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等級并非食用油品質的絕對標準,挑選方法還有這些

    2020-03-31
    摘要:

    首先,千萬避免把等級標準作為購買食用油的唯一原則。其次,人們可以對比食用油中含有的脂肪酸含量來選購。最后,人們還可以從外觀上直接辨別食用油的品質。

    人民網-科普中國

    根據國家相關標準,對于大多數食用油(如大豆油、玉米油、花生油)分為一級、二級、三級和四級,等級越高的食用油,精煉程度越高。生活中,不少人在購買食用油時完全把等級奉為絕對標準,認為級別越高的食用油一定越有營養。其實,這是不科學的。那么,人們到底該如何挑選到優質的食用油呢?

    其實,想要挑選優質的食用油,可用的方法并不少。首先,千萬避免把等級標準作為購買食用油的唯一原則。據《經濟日報》報道,食用油等級越高,代表其精煉加工越充分,越有利于去除毛油中存在的有害雜質。但是,精煉過程相反地也去掉了食用油中很多對人體有益的成分,例如維生素E、胡蘿卜素等。因此,從營養的角度看,級別越高的食用油,營養并非越高。相反,級別越低的食用油,營養成分往往保留得更好。

    其次,人們可以對比食用油中含有的脂肪酸含量來選購。據《北京晨報》報道,不飽和脂肪酸包括單不飽和脂肪酸以及多不飽和脂肪酸。美國塔夫斯大學人類營養研究中心主任教授愛麗絲·里奇特斯坦和她的團隊通過實驗證明,在所有膳食脂肪中,以多不飽和脂肪酸對心腦血管的保護作用最佳,食用多不飽和脂肪酸的人患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比食用飽和脂肪酸低29%。另外,不飽和脂肪酸好于飽和脂肪酸,因為不飽和脂肪酸可以降低人體攝入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量,同時也可以降低血液中的三酸甘油酯含量,這兩樣都是可能導致心臟疾病的因素。

    因此,結合以上實驗結果,《北京晨報》提出了一個選用食用油的公式,即多不飽和脂肪酸>單不飽和脂肪酸>飽和脂肪酸。報道還提到,幾乎所有食用油都含有以上三種脂肪酸,人們在選購時可以對比其含量進行挑選。

    最后,人們還可以從外觀上直接辨別食用油的品質。《健康時報》刊文稱,首先,對小包裝油要認真查看其商標,特別要注意保質期和出廠日期,無廠名、無廠址、無引用質量標準代號的千萬不要隨意購買。其次,一般來說,顏色較淺的食用油品質較高,而顏色較深(香油除外)的食用油則品質較低。另外,加工出來的劣質油比一般食用油的顏色要深。此外,一般好品質的食用油其透明度較好,無混濁。而且,食用油若無沉淀和懸浮物,且粘度較小,則品質也較好。(程丹)

    本文由科信食品與營養信息交流中心業務部主任阮光鋒進行科學性把關。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