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報
“文昌椰子半海南,東郊椰林最風光。”這是海南民間廣為流傳的一句話,文昌東郊椰林的名氣之大由此可見一斑。來到東郊,不僅可以感受到椰風海韻美景,更有許多椰子產品耐人尋味,例如椰汁、椰蓉餅干、椰子糖、椰雕、椰殼活性炭、椰子油等。其中,椰子油最為特別。
海南日報記者了解到,雖然東郊民間提煉椰子油食用的歷史久矣,但之前,它并不像其他椰子類產品一樣產業化,直到最近幾年,隨著社會經濟發展,人們生活水平提高,健康生活理念漸入人心,椰子油的價值才慢慢被人們所認知,受到消費者青睞。
低溫鮮榨的椰子油產品。
神奇的椰子油
從古至今,椰子在海南經濟發展中舉足輕重。正德《瓊臺志》稱:“椰子,文昌多。每歲白露后落子,即航,貨于廣。”《廣東新語》記載:“瓊山人亦皆從事貿易……多取盈于果瓜,家有檳榔之園,椰子之林,斯則膏腴之產矣。”因種椰子而富足,是當時整個海南,尤其是椰子之鄉百姓的經濟生活支柱。
在文昌東郊,幾乎家家戶戶種植椰子。椰子的用途也非常廣泛:樹干可以當木材蓋房,樹葉可以蓋草寮,椰子水可以飲用,椰肉可以加工食品,椰棕可以做床墊,椰殼既可用于椰雕工藝,還可制作活性炭……可謂“椰子全身都是寶”。海南鄉賢丘濬曾贊其“一物而十用其宜”。
椰子油的制取,民間流傳的兩種方法比較普及:一種是干榨法,即用新鮮椰肉,在低于60度以下的溫度中,通過機械經過物理壓榨獲取;一種是濕榨法,即將椰子肉揉碎、過濾、烹煮,直至析出油脂浮在水面上,再進行水油分離獲得。
12月11日,記者在文昌東郊椰正道椰子加工專業合作社看到,低溫壓榨椰子油的工作車間透明敞亮,忙碌的工人統一著裝并佩戴帽子和口罩。“椰子油是健康油,所以我們在制取的過程中一定要把控好每個環節,確保油的高品質。”合作社負責人楊寧這樣介紹。
“椰子油是地球上最健康的油。”這是研究者們得出的結論。在楊寧的辦公桌上,擺放著不少研究椰子油的相關書籍,包括美國學者布魯斯。菲佛的學術研究成果《椰子的療效——發現椰子的治愈力量》《椰油奇跡》《阿爾茲海默癥即時遏止》等專著。布魯斯·菲佛以對椰子油與人體健康相關研究而聞名,他的足跡遍及全球,致力教育對椰子油有誤解的人群,被行業內人士尊稱為“椰子博士”。
布魯斯·菲佛在他的著作中提出,椰子油最顯著的特質在于不僅是食物,同時也是抗生素、免疫力的增強劑和調節身體功能與防衛機制的藥物,能使“失調”的組織細胞恢復正常平衡,尤其在預防和輔助治療阿爾茲海默癥方面有神奇的功效。
低溫鮮榨椰子油的工廠。
民間自古妙用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對于世代與海為鄰、與椰林相伴的東郊人而言,發現和使用椰子油那是自然而然的事情,這里的人們對椰子油的應用比許多地方要早且廣泛。
民間認為,椰子是“胎生植物”,是大自然的禮物,天然蘊含著諸多對人體有益的成分,也因此,萃取椰果精華所得的椰子油,被譽為“生命之油”。
“椰子油煎魚、煎蝦,可香了!”文昌的朋友說,椰子油融入日常飲食最常見的用法,因為椰子油帶有天然的椰奶香味,用來煎炸海鮮,或是制作餅干、甜點等,別有一番味道,營養、美味又健康,深受百姓喜愛。
