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9月8日,競爭力智庫、中國信息協會信息化發展研究院和北京中新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等機構在京聯合發布了《中國鄉鎮綜合競爭力報告2019》(簡稱《報告》)。《報告》同時公布了2019中國百強鎮、2019中國中部百強鎮和2019中國西部百強鎮。
《報告》顯示,2019中國百強鎮主要集中在我國東部地區。其中,江蘇38個、廣東31個、浙江13個、山東7個、福建5個、河北4個、河南1個、貴州1個。百強鎮總人口平均為22.86萬人;公共財政收入平均為19.25億元,較上年增加1.19億元;工業企業數平均為2891個,較上年增加384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平均為187個,較上年增加4個。
在中國百強鎮榜單中,前十強的分別是江蘇昆山市玉山鎮、廣東佛山市南海區獅山鎮、江蘇張家港市楊舍鎮、江蘇張家港市金港鎮、江蘇蘇州市吳江區同里鎮、廣東東莞市長安鎮、廣東東莞市虎門鎮、江蘇張家港市錦豐鎮、江蘇昆山市花橋鎮、江蘇蘇州市吳江區盛澤鎮。
《報告》同時公布了2019中國中部百強鎮和西部百強鎮榜單。中部百強鎮分別為安徽40個、湖北20個、江西18個、河南15個、湖南5個、山西2個。中部百強鎮總人口平均為11.16萬人;公共財政收入平均為6.21億元,較上年增加1.01億元;工業企業數平均為282個,較上年減少25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平均為41個,較上年增加1個。西部百強鎮分別為廣西26個、陜西22個、內蒙古18個、云南13個、四川10個、貴州9、寧夏1個、新疆1個。西部百強鎮總人口平均為7.27萬人,公共財政收入平均為4.65億元,工業企業數平均為137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平均為19個。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之年,為加快補齊“三農”領域短板,推動鄉村全面振興,《報告》課題組以全國鄉鎮(不含街道、農場、團)為研究對象,從包括經濟規模、經濟活力、人均水平等方面對全國鄉鎮綜合競爭力進行了評價。為引導各鄉鎮高質量發展,淡化地區生產總值在評價中的作用,評價體系未納入地區生產總值指標。
《報告》認為,鄉村振興戰略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其實施成效決定著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底色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質量。城鄉融合發展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治本之策,其關鍵在于破除體制機制制約,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推動城鄉要素自由流動。鄉鎮處于連接城鄉、承上啟下的樞紐位置,是城鄉融合發展的重要橋梁,是解決好“三農”問題的主要載體,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有效抓手。要大力推動鄉鎮高質量發展,不斷提升鄉鎮綜合競爭力,使之成為提高鄉村公共服務水平的重要平臺、承接城市功能和農村轉移人口的重要載體、加快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以“鄉鎮振興”帶動鄉村振興。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偉大征程需要榜樣的引領和傳承。值此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之年,《報告》課題組聯合有關專家,分區域、分類型總結了“2019中國鄉鎮高質量發展典型案例”,供全國交流學習,努力營造學先進、趕先進、當先進的良好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