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懂了脂肪酸譜,就看懂了油脂摻了什么假!

    2020-08-14
    摘要:

    油脂被摻假,從而導致其脂肪酸譜發生變化。在實驗中,總體結果顯示豬油、禽油和豆油中,混入最多的油脂是棕櫚油,且個別樣品中棕櫚油所占的比例甚高。

    建明全方位營養

    過去的一年里,建明客戶服務實驗室對約500份油脂樣品進行脂肪酸譜分析,發現約30%的樣品脂肪酸譜存在異常。我們可以借此判斷,約30%的油脂被摻假,從而導致其脂肪酸譜發生變化。

    究竟如何判斷?我們來看一看:

    請注意,正常油脂的脂肪酸譜是這樣的:

    表1 正常油脂樣品的脂肪酸譜

    20200814/0062d9abf8d47976142df83696b74a1b.jpg

    注:U/S為不飽和脂肪酸與飽和脂肪酸的比例,“—”為未檢出;豬油、禽油和豆油的數據為所測樣品的平均值。

    表1中列出了5種常用的飼料級油脂的脂肪酸譜(禽油包括鴨油和雞油)。

    從表1可見,不同的油脂其主要脂肪酸成分都是由棕櫚酸(C16)、硬脂酸(C18)、油酸(C18:1)、亞油酸(C18:2)和亞麻酸(C18:3)組成,但各脂肪酸的相對百分含量不一樣,區別不同油脂,主要從各脂肪酸的相對百分含量來分析。

    豬油和禽油相比,兩者的C16和C18:1的相對百分含量基本一致,分別約為24%和39%。不同的是,豬油C18的含量比禽油的高,C18:2、C18:3的含量比禽油的低。另外豬油中C20:2的含量一般大于C20:4的含量;而禽油則相反,C20:4的含量大于C20:2。且C20:2和C20:4一般在植物油中檢測不到。

    豆油主要是C18:2含量比較高,能達到50%,其次C18:3的含量約有6%。棉籽油中含量最高的也是C18:2,也有50%以上,但其C18:3的含量比較低,只有0.2%。另外,棉籽油中C16的含量(約21%)高于豆油(約11%)。

    棕櫚油主要是C16和C18:1的含量比較高,約有40%,但不同熔點的棕櫚油其脂肪酸譜是不一樣,隨著熔點的升高,C16、C18的相對百分含量逐漸增大,C18:1和C18:2的相對百分含量逐漸減少。

    這些豬油摻了什么假?

    表2 混有其它油脂的豬油樣品的脂肪酸譜

    20200814/975de145e11f35fda44f94100d14f19e.jpg

    注:紅色代表偏高,綠色代表偏低,紫色代表不應存在

    表2列舉了6個脂肪酸譜異常的豬油樣品,根據其異常的脂肪酸組成以及含量判斷,豬油樣品1、2可能混入了棕櫚油,2還可能是混入了高熔點的棕櫚油,3可能混入了禽油,4可能混入了豆油,5、6的的摻雜情況比較復雜可能混入了不止一種油脂。

    以此類推,我們判斷建明所測豬油樣品中有39.37%的樣品存在摻雜情況,其中可能混入棕櫚油的占23.62%,混入禽油的占3.94%,混入豆油的占0.79%。

    摻假的禽油樣品脂肪酸譜分析

    表3 混有其它油脂的禽油樣品的脂肪酸譜

    20200814/cf20df94a4fc300410bb8261ab8b09f2.jpg

    注:紅色代表偏高,綠色代表偏低,紫色代表不應存在

    根據脂肪酸譜分析,初步判斷禽油樣品中有53.11%的樣品存在摻雜情況,其中可能混入棕櫚油的占32.77%,混入豬油的占6.78%,混入豆油的占0.56%,混入棉籽油的占2.26%。

    表3列舉了7個脂肪酸譜異常的禽油樣品,根據其異常的脂肪酸組成以及含量判斷,禽油樣品1、2可能混入了棕櫚油,且從C16的含量可判斷出兩份禽油中混入的棕櫚油的量不同,禽油2中棕櫚油所占的比例大于禽油1,與棕櫚油的脂肪酸譜對比,禽油1中棕櫚油的含量可能約為20%-30%,禽油2中棕櫚油的含量可能約為70%-80%。3可能混入了豬油,4可能混入了豆油,5可能混入了棉籽油,6、7的摻雜情況比較復雜可能混入了不止一種油脂。

    圖1 鴨油樣品

    20200814/1871a502e86ec11e8d948ad5b7bb277b.jpg

    摻假豆油樣品的脂肪酸譜分析

    表4 混有其它油脂的豆油樣品的脂肪酸譜

    20200814/81f74088c9ddae9919f6a4e528cababa.jpg

    注:紅色代表偏高,綠色代表偏低

    根據脂肪酸譜分析,初步判斷豆油樣品中有16.22%的樣品存在摻雜情況,其中可能混入棕櫚油的占9.01%,混入棉籽油的占7.21%。

    表4列舉了2個脂肪酸譜異常的豆油樣品,根據其異常的脂肪酸組成以及含量判斷,豆油樣品1可能混入了棕櫚油,2可能混入了棉籽油。

    圖2 豆油樣品

    20200814/50b9e28f9ba620724ddd20714c5e8382.jpg

    總結

    在我們的實驗中,總體結果顯示豬油、禽油和豆油中,混入最多的油脂是棕櫚油,且個別樣品中棕櫚油所占的比例甚高。

    對于油脂脂肪酸譜的分析,一般情況下,C16的相對百分含量偏高,首先考慮是否混入了棕櫚油;C18:2、C18:3含量同時偏高的,考慮是否混入豆油;C18:2偏高,C18:3偏低的,考慮是否混入棉籽油;豬油與禽油相互混的,主要的變化在C18和C18:2,且檢測不出其余雜峰。

    最后,脂肪酸譜的分析,需要從整體上去判斷,不能單看某一個脂肪酸的含量變化。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