椰子油的護膚效果,同樣得到椰鄉人的一致認同。當地老人說,春耕時節碰上“倒春寒”天氣,水田冰冷,寒風徹骨,這時犁田或插秧,長時間浸在水田中,皮膚常常凍傷,傷口開裂。有經驗的農婦,就會取椰子油來涂抹手腳,及早預防。夏天的時候,有頑皮的孩子被蚊蟲叮咬,回家用母親收藏的椰子油來涂抹,紅腫癢痛的感覺很快就能消失,傷口也會痊愈得更快。
椰子全身是寶。
早年椰鄉人還會使用椰子油養發護發,即在晚上臨睡前,用椰子油按摩頭皮,然后帶上浴帽睡覺,第二天早上再沖洗,頭發不僅變得光滑、柔順,發色烏黑,而且據說還能抑制頭皮屑和防止脫發。
現如今,隨著人們生活水平提高,越來越多人追求健康生活,有些脾胃不好,或是腸胃功能需要調節的人,也會將椰子油加入生菜沙拉、水果、咖啡飲品中,希望能夠起到增強免疫力、抗病毒殺菌的效果。
百姓們使用椰子油,只知其好,卻并不知為何。現代研究學者提出,椰子油不含膽固醇,是植物性飽和油脂,月桂酸的含量高達50%,這種物質對腸道寄生蟲和細菌病毒有較為明顯的殺滅作用。
“雖然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椰子油的神奇功效,但它畢竟不是萬能的,不能包治百病,只是藥食同源,起到補充和輔助治療的作用。”楊寧說,隨著關于椰子油的研究越來越多和深入,人們對椰子油的認識愈發清晰,東郊椰子油漸漸走出了東郊人的生活,得到更多消費者的青睞,椰子油制取也逐步走上了產業化之路。
椰子油制作的唇膏。
好物大家分享
“春光椰子油”“東郊阿婆”“老椰農”“椰潤道”“三禾椰娘”……來到文昌,稍稍打聽一下椰子油生產廠家,就會聽說很多品牌,有的來自椰子類產品龍頭企業,有的來自科研機構的研究成果,也有的來自東郊椰林片區的家庭式作坊,雖然大小規模不同,但是銷路都還不錯。
楊寧之前外出打工,2015年回到家鄉創業,和哥哥楊茲波一起創辦了椰子油加工廠。“當時東郊的椰子油還沒有真正產業化,大多老百姓家制椰子油都是自家用,正式對外打出品牌售賣椰子油的企業只有兩家,我們注冊了第三家公司。”楊寧說。
無獨有偶。今年38歲的邢少戀也是文昌本地人,之前在海口做外貿生意。一次外出時她偶然注意到,在椰鄉人還沒有真正意識到椰子油巨大價值的時候,外地竟有許多打著“海南島”旗號售賣的椰子油,而且產品銷路非常好。于是,2016年,邢少戀決定返鄉創業,注冊了“三禾椰娘”商標,專注生產和推廣高品質的椰子油。短短3年多時間,“三禾椰娘”椰子油的年銷售額超過300萬元。
“如今,整個東郊鎮持證的椰子油生產企業有11家,產業化規模不斷擴大。”楊寧說,以他的工廠為例,椰子油的銷量也是連年翻番。
據《中藥大辭典》記載:“椰子油在熱的地方為白色液體,在冷處為牛油樣固體;有特殊氣味,新鮮時氣味芬芳。”在東郊的椰子油生產基地,記者看到的情況大體如此,因氣溫低而凝固的椰子油,只需稍稍用熱水泡一下,或是握在手心里焐一會,就能融化成透明無色的液體。
為宣傳推廣椰子油,“三禾椰娘”團隊還常常拍一些圖片和視頻在網絡上分享,教大家如何食用椰子油,如何制作椰香四溢的月餅、年糕、饅頭等點心,甚至還研發了椰子油制作的唇膏、口紅等延伸產品,頗受消費者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