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菜籽油的營養特點

    2021-02-22
    摘要:

    在我國,以芥酸含量3%為分界,菜籽油被分為一般菜籽油和低芥酸菜籽油。菜籽油長期以來是我國主要的食用植物油之一,歷史上名稱很多,如蕓苔油、香菜油、蕓薹子油等。

    江南大學油脂園地

    菜籽油長期以來是我國主要的食用植物油之一,歷史上名稱很多,如蕓苔油、香菜油、蕓薹子油等。現在我國年產菜籽1400多萬噸,栽培品種有芥菜、白菜以及甘藍三大類。菜籽有黃色、褐色及黑色等顏色,含油一般為30%~40%,屬于高含油油料,去皮后的菜籽仁的含油量更高。

    20210222/47873dd48e0f28f3cf871ca1698e1ce8.png

    一、脂肪酸和甘油三酯組成

    在我國,以芥酸含量3%為分界,菜籽油被分為一般菜籽油和低芥酸菜籽油。

    這二類菜籽油的主要脂肪酸均為單不飽和脂肪酸,但前者為芥酸,后者為油酸。一般菜籽油即傳統高芥酸菜籽油,其芥酸含量變化很大,高者可以達到60%。芥酸的營養價值存在爭議,但無論是科學研究還是長期食用歷史均表明,食用高芥酸菜籽油對人類無不良影響并可能另有益處。低芥酸菜籽油以加拿大培育的雙低菜籽(卡諾拉菜籽,Canola)油最為著名,其中的芥酸含量可控制在2%以下,取而代之的是油酸(50%以上)。雙低菜籽油與大豆油一樣含有7%左右的亞麻酸,較為難得,其油酸、亞油酸、亞麻酸的比例比較適合人類需要,因而也是一種優質食用油。

    一般菜籽油中的芥酸主要分布在甘油三酯的1、3位上,而油酸、亞油酸主要在2位上。盡管其芥酸含量可以很高,但三芥酸甘油三酯的含量卻很低。

    低芥酸菜籽油以三不飽和甘油三酯為主,占70%以上,而二飽和甘油三酯、三飽和甘油三酯幾乎沒有,故其低溫穩定性很好,很適合作為烹飪油和色拉油。

    二、油脂伴隨物

    菜籽油的生育酚總量為430~2680 ppm,主要為α-生育酚和γ-生育酚,其比例一般為1:2。

    菜籽油含有約100 ppm的生育三烯酚——plastochromanol-8,它是γ-生育三烯酚的衍生物,有一條更長側鏈,結構見圖。

    20210222/86873f406b48e9a1fdfc1e5a75b6647b.png

    菜籽油中植物甾醇含量豐富,總含量為4500~11300 ppm,主要包含β-谷甾醇、菜油甾醇、菜籽甾醇和豆甾醇。其中,β-谷甾醇含量最高,占比約50%。菜籽甾醇為菜籽油所特有,占甾醇總量的5%~13%,可以被用來鑒別菜籽油中是否摻有其他植物油。

    菜籽油中的甾醇一半以甾醇酯的形式存在。

    油菜籽的多酚類物質含量高達1.5%~3%,是其他常見油料種子的10~30倍,包括酚酸和單寧。酚酸中酯化型占80%,大部分為芥子堿;游離型6.5%~16%,主要為芥子酸;單寧多為縮合單寧(原花青素),縮合單寧經酸解轉化為花青素。

    芥子酸在菜籽加工過程中可脫羧生成2,6-二甲氧基-4-乙烯基苯酚,又稱Canolol,其抗氧化活性比芥子酸更高,且具有抗誘變等生理活性,結構見圖。

    20210222/bd7036345b00b5ad0bfd6fd2943e96c1.png

    菜籽毛油含1~2mg/g的Canolol,精煉菜籽油中不一定能檢出。

    硫代葡萄糖苷是菜籽中的特殊物質,本身不溶于油脂,也無毒性,但制油過程中其降解產物可部分進入油中,賦予辛辣味和特殊的風味,某些降解產物如異硫氰酸鹽等具有既有利(抗癌)又有害(致甲狀腺腫大)的雙重效應。

    三、菜籽油產品

    我國菜籽油的產銷區較廣,主要有四川、湖北、湖南、安徽等長江流域和內蒙、青海等西北地區。市場上菜籽油的品種、名稱、等級較多,有時讓消費者感到混亂。

    國家標準根據芥酸含量將菜籽油分為二類。芥酸含量3%-60%的稱為一般菜籽油,不超過3%的稱為低芥酸菜籽油。低芥酸菜籽油主要指雙低菜籽油,國外稱Canola油,在我國臺灣等地區也稱為“芥花油”。目前菜籽油在世界的食用油消費量中占到15%左右。

    菜籽油多采用浸出或預榨浸出工藝生產,經精煉成為一種較為口味“平淡”的食用油,占領國內國際菜籽油大部分市場。但我國近年濃香菜籽油消費量增長迅速,這種油常通過炒籽等增香處理后由壓榨制得,風味獨特,成為川菜、湘菜等菜系中不可或缺的烹調油品。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