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市場紅周刊
12月30日,食品飲料板塊再度迎來“強勢上漲”。其中,白酒標桿貴州茅臺、糧油界“茅臺”金龍魚股價均創下歷史新高,茅臺漲幅超3%,金龍魚漲幅超7%。白酒板塊強勢表現與在年底階段酒企開啟密集提價模式不無關聯。
而糧油板塊近期的強勢表現,令市場同樣關注到糧油產品的漲價因素上。事實上,受玉米、大豆、油菜籽等原材料持續漲價影響,糧油企業為了應對成本增加不得不被動提高產品價格。
就此,《紅周刊》記者采訪了寶鼎投資董事長張亮、龍贏富澤資產總經理童第軼、東莞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楊博光以及財經博主@阿貴龍門客棧等職業投資人。在他們看來,對于糧油企業提價,成本端上升是可以理解的短期因素,但并不具有可持續性。結合當前糧油行業的競爭格局,頭部公司對成本更容易掌控,且能夠繼續做大。
食用油“被動提價”
繼續提價的可能性不大
《紅周刊》:對比2020年初,部分食用油市場價調漲20%以上,這也對應了玉米、大豆、油菜籽等原料價格的顯著上漲。您如何來看食用油這輪漲價周期?
張亮:糧油等屬于生活必須品,關系到居民的基本生活成本,是CPI菜籃子重點監控的品種。由于原材料價格持續上漲,市場對于這輪食用油的漲價也在預期之內,但即便價格出現了一定上漲,因為糧油在居民的消費支出中所占比重仍是偏低的,并不會對剛需消費構成顯著影響。又因為政策管控,食用油價格并不會像其他商品一樣出現持續上漲。
楊博光:食用油價格上漲的原因之一,是受疫情影響導致原料端供給受限。而隨著新冠疫苗的上市,全球新冠疫情有望逐步好轉,食用油原料端的供給將有望出現回升,食用油終端價格有望逐步回歸理性。
《紅周刊》:您怎么看金龍魚、道道全等糧油公司近期上調產品價格的動作?會不會引起跟風提價?
@阿貴龍門客棧:金龍魚和道道全的漲價,成本端上升是可以理解的短期因素,但并不具有可持續性。研究它們的產品歷年來的價格變化,也可以清晰地得出結論,價格波動空間較小,另外漲價次數少,上漲幅度小。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為糧油產品的市場特征,像食用油,已經是高度充分競爭的產品;另一方面是因為這一類產品關系國計民生,也是國家長期重點監控的領域,并不具備“密集或大幅度”提價的條件。
《紅周刊》:糧油公司可以通過哪些方式應對原材料上漲的壓力?產品提價能否改善糧油公司的盈利水平?
張亮:糧油公司通過產品提價,一定程度上可以將成本增加的壓力轉移到消費終端,但我國食用油近年來一直面臨著供應過度的現狀。除提價之外,也有一些企業通過別的方式緩解原材料成本的增加壓力,如將壓榨工廠建在沿海港口城市、選擇成本更低的進口大豆以及通過期貨市場操作,穩定采購價格,等等。以金龍魚為例,由于已經掌握了豐富的棕櫚油等上游原料,所以在原材料的獲取和價格上,就具有得天獨厚的比較優勢。
童第軼:產品提價會改善公司毛利率等財務數據,由于糧油調料公司銷量巨大,提價效應將成倍放大到最終的財務數據上。但糧油調料產品提價,大概率也會是在小范圍內微調,整體價格區間依然受政府的嚴格管控。所以影響公司最終利潤率的關鍵因素將是原材料漲價的幅度和持續時間,而這還需要進一步觀察。
糧油板塊競爭格局基本成形
中小型公司難“突圍”
《紅周刊》:您怎么看西王食品向保健品行業轉型,中小糧油公司有“彎道超車”的機會嗎?
張亮:目前的市場格局基本確定,糧油行業經過無序競爭,到目前的有序競爭,未來強者恒強的趨勢將越來越明顯。市占率較低,規模較小的企業,想要實現既有格局下的“彎道超車”,有兩種可能性,一種是頭部企業遭遇因自身原因的毀滅性的“黑天鵝”事件,其原有的市場或將重新劃分;二是出現創新性、技術性的變革,革命性的新產品替代老產品,引領創新的企業或將引來新的機遇。但這兩種情況目前來說,在糧油行業實現還是比較困難的。這也是西王食品轉型到其他相關行業的原因。
童第軼:在中國的食用油市場向來是花生油和大豆油等主流品種占主導地位。西王食品主營玉米油,但玉米油終究是小眾口味,總體市場規模遲遲難以提升。我認為這反映出試圖“彎道超車”的小公司的通病,即主流賽道已被傳統龍頭牢牢把持,冷門賽道天花板較低、邏輯存在硬傷,導致難以出現優秀的黑馬公司。糧油行業是一個發展穩定、迭代極慢的行業,傳統龍頭公司已經具有了極大話語權,中小糧油企業轉型謀求突圍還面臨較多困難。
《紅周刊》:那么中小型糧油公司能否做全品類經營呢?
@阿貴龍門客棧:各個品牌在細分行業中各有所側重,并作為自己的根基,但同時發展多樣化的產品,且高、中、低全面布局,中大型糧油公司都在朝著“全品類”發展,不放棄任何有一定規模的市場。相較于大型糧油企業完善的產品渠道與較高的市場占有率,中小型糧油企業能否在已經是紅海高度競爭的市場打開局面、站穩腳跟,并不斷提升市場份額,均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
板塊強勢和產品“提價”關系不大
外資對頭部公司的配置可能會加速
《紅周刊》:近期,糧油行業相關公司也出現了一波相對強勢的股價表現,是不是受到了漲價或漲價預期的影響?
張亮:糧油的需求基本不會隨著人均收入的增加而增加,剛需屬性非常明顯。目前糧油行業面臨的是存量的競爭,在這樣的市場格局下,行業利潤微薄,主要還是依靠規模和品牌取勝。如何有效地控制成本,進一步增加品牌的附加值,才是估值實現提升的最重要邏輯。
楊博光:糧油產品需求趨于穩定,價格受到國家管控,這與白酒市場化的定價機制不同。從這個角度來講,糧油行業難以因提價刺激板塊估值大幅度地持續提升。
《紅周刊》:作為行業頭部公司,金龍魚最近被調入深股通名單,外資能否成為撬動金龍魚股價進一步表現的重要支點?
童第軼:外資的不斷增持或在市場的預期之中。外資的風格向來以藍籌、價值、長線著稱,它們大多持有各行業內的絕對龍頭,重視企業的業績穩定和長久發展,盡可能忽略中短期股價的波動。綜合這些因素來看,金龍魚是符合外資標準的頭部公司。另外,隨著金龍魚不斷被納入各類指數名單,外資或將開啟長期甚至加速增配公司股票的模式。
@阿貴龍門客棧:作為新股,金龍魚的外資持股比例還非常低。以歷史經驗來看,外資的配置并不會成為推動某只股票股價上漲的主導因素,股價的波動還是由全市場參與者共同作用形成的,具有相當大的隨機性。外資配置A股主要是基于公司的基本面,但是,估值同樣是外資配置的重要考量因素,金龍魚從上市之初僅35倍估值到了現在的80倍估值,2500億市值漲到5000億市值,僅從當前階段來看,對外資的吸引力已經大幅度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