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負重前行的老黃牛 —記中儲糧油脂有限公司黨委常委、副總經理江啟發

    2020-05-28
    摘要:

    如何守護好中國人的口糧?作為中儲糧人的優秀代表,盡管歷經坎坷,但他始終初心不改,敢于擔當,負重前行。

    國企網  作者/余祖斌 項峰

    民以食為天,糧安天下安。習近平總書記說:“中國人要把飯碗端在自己手里,而且要裝自己的糧食。”在中儲糧油脂有限公司黨委常委、副總經理江啟發看來,國產大豆就是中國人自己生產的糧食。如何守護好中國人的口糧?作為中儲糧人的優秀代表,盡管歷經坎坷,但他始終初心不改,敢于擔當,負重前行。

    遇事無難易,而勇于敢為。

    ──歐陽修

    2019年10月,油脂公司交出了一份令人為之眼亮的“成績單”:國產大豆輪換在消化歷史庫存并大幅減虧基礎上,實現了購銷順價,歷史性扭虧為盈。

    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十余年來,油脂公司國產大豆輪換始終面臨虧損難題。每年,國產大豆輪換數量百余萬噸,輪換庫點點多面廣,近5年現貨虧損平均每年達1.21億元,2019年輪換預算虧損更是達到了3.05億元。怎么辦?這是中儲糧油脂人必須回答的考題。

    2019年7月9日,江啟發組織召開了油脂公司國產大豆板塊第一次輪換經營座談會。

    “召集大家聚到一塊座談就是要打破舊體制機制的束縛,給大家一個夢想和希望,打消大家的顧慮和畏難情緒,更是要壓實各單位的責任。”江啟發說。

    隨著會議漸近尾聲,該由江啟發總結發言了。大伙也等著匆匆收場,就當是一個見面會。沒想到,江啟發看了看事先給他準備好的講話稿,卻翻過來放在一邊。

    “我知道國產大豆輪換歷年來都是銷售難、虧損大,這是事實;我也知道大家認為我一個快退休的人,攬下這攤子事,一旦搞砸了,就會晚節不保,所以對我多少也不抱希望。但是,這都是一般人的看法。我們作為中儲糧油脂人,必須要有夢想和擔當。國產大豆輪換工作看起來難度很大,但就算面前是一座高山,只要敢于攀登上去,將看到一片大海,風光無限好。我們要一步一個腳印,積小勝為大勝,在不久的將來,國產大豆一定會在我們手里變成‘金豆子’。”

    這番富有感染力的話語,讓在座的每一位中儲糧油脂人心潮澎湃,更激起了這些東北漢子內心深處那種不服輸的倔勁。

    隨后,江啟發一針見血地指出了當前運營體系中存在的上下“兩張皮”問題。“核心就是責任沒有壓實,影響了經營活力和輪換效率。”他說。

    會議越開越有勁。江啟發和大伙一起研究討論總結出11個“癥結”,現場開出11張“藥方”。同時,針對銷售難、進度慢的問題,他同大家耐心講解原來以中小客戶為主的渠道,吞吐口徑不對等,既解決不了問題,又存在經營風險,提出破解銷售難問題的關鍵是一改以往小而散的模式,重點是創建大客戶體系,得到大家的一致認可。

    這場觸及國產大豆體制機制的改革,就以“開藥治病”的方式拉開了序幕。

    后來的幾個月實踐證明,通過集中力量對接益海、九三、中糧、京糧集團等大客戶,瞄準王致和集團等食品加工終端企業,以及篩選大顆粒大豆大力開拓食品豆銷售渠道等策略,大客戶的銷售占比由原來的20%提高到了80%,集團客戶的規模效應逐步顯現。在政策要求的時間內,70余萬噸歷年積壓庫存國產大豆全部消化,全面完成了輪換任務。

    江啟發并不滿足眼前的成效。如何從根本上解決國產大豆輪換難、虧損大的問題?他又陷入了沉思。

    沿著國產大豆的供應鏈,他通過購銷實踐,勇于創新,出實招奇招,打出了一套組合拳:一是堅持以大客戶戰略為核心。二是開拓食品豆終端市場。三是綜合利用遠期交易、捆綁銷售、合作輪換的方式,推進輪換銷售。四是瞄準終端企業需求,開展高蛋白分級收購。五是期現貨結合,控制輪換經營風險。這些手段和措施,立足資源互補,合作雙贏,備受客戶歡迎。由此,從根本上改變了國產大豆的輪換經營模式,為國產大豆輪換經營闖出了一條新路。

