了《林業產業發展“十三五”規劃》,將油茶產業發展工程列為全國林業產業11個重點工程之一。《規劃》明確指出,到2020年,油茶種值面積力爭達到7000萬畝,茶油產量達到1500萬噸。作為油茶中心產區的湖南省,先后出臺了《關于加強油茶產業發展的意見》《湖南油茶產業發展規劃(2018—2015年)》等文件,計劃到“十三五”末,油茶種植面積達到2200萬畝,茶油產量達到50萬噸,油茶產業產值突破1000億元。
記者:具體有什么舉措呢?
楊小胡: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2018年中央一號、省委一號文件精神,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省政府頒發了《關于深入推進農業“百千萬”工程促進產業興旺的意見》。《意見》中提出,全省將培育糧食、油料、蔬菜、水果、棉麻絲、茶葉、畜禽、水產、竹木、中藥材等十大特色產業鏈。到2020年,重點將油料、竹木、糧食加工、茶葉、蔬菜、棉麻絲等六大產業打造成千億產業。而茶油是湖南省首批重點打造的三大農產品供應品牌之一。
加快油茶國內市場培育
記者:剛才您講到目前湖南油茶產值好像是400多億元,和一千億還有較大的差距,那么湖南油茶的發展瓶頸在哪?
楊小胡:首先是市場沒有做起來,產業要發展,必須通過市場轉化為效益。市場的培育、宣傳、科普、品牌、外部環境都很重要。怎樣讓更多的人知道茶油是什么?吃茶油有什么好處?為什么要吃茶油?為什么交易不好,賣不掉?
記者:市場這個問題如何解決?
楊小胡:首先要有品牌意識。要提高知名度,讓全國人民都知道茶油是什么,有什么好處;其次,需要形成美譽度,建立忠誠度。我們的市場還處在初級階段,我們要先做好國內市場。在國內市場飽和之前,再推動茶油走向國外;再次,這個問題不是哪個企業哪個部門憑一己之力就可以解決的,需要政府、企業、社會協力解決。
記者:除此之外,還有別的瓶頸嗎?
楊小胡:產業鏈不健全和人才稀缺是另外兩個制約油茶產業發展的瓶頸。僅僅停留在一瓶油上是不足以支撐起這個產業的。我們可以學習汽車行業。為什么汽車行業發展得這么好?因為一部汽車,拉動鋼鐵、橡膠、燃油的發展,涉及到150多個行業。
縱向完善橫向延伸產業鏈
記者:那么,您認為油茶產業鏈該如何延伸?
楊小胡:茶油除供食用外,還可潤發、調藥,其渣可制蠟燭和肥皂,也可作機油的代用品等等。比如化妝品、保健品、洗發水、沐浴露等甚至醫療、飛機用品。還需研發資金、科研團隊。這是縱向的。
記者:您的意思是還有橫向的?
楊小胡:是的。從橫向來看,從種樹、栽培、采摘、剝殼、物流等方面進行完善。縱向要完善,橫向要延伸。這個產業是個勞動密集型產業。比如茶子剝殼,三五百斤,像過去一樣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幾個晚上干完了,如果是三五噸,三五萬斤呢?需要多少人力?都需要專門的人來做。不能脫節,而現在這條線是斷的。就拿茶子從山里拖出來,如果靠老百姓肩挑手推是無法滿足產業要求的。
吃上高品質油指日可待
記者:還有別的瓶頸嗎?
楊小胡:有。那就是缺人,缺技術人才。延伸產業鏈也好,搞好市場也好,都需要人,需要人才。
記者:看來油茶發展任重道遠啊。請您談談湖南油茶發展的前景。
楊小胡:在我國油市已被“洋油”主宰的形勢下,大力發展木本食油是確保城鄉百姓長期安全吃油最為理想的選擇。花生油、菜籽油大部分都是進口,轉基因問題一直讓人們憂心忡忡。我們的糧食、油要掌護在自己手上,糧、油安全已上升到一種戰略高度,國家和省政府高度重視。油茶是一個朝陽產業,是一個大健康產業。茶油的優勢擺在那里,它被稱為血管的清道夫。隨著工藝上的不斷進化,讓得油率提高了,綜合品質提高了,當然經濟效益也提高了。所以,油茶的市場潛力巨大,前景十分廣闊。但是如何打通從產品到消費者之間的通道,是一個重要問題。我們要有信心、有希望,但是希望和信心是建立在有正確的方向、配套相關的措施以及我們持久的堅持上的。農業產業抓品牌不是一揮而就的,需要堅持,要有定力。既然目標和方向是對的,那么我們主要要改進的就是方法和措施。除了科技創新、培育人才,還有堅持。我相信,只要我們共同努力,讓老百姓吃上真正放心的高品質的油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