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菜劉傳軍:從研究火箭到電商賣菜

    2020-04-11
    摘要:

    十年前,中科院火箭專家劉傳軍創立了一家叫窩窩商城的公司;2014年劉傳軍創立了美菜,疫情期間很多人接觸到各種生鮮電商,美菜就是其中一個。

    證券時報

    疫情期間,很多家庭學會了手機APP買菜,手機下單,隔天新鮮的蔬菜就會送到小區門口,于是很多人接觸到各種生鮮電商,美菜就是其中一個。

    20200411/68d04277aa331515b8e38df78b38993a.jpg

    突然出現的美菜

    樓下的快遞店老板兼職成為美菜的一個團購“團長”。因為疫情的的原因,快遞不能進小區,大家每天在APP里下單,他從小區外把一車車的貨物拖進來,大家只要貨到按時去取貨就行。團長每天樂此不疲在群里發送團購信息,從豬肉到海鮮,從松花蛋到蘋果。還別說,那段時間,只要他發出的生鮮物品,都有人來搶購。因為有這位“團長”的存在,美菜成為本小區最流行的生鮮電商,就連配送更快捷的盒馬生鮮都趕不上它聲勢浩大。當然,也有美菜價格更優惠的原因。

    這樣一個主打生鮮的APP,疫情之前好像對其一無所知,沒宣傳、沒了解、沒推廣,如果不是這次突發事件,是不是小區的居民根本不會成為它的用戶?答案:是的。

    十年前,中科院火箭專家劉傳軍創立了一家叫窩窩商城的公司,即是窩窩團的前身。劉傳軍的窩窩團、王興的美團、朱嘯虎投資的拉手網是千團大戰的主要參與者。2014年,當王興在千團大戰中笑到最后的時候,劉傳軍創立了美菜,專為餐廳提供食材。每天下午,各餐廳只需將第二天所需蔬菜、肉蛋、米面、糧油等在美菜網上下單,次日清晨,美菜就把貨物送到餐廳。因為疫情的原因,很多餐飲暫時停業,但居民的消費需求卻不斷增加,所以春節期間,美菜利用在城市預留的大量倉配員工和商品儲備,快速將服務對象轉向廣大的家庭和個人用戶。這個群體更為龐大,暴增的訂單量一度讓美菜“不堪重負”,2月份的時候,因為一線員工已處于工作的極限狀態,美菜宣布面向全國40個城市招聘6000名司機和4000名分揀員,并歡迎全國暫停用工的中小企業與其開展異業合作。

    每個企業都在等待一個擴張的時期,誰也沒有料到美菜的2C業務會在這種情況下爆發。實際上,從創立到壯大,劉傳軍的美菜發展得很快,擴張到全國逾200個城市,有74個倉儲中心,配送車輛超過17000輛,日配送次數超15000次,員工超過18000人。不到6年時間,從無到有,再到發展至如此龐大的規模,在生鮮領域已經算是一個奇跡了。

    在這個被稱為電商“最后一片藍海”的領域,洗牌不斷,涉足的創業者幾乎都兇多吉少,沒死的也送了半條命,而劉傳軍和他的美菜卻能在短時間內融資4輪。網傳美菜前后經過9輪融資,融資總額超過15億美元,公司估值高達70億美元。但就算這樣,生鮮市場也沒有一個絕對的王者,因為這個市場太大,也太難了。一方面農產品難以徹底實現標準化,另一方面,冷鏈運輸和倉儲的需要、配送到家的效率等難題,導致目前市場上還未出現一家能夠實現盈利的生鮮電商。無論是中糧的我買網、本來生活、天天果園,還是1號生鮮、順豐優選、盒馬生鮮,都只能說剛剛起步。

    探索未知的世界

    劉傳軍選擇這個領域,和其本人經歷有關。

    劉傳軍是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空間物理學碩士,研究生畢業后,先后參與過神6、神7的研發,研究過火星2年、月球1年。這一段經歷聽起來很“風光”,對他來說卻非常痛苦:“感覺自己沒有天賦,不如腳踏實地做一些創業。”

    2009年,劉傳軍辭去工作,從中科院辭職,第一次創業是做有機健康農產品,2010年項目失敗,欠債十幾萬。第二次創業是在窩窩團,入職那天,公司只剩3個人,這次創業了3年,負責全國的營銷和地面業務。2014年的6月,創立美菜,10個“臭皮匠”聚在北苑家園。當時為開業更有儀式感,還準備殺一只公雞,完成“歃血為盟”。這次創業投入所有家產,但也只有35萬元。這些創業經驗后來都在劉傳軍創辦美菜的過程中派上了用場,包括在疫情期間從2B轉向2C領域,很明顯也是借鑒了當年的團購經驗。

    在很多場合,劉傳軍都強調自己是農民的兒子。在他初中畢業那年,山東大旱,假期中給家里玉米地澆水,兩個月時間,用肩挑了400擔水,但依然沒有救活。因為需籌集高中學費,后來,只能去濰萊高速打工。這件事情,在劉傳軍心里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他父母在農村務農,一年收入只有幾千塊錢,這些都對劉傳軍觸動巨大,他一直希望能夠改變。經過有機農業、窩窩團的創業,思考的維度提升了,希望找到商業模式來改變中國農業。離開窩窩團后,經過半年的農村調研,劉傳軍最后得出一個結論,“巨大且穩定的規模是變革中國農業的唯一支點”。

    做規模,餐廳可能是最好的切入點。一家餐廳采購一筐雞蛋,100萬家餐廳需100萬筐,約3.5億枚雞蛋,只有大規模的需求才能拿到更低的進貨價格,同時靠規模化降低物流成本。目前的美菜,雖然在客戶數量上一騎絕塵,但要達到實現低成本的規模仍有一定距離。除此之外,美菜模式的城市擴張仍然面臨標準化的問題。無法標準化復制的生鮮電商流程,每到一個城市都必須重復一遍過往模式的流程,成本無法實現邊際遞減效應。而且,B端的用戶在不同城市分布不均,需求也不均,訂單量有可能無法支撐成本支出,這些都給劉傳軍帶來了巨大的挑戰。

    對此,劉傳軍有著很清晰的認識。他說,在互聯網創業中,很輕很快的機會已經沒有了。過去的十幾年,有無數的聰明人、無數的創業者已做了無數的創新,將來互聯網的創業一定屬于產業互聯網,而且越來越往縱深方向發展。生鮮電商是最難的,因為它“非標”、太原始、太落后了,但他愿意做難事,過去五年從未停止,就像當年研究火星一樣,都是未知的世界。

    未知世界才有意思。探索未知,探索這個世界,是這代人最偉大的機會。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