    國產大豆銷售的策略基本定了,但要購回來才能完成輪換。歷年來,國產大豆都是先購后銷,庫存沒銷出去,新糧又收進來,占用兩套庫存和資金,從經營成本到倉容保障都存在很大壓力。如何破題,考驗著經營者的智慧和定力。2019年下半年,油脂公司開始啟動國產大豆全年輪換工作。為此,江啟發組織開展了廣泛而深入的市場和生產調研,審時度勢、綜合研判、謹慎決斷,決定采用“先銷后購”的輪換策略,在新糧上市前果斷完成了絕大部分庫存的銷售,為輪換工作贏得了極大的主動權。

    北安直屬庫黨委書記、總經理王維忠常常陪同江啟發調研,對“江式調研法”印象深刻。他說:“江總來調研,就深入到黑龍江最基層的地方,先是到農戶家里,與豆農一起算賬,土地的成本、買種子化肥農藥要多少錢、人工成本是多少、經銷商來收會出多少錢。算好了這些費用,再把豆子細分到蛋白豆能賣多少錢、芽豆能賣多少錢、食品豆能賣多少錢。這些都算好了,再找貿易商研究分類銷售。賬算完了,他又到庫里與業務員研究具體的操作模式,在收購的時候就把大豆按大小粒、食品豆、蛋白豆等分類儲存,直接面對下游的終端客戶,有利于今后的出庫銷售。通過江總的深入調研分析和不折不撓的精神,一步一步證明了先銷后購是行得通的。”

    在江啟發的帶動下,今年油脂公司國產大豆的銷售和收購工作基本都按照預定計劃推進了,單噸利潤近百元,這在以前很難想象。

    2019年9月25日,中儲糧集團公司黨組書記、董事長鄧亦武在《油脂公司國產大豆輪換經營工作情況匯報》上批示:“近幾年來,國產大豆輪換一直是困擾油脂公司的一個難題。但實踐證明,只要創新思路,創新機制,是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的。”

    在國產大豆取得突破性進展的同時,江啟發還承擔著另外兩項同樣艱巨繁重的工作。一個是“兩分開”改革,一年時間要完成六家基地“分賬、分資產、資產確權”,涉及14家法人單位共133項土地及建筑物,資產規模達26億元;一個是“百萬噸級儲備基地建設”,要在一個月時間完成分布在全國的20個項目共計215萬噸倉容的土地資格預審、向地方發改委備案、項目環評報告,并提交中央投資項目資金申請報告。江啟發臨危受命,用經驗、智慧和拼搏,保障了兩項工作的如期高質量完成,為油脂公司的改革發展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不能勝寸心,安能勝蒼穹。

    ──龔自珍

    人們常說,在命運坎坷中,最能看出一個人的品格和氣節。

    近年來,江啟發并非一帆風順。

    2018年1月,集團公司紀檢監察組組長、黨組成員歐召大辦公室,江啟發面對錯誤事實材料,緩緩地簽下了自己的名字。

    因上海分公司某下屬企業2011 年存在“小金庫”問題,江啟發作為時任上海分公司分管財務工作的副總經理,由于未盡到監管責任,受到集團公司黨組給予的處分。

    江啟發雖然認了賬,但那段時間整個人似乎都被掏空了,一向開朗、幽默的他變得沉默寡言,一向平易近人的他變得讓人害怕接近。

    作為一名對黨忠誠、為黨的事業奮斗了大半輩子的老共產黨員,江啟發始終把自己的名節看得很重。但如今不僅事業受阻,名聲也受影響。“為什么、想不通”這兩詞一直在他腦子里打轉,“這事既然是別人惹的,為什么也要我擔責?”

    他突然想起了自己的父親,當年政治運動中,父親因小業主身份受到打擊,心理承受了很大創傷,加之身體原因,在自己7歲時候就離他而去。從小就缺少父愛的他和兄弟姐妹四人,靠母親一個人微薄的收入和政府補助救濟長大。對父親遭受的磨難,母親只字未提。家里供他哥哥上大學后,沒能力繼續供他,只能讓他上中專,因為中專每個月有十八塊五的補貼,當時全家一個月開支才三十幾塊,他沒有任何怨言。

    后來父親平反,他清楚記得宣布那天母親當著他們的面第一次哭了。在他32歲的時候,母親因病逝世。臨終前母親說:“我一輩子培養了兩個共產黨員,我對得起國家了。”母親的這句話,永遠銘刻在他的腦海里,想想自己所付出的,不都為了這份追求嗎?

