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龍江阜豐生物三期: 300萬噸玉米精深加工項目“加速度”建設

    2019-12-13
    摘要:

    齊齊哈爾龍江阜豐生物公司一、二期項目已建成投產,年玉米加工能力可達到200萬噸。今年1月,三期項目順利開工建設。

    東北網訊:12月5日,記者來到位于齊齊哈爾昂昂溪區的龍江阜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收糧作業區里,看到來自省內外的百余臺裝滿玉米的大型運輸車輛正在排隊等待檢質、稱重、卸糧。廠區各大車間里,機器轟鳴,產品走下流水線,即將外運,到處是一派熱鬧繁忙的生產景象。

    據龍江阜豐副總經理王春峰介紹,齊齊哈爾龍江阜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全球第一大氨基酸、谷氨酸鈉、黃原膠生產商——阜豐集團旗下的全資子公司,成立于2017年3月,總投資100億元,可年加工玉米300萬噸,主要生產各類氨基酸及其衍生制品。目前,公司一、二期項目已建成投產,年玉米加工能力可達到200萬噸。今年1月,三期項目順利開工建設,計劃投資5億元,建設有硫酸鉀配套生產線、物流配套設備、翻車機卸輸煤項目、嫩江水處理等項目。三期項目的建設,對該公司延伸產業鏈條、挖掘發展潛力、提高市場競爭能力具有重要意義。“三期項目2020年4月復工后,全年將完成投資5億元,主要建設100萬噸淀粉生產項目。預計到2022年,整個三期項目全部建成后,這里將成為全球最大的玉米精深加工單體企業,屆時榆樹屯工業園區也將成為全球最大的氨基酸生產和研發基地,”王春峰說。

    在企業發展的過程中,龍江阜豐始終把循環經濟,綠色發展作為一項生命工程來抓,積極推進資源節約、資源綜合利用和企業清潔生產,確定了以建設資源節約型企業為目標,以最大限度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為核心,以“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為原則,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為基本特征的企業發展模式,最終實現了企業生產的四次生態循環:玉米生產淀粉,實現農產品的第一次加工增值和生態循環;淀粉加工成氨基酸、味精,實現第二次加工增值和生態循環;然后對生產廢水、副產品進行生物技術加工,變成優質飼料和肥料,實現第三次加工增值和生態循環;生產達標排放的廢水重新用于生產環節的降溫用水,實現第四次加工增值和生態循環,構成了一個長長的生物鏈和可持續發展的產業鏈,形成了一條“農業—生物制造—氨基酸、微生物多糖-肥料-農業”的典型循環經濟發展模式。

    在龍江阜豐的展區,記者看到許多罐裝玉米原料。“大家看,這是玉米的胚部分,不要小看它,這一個不起眼的部位,可是值5個億,”王春峰一句話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原來,龍江阜豐積極延長上下游產業鏈,栽得梧桐引得鳳凰來,大量優質的玉米胚原來引得山東三星集團前來投資,已簽約5億元的年加工20萬噸玉米胚芽油項目。

    “好不夸張的說,全國食品企業不和阜豐合作的比較少,”王春峰介紹道,同樣,龍江阜豐也為齊齊哈爾市域經濟和產業扶貧做出了不小的貢獻。隨著我省玉米庫存不斷增加,農民賣糧難問題比較突出,龍江阜豐的入駐,對保證種糧農民收益和國家糧食安全,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改革,深度開發“原字號”,拉長產業鏈具有積極意義。此外,項目還可以加快產業結構升級,促進農業、物流業及相關行業的快速發展,增加地方稅收,解決剩余勞動力就業問題。在產業扶貧上,目前企業已形成200萬噸玉米加工能力,建立了一條完整的玉米生化產業鏈,使企業住地及周邊地區玉米實現了就地加工轉化,在企業的強力帶動下,快速發展的玉米種植業已經成為住地農民脫貧致富的主產業。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