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企巨頭西王“重生”記

    2020-11-14
    摘要:

    今年3月西王集團成功化解債務風險,開啟了企業“浴火重生”新征程,在全國蹚出一條處置大型民營企業債券違約的成功之路。

    大眾日報

    20201114/08be1cd1f32d583c5cf31c266f874e4f.jpg

    西王玉米胚芽油生產線每小時可灌裝兩萬瓶,目前正滿負荷生產

    ■編者按 有些驚心動魄的故事,從不因時間流逝而失去力量,卻在沉淀中讓人獲得更深刻的啟迪和思索。2019年10月24日,山東大型民企西王集團發生債券違約,引發百億債務危機,對企業生產經營、當地經濟和金融環境、社會穩定帶來重大影響。防范化解金融風險是金融工作的根本性任務。省委、省政府堅決果斷決策,科學高效處置,濱州、鄒平兩級市委市政府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原則,至今年3月成功化解西王集團債務風險,開啟了企業“浴火重生”新征程,在全國蹚出一條處置大型民營企業債券違約的成功之路。

    距此次債券風險化解已有半年多時間,記者深入鄒平蹲點,采訪各方人士,推出這篇通訊,還原風險處置工作過程,探尋“西王案例”的經驗與啟示。

    時入深秋,天已微涼。金杜律師事務所律師吳圣民再次從廣州來到西王集團,此時他眼中的西王與半年多前已大為不同:糧油產銷業績連創新高,發貨區車水馬龍;高品質稀土特殊鋼新材料產業化項目現場一派繁忙。

    而去年10月,他第一次來到這里時,這個中國500強企業正深陷百億債務危機,破產陰云籠罩。

    省委、省政府果斷科學決策,各方共同努力,一場金融風險科學處置的攻堅戰緊張打響:穩定生產經營,確保信貸穩定,聘請專業機構……今年3月31日,西王集團債務和解案第一次債權人會議高票通過了以債券為核心的債務和解協議,標志著企業以司法和解形式成功化解危機,既最大限度保護了債權人和債務人權益,又穩定了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和金融環境。

    吳圣民全程參與了此次司法和解。在他看來,這是目前國內涉及資產及債務規模最大的和解案,也是國內首例依托司法和解程序集中化解違約債券風險的案例,為山東乃至全國困境企業化解債券危機和處置債券違約風險提供了寶貴經驗。

    “不看殘值看升值”

    鄒平市韓店鎮西王集團辦公樓,回憶起這段驚心動魄的債務危機處置過程,經歷豐富的西王村黨委書記王勇,仍難掩激動。

    保企業活命還是保信譽?2019年9月,這個殘酷問題擺在了69歲的王勇面前。經歷了7月、8月接連抽走流動資金近50億元用于償債后,9月西王又有債券到期。此時企業流動資金已經見底,10億元兌付資金中有2000萬元無論如何也湊不上。不希望發生違約的王勇,只好向當地另一家企業借款。因為劃付晚了幾小時,西王債券的“技術性違約”被公之于眾。

    成立于1986年的西王集團,是一家以玉米加工和特鋼為主業的村辦民營企業,旗下擁有3家上市公司、1家財務公司和4家高新技術企業,位列2019年中國企業500強第379位、中國戰略性新興產業領軍企業100強第76位。企業年上繳稅金最高時超過13億元,近5年企業累計上繳稅金超過50億元。這樣一家產業基礎較好的民營企業,債務危機何以發生?

    多年前,西王與多家企業存在互保關系。較早認識到擔保圈風險后,為解除擔保關系、降低財務成本,西王連續多年發行企業債券,至2017年時債券發行總規模達到186億元,占債務總量的60%以上。除為齊星集團擔保20多億元外,其他互相擔保均已解除。

    西王集團董事長王棣說,受到齊星集團資金斷裂影響,西王接連遭遇股價暴跌、評級公司下調信用等級、部分銀行抽貸斷貸等重創,加之企業發行新債受阻,2017年3月后,為保住企業信用只能靠減少流動資金來償還到期債券。

    濱州、鄒平兩級政府也幫助企業多方協調資金,緩解公司流動性緊張。2019年7月31日,濱州財金集團與省金融資產管理公司、鄒平國投公司聯合設立30億元重點企業發展基金,置換西王食品質押股票,及時穩住了股市。

    但被動式“救火”之后,風險最終還是爆發——2019年10月24日西王集團發生債券違約,并導致存續債券100.4億元都觸發違約或交叉違約。

    破產陰云正步步向西王圍攏過來。

    “西王的生死關乎1.6萬名職工、800多名村民的生計,必須挺過這一關!”王勇說。2019年,全國發生違約的債券有178只,涉及金額達1424.08億元,多是通過破產重整或清算的方式解決。但他心里篤定,西王遠未到那一步。