    那段時間,集團公司領導和油脂公司其他班子成員看到江啟發沉默寡言,都會主動和他聊聊,有時候聊工作,有時候聊家庭。歐召大多次主動請他到辦公室坐坐,與他推心置腹地交談,逐漸解開了他的心結。

    江啟發是一個善于思考的人,更是一個胸心開闊的人。他知道,自己這種狀態主要還是主觀上出了問題,有些事情只要換位思考,就容易得出實事求是、客觀公正的結論。

    當時,油脂公司黨委以“五個一”為方案,組織大家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發了很多的學習資料,江啟發認真閱讀,用心思考。雖然他當時任油脂公司監事會主席,并不是黨委班子成員,但他主動要求參加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每次都親自撰寫發言材料;油脂公司邀請中央黨校、北京市黨校等專家學者授課,他也積極參加。作為監事會主席,他還積極投身一線調研,掌握了大量一手資料,對油脂公司未來發展和中小包裝戰略規劃積極建言獻策。

    2019年1月,油脂公司黨委召開2018年度民主生活會。會上,江啟發在作個人對照檢查時談到:“我深刻認識到,全面從嚴治黨、從嚴治企,是國有企業黨組織的重大政治責任;中儲糧作為國家宏觀調控的主力軍和糧食安全的‘壓艙石’,更需要嚴格管理。作為一名黨員領導干部,必須無條件執行黨組織的決定,自覺遵守黨紀黨規,進一步增強政治意識,嚴格要求自己,以飽滿的精神狀態投入到當前工作,這樣才能回報組織的關心教育幫助。”

    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

    ──王安石

    如果把江啟發40年的職業生涯看作是一部長篇大作,以20年為界,分上、下兩篇,但每篇都很精彩。

    1980年,20歲的江啟發從上海市糧食學校財務會計專業中專畢業后,分配到上海市糧食局系統工作,歷經多個崗位。2000年,江啟發進入中儲糧系統,先后在多個分(子)公司任職。

    在上海市糧食局系統工作的20年,他愛學習,成功完成了從一個中專生到研究生的升級;他立信仰,是所在單位黨組織“文革”后恢復發展黨員第一批入黨的青年;他保民生,1989年動亂期間,那時年輕有為的他,作為上海油脂公司第二供應站主要負責人,組織保障了上海六個區老百姓食用油供應,所在單位因此榮獲上海市文明單位稱號。

    在中儲糧工作的20年,他務實,在上海分公司管理財務工作的九年里,年年受到集團公司表揚;他敬業,輾轉于幾個分(子)公司,參與收購儲備庫幾十個,建設倉(罐)容幾百萬噸;他執著,幾十年如一日,始終堅守在糧食工作第一線。

    江啟發的老上級,原上海糧食局黨委組織處處長、副巡視員洪文明回憶說:“我印象中啟發有幾個非常突出的特點,第一個是學習能力非常強,從沒有停下,而且一直抓得很緊。中專畢業后,他利用閑暇之余,考了大專和華中科技大學本科,后來還上了研究生,考了個高級會計師,之后又考取了高級國際注冊財務管理師,這幾個證含金量可不一般,非常難考;第二個是貿易天賦很高,1994年我們搞競爭上崗,啟發當時是辦公室主任,競聘的職位是上海糧油貿易公司副總,他一個搞辦公室的競聘業務老總,想想也很困難,誰知道他從五個處級后備干部中竟然脫穎而出。”

    那段時間,江啟發全過程參與了上海市第一條也是全國第一條精制油生產線建設并獲得“上海市實事項目立功競賽先進個人”稱號,推出了上海第一個油脂品牌“海獅牌”精制油,拍攝了全國第一個精制油廣告;掛職任上海市虹口區商業委員會副主任期間,主持籌建了全國第一個發起式股份有限公司──雷允上(北區)藥業股份有限公司。

    2000年,江啟發入職中儲糧總公司上海分公司。那時候中儲糧總公司剛剛成立,規模、機制都沒建起來,收儲和輪換都很困難。要解決這一問題,關鍵就是要建立自己的收儲體系。

