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植物油是如何加工的?油脂加工的損耗常常在哪里出現?

    2021-09-14
    摘要:

    通常將含油率高于10%的植物性原料稱為植物油料,植物油料有植物的種子、果皮、塊莖等,植物油脂提取方法一般為壓榨法和浸出法。

    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安全倉儲與科技司

    2021年全國糧食和物資儲備科技活動周科普宣傳冊——糧油加工篇。

    20210914/c9940e70b309380063139ddd4042683d.png

    植物油是如何加工的?

    通常將含油率高于10%的植物性原料稱為植物油料,植物油料有植物的種子、果皮、塊莖等,有些糧食加工的副產物也可作為油料,但大多以植物種子為主。

    植物油脂提取方法一般為壓榨法和浸出法。

    一般工藝流程為油料預處理(清理、篩選、剝殼、干燥)→油料生坯的制備(破碎、軟化、軋坯)→油料生坯的擠壓膨化→油料熟坯的制備(濕潤、加熱、蒸坯、炒坯)→壓榨法取油╱浸出法取油→油脂加工(精煉、脫膠、脫酸、脫色、脫臭、脫蠟)→油脂改性(分提、醋交換、氫化)→油脂制品。

    油料的預處理,就是指在制油前對油料進行清理除雜、水分調節、剝殼、脫皮、破碎、軟化、軋坯、膨化、干燥等一系列工序的處理。

    根據油料品種和油脂制取工藝的不同,所選取的預處理工藝和方法也有差異。其目的是除去雜質,以滿足不同制油工藝的要求,提高油脂產品和副產品的質量。

    壓榨法取油是指借助機械外力的作用,將油脂從油料中擠壓出來的取油方法。按壓榨時榨料所受壓力的大小以及壓榨取油的深度,壓榨法取油可分為一次壓榨和預榨。一次壓榨又稱全壓榨,要求壓榨過程將榨料中盡可能多的油脂榨出,壓榨后餅中殘油可達3%~5%。而預榨僅要求壓榨過程將榨料中約70%的油脂榨出,榨餅中殘油一般為15%~18%,預榨餅再進行溶劑浸出取油。按壓榨溫度不同還可將壓榨取油分為熱榨和冷榨。熱榨的出油率高,但餅的蛋白質變性程度深,一般作為飼料。冷榨(溫度保持在80°℃以下)的出油率較低,但餅的蛋白質變性程度小,色澤淺,可以作為食用蛋白粉的原料。

    浸出法取油是利用選定的溶劑能溶解油脂,把經過處理的油料浸在溶劑中使油脂溶解于洛劑而組成一種溶液(混合油),然后和油料中的固體殘渣(粕)分離。所得混合油中油脂和溶劑的揮發性差異甚大,且溶劑的沸點較低,利用此特性可進行蒸發、汽提,使溶劑汽化與油脂分離。溶劑蒸汽經冷凝回收后可以繼續循環使用,制得的油脂稱為浸出原油。

    經壓榨法、浸出法得到的未經精煉的植物油脂一般稱之為原油。原油的主要成分為甘三酯的混合物,俗稱中性油脂,除了中性油脂外,由于油料生長、儲存和加工等條件的影響,原油中還存在有數量不等的各類非甘三酯成分,統稱為油脂的雜質。為提高油脂食用的安全性和儲藏的穩定性,必須進行油脂精煉,以得到符合相應國標標準的食用油脂。

    油脂加工的損耗常常在哪里出現?

    一是,油廠油料不當的儲藏會導致油脂品質下降和損耗。

    二是,油脂精煉生產中油脂損耗是:脫除油脂中雜質產生的損耗,這與毛油的含雜量有關。如毛油的酸價高、過氧化值高、色澤深、懸浮雜質含量高等,油脂損耗就會相應增高。其次是在脫除以上雜質時中性油的損耗。

    三是,油脂脫膠過程中,主要是中性油乳化造成損耗。

    四是,堿煉脫酸時引起油脂精煉損耗。燒堿中和油脂中的游離脂肪酸,生成脂肪酸鈉鹽與油脂分離;鈉皂吸附其他雜質與油脂分離;磷脂、棉酚也可與燒堿產生中和皂化反應形成皂腳;中性油不可避免地有少量與堿液中和反應皂化造成損耗較高;少量中性油被皂腳吸附造成精煉損耗,水洗廢水中含油。

    五是,油脂吸附脫色時部分油脂殘留在脫色劑,如活性白土中造成損耗。

    六是,油脂脫臭過程的損耗主要是蒸餾損耗:臭味組分(低分子醛、酮、酸);少部分油脂水解生成脂肪酸;中性油脂的蒸餾揮發損耗;飛濺損耗:汽提蒸汽的機械作用引起油脂飛濺損耗。

    降低損耗的措施:采用先進合理的精煉工藝,掌握合適的工藝條件,力求使中性油損失降至最低。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