    “不看殘值看升值。”鄒平市副市長(掛職)郭志偉說。鄒平市聘請第三方專業財務團隊在西王摸底半個月,認為西王債務風險的發生,是由于資金結構、債務結構錯配導致,屬于流動性風險。而其玉米深加工、特鋼兩大主業在國內具有突出的行業地位——產品好,市場需求大,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完全具有造血功能和升值空間。

    鄒平市市長胡云江認為,貿然走上破產重整或清算之路,不僅會失去一家優秀的企業,也是對債權人利益的損害,更對濱州乃至全省金融生態、社會就業和穩定大局帶來傷害。

    出路在哪里?

    濱州及鄒平市委市政府、西王領導班子很清楚,百億級的待償債務靠發新債、借貸、抽取流動資金,無論如何也填不上了,必須拿出一個從根本上化解債務危機的方案。

    奔著這個目標,2019年10月剛接任西王集團董事長的王棣頻繁出入北京的證券公司和律師事務所。經多方溝通、認真選擇后,王棣帶著從北京邀請到的金杜律師事務所律師返回鄒平,行李箱里裝著一份由金杜提供的解決方案——協議債權重組。

    “絕處逢生”的債權司法和解

    協議債權重組方案將在債權人全部同意的基礎上,通過分期償付、債轉股等方式,拉長債務兌付期限。這是一個多贏的方案:西王免于破產,債權人利益得到最大限度保護,政府得以避免大企業倒閉帶來的社會不穩定和金融生態的惡化。

    “簡單說,就是以時間換空間。”聽完王棣解釋,王勇有些不敢相信。思索片刻,他點點頭:“按律師的方案辦!”

    馬上,30多人的金杜律師團隊從全國各地向西王總部大樓集結。審查、審計、財產調查、現場核查……沒幾天,辦公室里的材料摞起一人多高。

    為最大限度爭取債權人同意,西王集團逐一聯系431名債權人說明解釋。對主要債權人,公司高層更是兵分三路登門拜訪。

    一家主要債權銀行的負責人見到王棣,緊緊握住了他的手:“很多企業債權違約后,別說高管,連財務經理我們都見不到。你能主動上門,說明西王有信心解決問題!”

    方案溝通是場拉鋸戰。不少債權人對債務展期心存質疑,工作團隊只能反復耐心解釋。一連幾個方案被廣州一位債權人拒絕,副總裁王磊坐上廣州塔頂485米高的速降座椅,用瞬間的失重體驗暫時逃開壓力和挫敗。

    截至2019年12月底,有80%的債權人達成重組意向,但少部分債權人仍堅持立即清償。而按照規定,只有債權人100%同意,債權重組方能達成。

    “再磨下去,怕是原本同意重組的也會改變主意,必須快刀斬亂麻。”王棣與律師團反復研究對策。

    “可以走司法途徑。”金杜律師事務所合伙人王鑫指出了另一條出路。他提出,《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破產法》中對企業破產有三種界定,除了常見的破產清算和破產重組,還有帶有困境企業拯救性質的第三種處理方法——司法和解。

    司法和解與協議債權重組思路一致,不同點在于司法和解采取的是“多數決”——有表決權的債權人過半數同意,并且其所代表的債權額占總額的2/3以上,和解方案即可獲得執行。

    但這種方式必須置之死地而后生。按《企業破產法》規定,表決達到規定的通過比例,和解成功,企業脫困;達不到,則立即啟動破產清算程序,企業倒閉。自2007年《企業破產法》頒布實施以來,國內尚未有企業通過司法和解化解債券違約風險的成功先例。

    王棣沉默了,這是一條只能成功,不能失敗的“不歸路”。

    有相熟的黨政干部勸他,“上了法庭,外界就會知道西王用上了《企業破產法》,會以為西王真的不行了”。有人反問:“誰能保證投票一定能通過?”