    原南京分公司財務處長、上海市第九屆黨代會代表鄭賽珠回憶說:“江總為這件事操了很多心,在三省一市來回轉,廢寢忘食,很多收購和建設項目都是他具體去談的。”

    在江啟發等人的努力下,最終完成了浙江、安徽、江蘇共27個庫的收購工作,為中儲糧在長三角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他本人也獲得了2004年“中儲糧總公司突出貢獻個人”。

    2008年,江啟發再次接到了一個艱巨的任務,參與集團公司收購中盛鎮江糧油公司談判。江啟發迅速進入狀態,很快就拿出了收購方案。

    “當時我在上海良時貿易公司當總經理,看到這份收購方案后很吃驚,專業性非常高,我很佩服。”油脂公司黨委常委、副總經理張國強說。經過艱難的談判,集團公司成功拿下中盛鎮江糧油公司,加上之前收購的中盛東莞糧油公司,為油脂公司六大基地年大豆加工能力達783萬噸奠定了基礎。

    2014年,到任南京分公司任職后,江啟發立即投入到了繁忙的建倉任務當中,他和班子制定了轄區三年120萬噸建倉規劃,包括13個中央投資補助項目。通過努力,三年建倉規劃得以順利推進,有效緩解了轄區中央儲備糧倉容不足的矛盾。

    如此眾多的項目,馬不停蹄地奔波,并沒有讓江啟發覺得身心疲憊,反而每次干起來都十分起勁。“江總對待工作就像小孩對待心愛的玩具那樣,全身心地撲在上面,‘玩’起來很忘我,很專注。我覺得領導干部們最應該學習他的就是這股干事創業、敢作敢當的韌勁。”鄭賽珠這樣說。

    接觸過江啟發的人都說:“他不講究吃穿,一年到頭就是那兩件衣服,深色襯衫洗得發白了,褲子絞邊都花了還在穿。”“2016年有次在北京見到他,穿了一雙鞋特別眼熟,發現還是2009年我們分公司搞活動時發的。”“他對自己要求很嚴,廉潔自律方面是從來沒有問題的。”

    華潤米業副總裁路斌回憶說:“當時我在江總手底下做銷售,我們所有人都被他批過,不分年齡,‘特別不給面子’。他從分管上海米業建設的第一天起,就整天待在工地,從設計、概算到施工,事無巨細、親力親為,一直到建設投產、產品投放、展品陳列、包裝設計等,那段時間真要把我們逼瘋了,但這些工作都在一年內完成了,而且建設費用比預算減少了10%。”在江啟發的“威逼”下,上海米業建設、銷售齊頭并進。2012年1月投產當天,銷售團隊已經做好了全部市場規劃和銷售準備,當年上海米業就銷售了10萬噸大米。

    在外漂泊了這么多年,高血壓、肩周炎、胃病一直陪伴著他。現在,隨著年齡的增長,加之長期高負荷工作,身體比較虛弱,稍不注意就感冒發燒、發皮疹,他都是一個人扛著。對自己身體的病痛,江啟發都默默忍受,沒“哼”過一聲;但對家人的辛勤付出,他無以為報,充滿了愧疚。妻子身體不好,高血壓、心臟病,還要照顧因骨折臥病在床的母親。有一次江啟發去合肥油脂庫調研,妻子在上海動手術出院時候發現沒錢結賬,只好打電話給他求援,甚至抱怨說“我住院也不來看我,出院也不管我。”江啟發當時因公務緊張無法脫身,沒有滿足妻子的要求,但事后卻成了他的一塊心病。

    最讓他心疼的是女兒,那時候他一心撲在工作上,很少回家,妻子又要上班,身體也不好,不得不把才2歲的女兒送去上幼托,這一托就幾乎托到了初三。而女兒回上海讀高一不到半年,江啟發又被調往遼寧,女兒高考的時候他都沒能回家。等他再次回到上海,女兒已經上大學。現在,早已自立的她也很少回家,但江啟發仍一心撲在工作上,后來又調任油脂公司,父女倆聚少離多,交流一直很不順暢,以致女兒被車撞了也不對他說,江啟發為此無比糾結。但在和他女兒發微信、打電話的時候,臉上的興奮感卻抑制不住。也許只有他心里知道,欠女兒的父愛已經沉重到不知用什么才能補償,留給女兒最寶貴的財富還是他對黨的事業那份忠誠與執著。

    “老牛明知夕陽晚,不用揚鞭自奮蹄”,這不正是江啟發現在的真實寫照嗎?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