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務員變身濱州第二富豪:中國人每吃的20桶油里,有一桶是他產的

    2020-01-28
    摘要:

    一個偏居在小縣城、并不為外界所熟知的小廠,如今已經成為企業巨頭。在2019山東創富榜上,他位居成第12位,財富為326.69億元。

    來源|魯商儒風  文|叢樹

    魯商傳奇故事NO.103

    1990年,還是博興縣供銷社主任助理的舒忠峰,在政治上看不出有多大的進步前景,這一年8月,他來到博興縣第三油棉廠當廠長。

    30年后,這個當年的縣供銷系統小公務員,身家已高達326.69億元,在山東的濱州市成為第二富豪。首富是魏橋集團的鄭淑良家族。在濱州,很難有人能與魏橋爭取首富的位置。

    小公務員下海

    舒忠峰是山東博興人,出生于1962年6月。

    博興縣對于山東人,可能都是一個相對陌生的縣,甚至由于其帶有“博”字,被認為是淄博的一個縣,而且淄博有一個博山區。博興縣則確實與淄博接界。

    大學畢業后,舒忠峰一直在供銷系統工作,從鎮供銷社到縣供銷社,從辦事員到縣供銷社主任助理。上世紀90年代以前,供銷社是相當熱門的單位,如今很多年輕人已經不知道供銷社為何物了,那時候沒有網購,也沒有商場,供銷社是大家買東西的最主要渠道。

    1990年8月,舒忠峰到下屬第三油棉廠當廠長。

    從名字就可能看出,這是一個很不起眼的小廠,在一個縣的油棉廠都排到第三。當時,全國有4000多家棉花加工廠,博興第三油棉廠,顯然是其中很不起眼的一個。

    誰也沒想到,后來這家企業會成為全國屈指可數的油脂企業,中國人每吃的20桶里,有一桶就是他們生產的,也沒有想到這個偏于一隅的小廠,會出身家超過300億的富豪。

    舒忠峰的眼光

    很快,舒忠峰的商人眼光得到了體現。

    那時候,一個大家都面臨的生活問題——做菜時沒有油腥,在當時的舒忠峰看來,里面有著巨大的商機。

    很多成功創業者在創業的時候,就有這種超過常人的敏銳眼光,社會需求就是自己的生存空間,其實這就是后來常說的痛點。

    舒忠峰先是搞小精煉油廠,后來索性從國外引進一套年產6萬噸/年食用油的精煉生產線。這條線是中國北方最早的一條現代化食用油精煉生產線。

    這成為舒忠峰的起點,也是后來更名而來的渤海集團的起點。

    他眼光和魄力進一步發揮作用。

    1998年前后,食用油走私泛濫,很多廠子索性關門,舒忠峰不僅沒有轉行,反而大力投資,擴大規模。這種瘋狂的逆勢而動,在很多企業家身上都有過。結果是兩個極端,有的企業粉身碎骨,有的則是迎來歷史性轉機。當年全國砸錠的時候,魏橋集團大量買入,才成就其世界最大的紡織企業。

    舒忠峰屬于后者,很快國家打擊走私,舒忠峰的渤海集團的大力擴大的產能,成為巨大的財富。

    更能體現他的眼光和魄力的是,他隨后跑青島港建工廠。這也是當時很多人理解不了的,畢竟一個小縣城的企業跑到青島這樣的大都市建廠,顯然是需要很大的魄力的。但舒忠峰看到的是在港口建廠,可以節省大量的運輸成本。眾所周知,在中國,用作油脂原料的大豆依賴進口的程度很高。

    這一點,有點類似當年的日照鋼鐵,在港口建廠,可以節省大量的物流費用。因此,在國內各大鋼鐵企業虧損的時候,日照鋼鐵仍保持較高的利潤率。

    隨后,舒忠峰又到南方的廣西北海、廣東湛江建廠,完成了南北布局。

    還有一點外界鮮知的是,北方人,尤其是山東人,更喜歡吃花生油,而南方對豆油的需求量要大得多。

    變身富豪

    很快,他們又發現,圍繞大豆可以做出一條很長的產業鏈,于是他們開始進軍和大豆相關的食品、醫療保健、飼料養殖等行業。

    最驚人的一次跳躍是,2005年,他們開始做纖維素纖維。這是一種天然與自然的紡織面料的重要原料,舒忠峰不僅請來院士級別人才加盟渤海公司,甚至讓奧地利的知名專家萊新格博士,直接擔任纖維素纖維板塊——雅美科技的CEO。

    隨后,渤海又進入更多的產業。

    一個偏居在小縣城、并不為外界所熟知的小廠,如今已經成為企業巨頭。

    在2018年的山東百強企業中,舒忠峰的渤海集團列第40位,2018年的營業收入達419.86億元。2019年,渤海還進入中國企業500強。

    這為他成為濱州第二富豪提供了最有力的支撐。在2019山東創富榜上,舒忠峰成第12位,財富為326.69億元。

    縣城小公務員,完成了逆襲。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