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南京市場監管
近來,社區團購話題熱度不減,央媒點名,企業斷供,支持者嚎叫,反對者罵娘。
近日,南京市市場監管局發布《電商“菜品社區團購”合規經營告知書》,“喊話”電商平臺:食品安全大如天,合規經營首當先。公告對電商平臺的經營、團購群“團長”的責任、進口冷鏈食品的標準等方面進行了規范。
電商“菜品社區團購”合規經營告知書
據悉,截至目前,阿里巴巴、美團、滴滴、蘇寧、在南京等電商社區團購相關負責人,已先后在《告知書》上簽字。
對于平臺經營者,《告知書》要求證照齊全、主動備案、履行食品安全義務、接受各部門監管等,還提出“不得以不正當競爭方式獲取交易機會或競爭優勢并因此損害其他經營者或消費者合法權益,尤其不得以低于成本的價格實施低價傾銷,排擠競爭對手獨占市場,擾亂正常經營秩序。”
此外,《告知書》還要求平臺不得虛構斷貨、搶購、優惠,不得以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信息欺騙和誤導消費者。附帶贈品或服務的應明示品種、規格、數量、期限和方式,優惠措施應明示優惠范圍、期限和內容。
對于社區團購衍生出的新職業“團長”,即菜品社區團購的負責人,《告知書》中也明確規范,要求平臺加強對“團長”的有效管理,并強調“菜品社區團購”的“團長”(負責人)視情應辦理相應的市場主體登記。
據了解,目前社區團購的“團長”一邊聯絡社群群友,發起團購并充當客服,一邊和團購商合作,賺取每單傭金。“團長”代表市民與團購商的溝通、爭取利益最大化等方面就顯得至關重要。因此,對“團長”的有效管理直接關系到消費者權益保護的效果。
對于近期消費者關注的進口冷鏈食品,《告知書》提出,銷售進口冷鏈食品的,應當取得《南京市進口冷鏈食品集中監管倉出庫證明》。
低價傾銷、誘導消費等諸多不正當競爭行為,雖然短期內對消費者有利,但從長遠來看,對傳統農貿市場、對消費者都存在不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