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糧集團
10月7日,在丹麥哥本哈根舉行“全球海事論壇”,17家全球大型農糧、能源、采礦和大宗商品貿易公司共同簽署《海運貨物憲章》,為推進全球海運業落實聯合國氣候行動目標邁出重要一步。
中糧集團旗下海外農糧業務平臺——中糧國際也簽署加入了該協議,成為其唯一的中方創始成員。
《海運貨物憲章》(Sea Cargo Charter)是一個非約束性的框架協議,它首次為全球海運業制定了測量低碳減排效果的評估體系,它還規定了簽署成員需定期披露減排報告,以接受同行業和國際社會的監督。
▲《海運貨物憲章》官網截圖
據聯合國有關機構估計,海運業承擔了全球約80%的貿易量,其每年排放的溫室氣體占全球總量的2-3%,其中原油、煤炭、鐵礦石、糧食等大宗商品的航運占到了全球海上貿易的80%以上。
中糧國際海運業務負責人阿萊西奧·拉·羅薩(Alessio La Rosa)表示:“中糧國際致力于減少海運業務的環境‘碳足跡’。降低碳排放的第一步是確定我們的測算標準。在追蹤、分析碳排放以及船隊效率方面,我們已經做了一段時間。此次海運業共同制定標準,可以加速實現減碳目標。”
中糧國際業務遍布全球35個國家和地區,其海運業務是除谷物、油籽、糖、棉花、咖啡之外的六大產品線之一。中糧國際位于土耳其、日內瓦和新加坡的辦公室在全球運營約200艘船只,為中糧和其他第三方企業提供海運物流服務,每年經手貨物超過5000萬噸。
▲中糧國際停靠在巴西桑托斯港口的運糧船
除中糧國際外,《海運貨物憲章》的另16個創始成員還包括英美資源集團(Anglo American)、ADM、邦吉、嘉吉、路易達孚、陶氏、殼牌、道達爾、挪威油氣、挪威Torvald Klaveness、挪威Klaveness 組合貨運、貢沃爾集團(Gunvor Group)、諾頓(Norden)、西方石油公司(Occidental)、托克集團(Trafigura)、丹麥奧斯特德公司(Orsted)。
“全球海事論壇”的項目與計劃負責人克里斯滕森表示,《海運貨物憲章》讓不同行業的領導者利用自己的影響力來推動變革,并通過選擇與氣候行動目標相符的海運服務來促進海運業向綠色轉型。
▲2018年5月,國際海事組織海洋環境委員會第72次會議通過海運業2050年溫室氣體減排目標。
實際上,在2008年,聯合國國際海事組織已提出2050年將國際海運的溫室氣體排放減少至少50%的目標,但具體如何實現該目標卻是一個仍需解決的問題。此次《海運貨物憲章》的達成,為實現2050年目標提供了一個可行路徑。
中糧國際此前已是“零排放聯盟”(Getting to Zero Coalition)的成員。該聯盟成立于2019年的聯合國氣候行動峰會,其目標是到2030年使零排放船舶具有商業可能性。
2019年底,中糧國際將其運營船只的燃料全部轉換為低硫燃料,結合其他減排措施,預計2020年其碳使用效率較2019年將提高5%以上。
中糧國際,中糧集團農糧業務的唯一海外統一采購、調配、投資和發展平臺。擁有成熟的大宗農產品經營模式和較強的貿易、資產管理能力,資產布局深入南北美洲、歐洲和大洋洲等產區腹地,并在巴西桑托斯、阿根廷羅薩里奧、美國圣路易斯、烏克蘭尼古拉耶夫和羅馬尼亞康斯坦察等全球重要糧食出口和內陸物流節點擁有中轉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