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大學油脂園地
棉籽是棉花加工副產品,整籽含油15~25%,是最早用于制油的油料之一。棉籽制油時需先脫去外表短絨,并剝殼分離,工序較為復雜。
棉籽制油始于美國,二十世紀初美國的油脂工業實際上就是棉籽油工業。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棉籽油都在美國和歐洲植物油工業中占據重要地位。但二戰之后,大豆取代棉籽成為植物油主要原料。盡管如此,棉籽油仍因其良好的風味和穩定性在食用油市場占據一席之地。
我國是世界主要的棉花種植大國,產量位居世界第一,種植區域主要分布于長江中下游地區以及黃河流域和南疆地區等,同時,我國棉籽年產量約1000萬噸,是世界上最大的棉籽加工國,棉籽油年產量約120萬噸。
脂肪酸和甘油三酯組成
棉籽油是典型的油酸-亞油酸型油脂,油酸、亞油酸二者共占70%以上,棕櫚酸約占24%,也少量含有一些其他飽和脂肪酸,如豆蔻酸、硬脂酸、花生酸等,而亞麻酸含量甚微(~0.4%)。
棉籽油還含有微量的環丙烯脂肪酸:蘋婆酸與錦葵酸。環丙烯脂肪酸對動物生長會產生一些負面影響。但其在精煉過程中逐漸減少,尤其脫臭后可大幅降低到安全水平。
棉籽油主要由10種甘油三酯組成(92%)。其中,一飽和二不飽和甘油三酯比例最大,占比45%左右;三不飽和甘油三酯近30%;二飽和一不飽和甘油三酯約17%;但三飽和甘油三酯幾乎沒有。這種組成使得棉籽油既可以做烹調油、煎炸油,也可以用于生產起酥油、人造奶油。但若要生產色拉油,就需要去掉大部分熔點較高的二飽和一不飽和甘油三酯,即通過冷凍結晶的手段把固體脂分離掉,從而保證液體油較好的低溫冷凍性。
油脂伴隨物
棉籽毛油含有約1000ppm的生育酚,棉籽油中檢出α、β、γ和δ四種結構的生育酚,但主要是α-、γ-生育酚,分別占生育酚總含量的41%與58%,β-、δ-生育酚很少。
棉籽油中的植物甾醇以β-谷甾醇為主,占總甾醇含量的76.0~87.1%,其次是菜油甾醇、豆甾醇和Δ5-燕麥甾醇。
棉酚是毛棉籽油中獨特的成分。它是一種聯萘,呈黃色,除了影響棉籽油的顏色外,還影響其食用安全性。長期食用棉酚未去除干凈的棉籽油,可能導致男性不育。因此,無論從色澤還是健康的角度考慮,毛棉籽油中的棉酚都需要精煉去盡。現在全精煉棉籽油可完全去除棉酚,符合國家安全標準,可以放心食用。
棉籽油產品
棉籽油富含不飽和脂肪酸、維生素E、甾醇等成分,同時具有耐高溫和抗氧化的特性,非常適合中餐煎炒烹炸的烹飪習慣。我國食用棉籽油已有千年歷史,是河北、山東、河南、新疆等種棉地區的傳統食用油。棉籽油也曾是國外一些知名餐飲連鎖企業的首選煎炸用油。
棉籽油在國內國際市場上都是主流食用油之一,其產量不小,品質不差,但在我國,因為曾經發生過因食用未精制棉籽油而引起的食品安全事故,人們至今仍對棉籽油存有偏見,導致目前大部分棉籽油僅用作調和油的原料,還常被“隱姓埋名”,命名為“棉籽油”的小包裝食用油在市場上很少見到,故棉籽油亟待正名。
參考文獻
1.王興國,金青哲等.油料科學原理[M].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11
2.王興國,金青哲.食用油精準適度加工理論于實踐[M].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