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糧油學會
為提升科研工作質量、加快科學技術創新、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受河南工業大學委托,2021年3月17日,中國糧油學會通過視頻會議形式對河南工業大學牽頭完成的“玉米胚及其制油生產中真菌毒素控制和脫除關鍵技術研發應用”“食用植物油生產中3-氯丙醇酯和縮水甘油酯風險防范與控制關鍵技術研發應用”兩項目進行了科技成果評價。會議由張桂鳳理事長主持,評價專家組共7人,中國糧油學會首席專家王瑞元教授級高工任組長,武漢輕工大學何東平教授任副組長。
根據《糧油科技成果評價管理辦法》的有關規定,本著科學、客觀、獨立、公正的原則,經過評價,專家組認為:
“玉米胚及其制油生產中真菌毒素控制和脫除關鍵技術研發應用”項目系統研究了不同原料和不同工藝提取玉米胚的真菌毒素含量等品質指標及其對玉米油綜合質量的影響,建立了以優質玉米原料經半干法提胚生產食用玉米胚的技術;系統研究了6種方法對玉米胚中真菌毒素的消除效果,優化建立了淡堿蒸胚消除技術和臭氧熏蒸法消除技術,解決了玉米胚和玉米油加工過程真菌毒素的安全問題;優化建立了玉米粕中三種真菌毒素的醇洗脫除技術,使粕中ZEN和AFB1脫除率分別達80%和75%以上,DON脫除率接近100%,真菌毒素殘留量均明顯優于國標限量,同時蛋白含量提高3%,粕的色澤、風味及口感得到明顯改善,提高了飼料的應用價值;明確了玉米胚及其加工產物玉米油和玉米粕中的DON含量水平及風險程度,以及玉米胚制油過程DON的遷移規律,針對不同污染程度,優化建立了玉米油中DON的脫除方法,脫除率達到58%~88%,同時提高了油脂精煉率,降低了加工助劑的使用量,整體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食用植物油生產中3-氯丙醇酯和縮水甘油酯風險防范與控制關鍵技術研發應用”項目對食用植物油生產中影響3-氯丙醇酯(3-MCPDEs)和縮水甘油酯(GEs)形成的甘油酯組成、氯離子含量、脫臭工藝條件等3大關鍵因素以及對3-MCPDEs和GEs防范、控制、脫除技術進行了深入系統的研究,創立了防控和脫除3-MCPDEs和GEs的技術體系。明確了油脂精煉過程甘油酯組成、氯離子含量變化規律以及對精煉過程3-MCPDEs和GEs形成的影響,采用所創立的堿煉油醇洗技術、酶法酯交換和消減氯離子含量工藝技術,有效防范和減少了油脂精煉過程3-MCPDEs和GEs的生成。研究并建立了能同時兼顧脫臭過程3-MCPDEs和GEs防范控制及脫臭成品油質量達標的適度脫臭工藝技術和優化工藝條件。采用適度脫臭技術和雙溫脫臭技術使脫臭過程3-MCPDEs和GEs升幅分別降低70%~80%和85%~90%。研發了對3-MCPDEs和GEs含量不同油脂的梯度分子蒸餾脫除工藝技術和優化工藝條件,3-MCPDEs和GEs脫除率可分別達到93%~96%和91%~98%,含量優于歐盟限量值,實現了油脂中3-MCPDEs和GEs精準深度脫除。項目整體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