    要不要司法和解?西王站到了十字路口。

    “第一,要確保一次成功。第二,要堅決按照‘保生產、穩金融、化債券、引戰投’的既定戰略走下去。”關鍵時刻,濱州市委書記佘春明堅定支持這種市場化、法治化的化解方式,給王棣吃下了定心丸。

    史無先例的百億級司法和解,單靠西王一家民營企業顯然無法推動。一雙有形之手悄然加力——在鄒平、濱州乃至山東,一場圍繞西王的拯救行動全面拉開。

    省委、省政府對此高度重視,有關領導同志多次調度、作出批示,要求依法依規妥善化解西王集團債務風險問題。濱州、鄒平兩級黨委政府分別組成工作專班,協調有關問題。

    2020年2月21日,西王集團正式向鄒平市人民法院提交了和解申請書。司法和解隨即進入到最緊張的倒計時,決定西王未來命運的債權人投票就在一個月以后。在前期充分摸底的情況下,律師團隊針對債權人的共性及個性需求,制定了每家債權人20萬元以下金額全額清償、20萬元以上部分由債權人在兩種償還方案(50%留債分6年期清償+50%轉為上市股票及擬上市公司股權和按100%的比例由西王集團在10年內以現金方式分8期清償完畢)中自由選擇一種的債券和解方案,并逐一與債權人溝通,細化完善方案。

    “晚上湊到一起梳理債權人信息,模擬投票過程,一遍遍演練。”吳圣民回憶,那段日子,西王辦公大樓的燈幾乎每晚徹夜通明。

    3月31日上午,西王集團第一次債權人會議如期在鄒平市漢卓酒店的臨時法庭舉行。胡云江等政府工作人員作為管理人代表出庭。由于前期準備工作充分,西王集團的和解協議獲高比例表決通過:同意人數占出席會議有表決權人數的比例為89.57%,同意的債權金額占無財產擔保債權金額的比例為86.41%。其中,同意的債券持有人267家,同意金額占債券總額的80.25%。

    4月17日,鄒平市人民法院裁定認可西王集團和解協議。

    企業“浴火重生”,金融環境“觸底反彈”

    “西王有3個上市公司,如果能更好利用資本市場融資發展,可能不需要這么大規模的發債。”復盤債務危機時,王棣表示。

    西王將破解之道訴諸引進戰略投資者——戰投不僅能為西王注入資本,還會帶來專業人才,完善現代企業制度。

    今年2月,西王集團與一家實力強勁的戰投簽署了合作協議。雙方將共同開展股權合作、投資引進、資本運營等方面工作。目前,第一筆資金已經注入,后續各項工作也在加速推進中。

    百億債務危機成功化解后,針對企業自身短板,西王內部改革也馬不停蹄地開展起來。西王集團總裁夏培劍介紹,西王已實施“大財務”管理體制,對下屬各子公司資產運行狀況進行規范管理、有效監控。

    “只有將主業做大做強,才有應對風險的能力。”王棣說,緊扣高質量發展、融入新發展格局,西王已將與主營業務無關的十幾家公司剝離、脫鉤,提出并大力實施“做大糧油、做精特鋼”兩大戰略和建設“國家糧油創新發展示范基地”“國家高端稀土特殊鋼新材料保障基地”兩大基地的戰略規劃。

    “西王食品系列食用油銷售連續數個月增長迅猛,不斷刷新紀錄。”夏培劍表示,西王啟動了擴建年產60萬噸玉米胚芽油項目,后續還將啟動菜籽油加工項目。

    今年8月,暫停了近兩年的年產100萬噸高端稀土特鋼新材料項目重新啟動。“項目涵蓋8個類別的‘卡脖子’特鋼產品,投產后將全部實現進口替代,并向終端產品延伸。”西王特鋼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慶生說。這一項目由西王特鋼與中科院金屬所合作建設,已成功入選工信部國家強基工程和中科院弘光專項,承擔國家重大科技創新任務。

    記者在現場看到,項目已完成變電站、軟水處理站等配套工程建設,廠房基礎工程已完工。項目投產后預計年銷售收入72億余元,利潤11億余元,稅收7億多元。

    數據顯示,2020年1-8月西王集團實現銷售收入300億元,利稅9.2億元,上交稅金4.5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基本持平,穩步發展的勢頭良好。

    “危機化解后,我們將開啟企業‘浴火重生’新征程,努力為維護國家糧油安全、破解‘卡脖子’工程,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作出更新更大的貢獻,回報各級黨委政府的支持和信任。”王棣說。

    債券危機成功化解,不僅讓企業“重生”,更改善了當地金融生態環境。

    鄒平市以西王債務風險化解為契機,按照“分類處置、一企一策”思路綜合運用司法重整、引進戰投、注入流動性等方式全力化解不良,努力修復金融生態環境。今年上半年,濱州金融系統新增貸款130億元。一位國有銀行省級負責人評價:西王集團債券和解是當地金融環境觸底反彈的標志性事件。

    “政府引導和市場主導有機結合,始終堅持了法治化原則。”吳圣民說,這一國內首例依托司法和解程序集中化解違約債券風險的典型案例,對豐富國內違約債券處置方式具有重要啟示和借鑒意義。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