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
在經歷了跨界失利后,西王食品(000639.SZ)終于決定重新加碼主業,該公司近日對外宣布,為充分發揮規模優勢和市場競爭優勢,計劃在現有生產線基礎上,投資新建30萬噸小包裝胚芽油項目。
“原有小包裝玉米胚芽油產能30萬噸,公司2019年植物油銷量在25-26萬噸左右,今年預計還會有突破,為滿足產能,新上30萬噸小包裝項目,項目達產后合計60萬噸,建設周期大概為1年多。”該公司相關負責人向財聯社記者表示,“植物油及營養補給品兩個業務都是重心,對植物油的擴產并不意味著會偏向于哪一業務,西王食品會雙主業發展。”
“增加30萬噸產能,該公司可能會出現產能過剩的現象。目前中國食用油行業整體增速放緩,所以其加碼植物油的邏輯有待商討。”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認為,“從加碼植物油、加重糧油業務角度來看,西王食品想要通過增加產能實現較高的增長,可能性較小。”
加碼主業
資料顯示,西王食品計劃以自籌資金新建30萬噸小包裝玉米胚芽油項目,總投資14.92億元,項目分二期建設,預計項目全部建成時間為2022年。
“由于公司目前產能已不能滿足市場對公司產品的需求,新建項目是對公司持續經營的需要,也是進一步提高公司生產質量水平、擴大生產能力和增強企業競爭力的保障。”西王食品在公告中表示,“基于公司產品不斷提高的市場占有率,項目的實施將有利于擴大公司生產規模,增強整體實力,進一步提升公司的市場份額、行業地位和競爭優勢,符合公司‘做大糧油’的發展戰略。”
從數據上來看,2018年和2019年,西王食品植物油行業生產量分別為23.24萬噸和24.84萬噸,銷售量分別為25.52萬噸和25.53萬噸,產能接近飽和;從銷量增速來看,2018年同比增長15.07%,2019年則僅增長0.06%。
“2019年增速放緩主要是用于貿易的散油銷量少了,公司主要產品小包裝產品的銷量仍處于增長。”該公司相關負責人向財聯社記者指出,“未來不會有爆發式的增長,西王做玉米油產業十余年,并非新的品類;從食用油行業來看,調和油、大豆油增長在放緩,健康小油種,如玉米油則是正向增長。”AC尼爾森調研數據顯示,西王玉米油市場占有率為30%。
“益海嘉里即將登陸國內資本市場,也會對糧油企業造成影響。這意味著益海嘉里會將重心放在中國,加大在中國的投資力度,屆時只有能與之抗衡。從企業規模來看,西王食品屬于中型企業,市場會被擠壓。”朱丹蓬指出,“從產品來看,西王食品以高端食用油為主,金龍魚以低端調和油為主,存在差異化。但金龍魚未來一定會強化高端產品,并借助規模效應和渠道話語權,快速轉型,搶占高端市場。”
跨界挑戰
資料顯示,西王食品此前主要產品為玉米胚芽油等產品。2016年,該公司通過旗下子公司西王食品(青島)有限公司完成對Kerr公司的收購。通過該交易,西王食品主營業務增加運動營養產品和體重管理產品的研發和銷售。該公司認為,收購Kerr能夠拓展上市公司健康食品產業布局,改善財務狀況、增強持續盈利能力等。
2017年,在植物油業務營收同比下滑12.14%的情況下,西王食品依靠Kerr為代表的營養補給品業務,營收和凈利實現大幅增長。從營收占比來看,營養補給品成為公司第一大業務,占比52.68%,植物油占比僅為39.95%。而2018年,營養補給品營收僅同比微增0.15%;2019年,其營收下滑2.02%,凈利潤下滑260.52%,錄得虧損7.52億元。
該公司解釋稱,由于歐美專業運動營養市場銷售渠道及產品結構有所變化,2019年運動營養板塊境外部分業績沒有達到預期,收入和利潤都出現下滑,同時,其調低Kerr板塊境外業務未來業績預期,預計計提商譽減值損失約15億元-16億元。
2020年第一季度,該公司營收同比下滑12.68%。“主要是受到疫情影響,散裝油和運動營養品銷售減少,但包裝油銷量同比持平。”西王食品稱。
“營養補給品大方向是穩定北美市場,特別是今年受到疫情的影響,收入上可能會有所下滑。”該公司相關負責人告訴財聯社記者,“未來仍以穩定北美市場為前提,因為北美是主要市場,且相對比較穩定。北美市場恢復增長,然后加大在中國市場以及除中國以外的國際市場。”
在業內人士看來,西王食品的跨界對其自身業績造成了不利影響。“西王食品進行多元化是必然,但跨界業務的運營落地,需要謹慎。營養補給品業務業績的下滑,與其自身曾屬外行有關,布局速度等方面可能使成本較高,導致利潤被蠶食。”朱丹蓬說。
“多元化是一把‘雙刃劍’,不少食品企業‘跨界’進入到保健食品領域,有可能會給公司帶來新的機遇,也有可能面臨新的危機。目前保健品業務對公司業績產生拖累的情況下,西王食品一定要對保健品業務進行風險評估。在市場競爭者環伺的背景下,其對市場正確把握,才會成功開展多元化經營。”經濟學家宋清輝告訴財聯社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