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東時報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九架山村位于海東市樂都區腦山地區,由于土壤豐富,平均每戶每年種植油菜0.67公頃以上。“每年油菜籽曬干后,我們就到附近的油榨坊將油榨出來,每斤按8元至10元賣出去,秸稈原料也都是曬干后被當做動物飼料來使用,至于原料怎么去處理怎么加工、油菜籽有什么營養價值我們從來沒考慮過,只覺得味道好就行了。”當地種植戶朵積成告訴記者。
因為沒有高端的榨油廠,青海菜籽油的市場價值被低估。怎樣讓高端菜籽油“青”字品牌響亮起來,成為今年省兩會上的一個話題。
菜籽油營養功能認識不足
油菜是我省第一大作物,年種植油菜面積15.3萬公頃左右,年產油菜籽約32萬噸,近年來,有了一定的規模種植和可觀收入。然而,我省目前還沒有一家專門從事雙低菜籽油加工的企業,并且菜籽油加工技術“浮”在表面,如何以高端菜籽油加工為突破口促進我省油菜產業提質增效,值得思考。
在今年的省兩會上,九三學社青海省委為此提出戰略建議,并在提案中表示,目前我省海拔2900米以下的油菜已實現了雙低(低芥酸、低硫甙)優質化,年產雙低優質油菜籽26萬噸,其中,雙低菜籽油中富含不飽和脂肪酸,每天食用可以有效降低冠心病發病率。
九三學社青海省委在調研中發現,我省油脂加工企業對雙低菜籽油的營養保健功能認識不足,目前還沒有一家專門從事雙低菜籽油加工的企業,更談不上打造雙低菜籽油品牌,所有加工企業都是把雙低油菜籽原料當作雙高非優質原料進行加工銷售,產品以“人參的品質白菜價”進行賤賣,造成優質原料沒有得到優用,優質不優價。
菜籽油加工技術尚未成熟
九三學社青海省委認為,在菜籽油加工技術方面,為了降低生產成本,大部分企業采用出油率較高的高溫物理壓榨方法,高溫不僅破壞了油中的營養成份,還容易產生反式脂肪酸、苯炳比等有害物質。
我國最新研制的先進菜籽油7D加工技術在我省尚未使用,該技術采用微波調質增香、低溫壓榨、綠色物理精煉等技術,生產出的高品質濃香菜籽油,不僅色澤清亮、品相好,還富含維生素E、植物甾醇、油菜多酚等多種活性營養成分,無任何添加。如果把現有加工技術精煉的一級菜籽油比喻成“純凈水”,那么7D加工技術生產的菜籽油就是“礦泉水”。
據介紹,我國長江流域已有近20家油脂加工企業采用了雙低優質原料+7D菜籽油加工技術,生產的優質菜籽油市場售價每斤15元至138元不等,企業加工毛利潤在50%以上。
例如,四川省壤巴拉慧科生態農業有限公司采用雙低優質原料+7D菜籽油加工技術,開發出的“壤巴拉慧科”牌高原生態菜籽油新產品,市場平均售價為110元/斤,為了保證原料的品質,該公司還在當地建立了規范的雙低油菜籽生產基地,公司上門收購油菜籽價格為4.8元/斤(一般的菜籽價格為2.5元/斤左右),與種植當地油菜、青稞相比,農戶每畝增收800元,為當地農牧民脫貧作出了重要貢獻。
高品質菜籽油開發前景好
據了解,目前,我省雙低油菜種植面積約8.67萬公頃,年產雙低優質油菜籽約26萬噸,油菜籽市場銷售價為2.2元至2.4元/斤,菜籽油市場銷售價6元至10元/斤。如果1/3的雙低優質油菜籽能用先進的7D加工技術加工生產菜籽油,8.6萬噸雙低油菜籽約可生產出3萬噸營養健康的菜籽油,打造出高端菜籽油品牌后,假定市場售價30元/斤,每年生產的高端菜籽油總產值為18億元,比現有加工技術生產的菜籽油(按10元/斤計算)產值增加12億元。
另外,企業建立的優質原料生產基地,如果每斤油菜籽加價1元收購,原料基地種植戶每年可新增收益約1.7億元。油菜種植業和加工業均產生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從而促進了整個油菜產業提質增效。
因此,九三學社青海省委建議政府支持1至2家研發能力強的油脂加工企業,開展高品質菜籽油的開發,打造高端菜籽油“青”字品牌,提升雙低油菜產品的附加值,解決油菜產業價值鏈中油脂加工效益低的瓶頸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