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大豆出口協會
由于富含蛋白質的飲食越來越受到消費者的青睞,而大豆是蛋白質的最佳植物來源之一,因此,關于大豆營養的討論往往聚焦在蛋白質上。事實上,除了作為加工原料出現在人們的飲食中,大豆在食品行業中還有另外一個重要的用途——榨油。
中國是大豆油的主要消費國家之一。截至2020年中國大豆油表觀消費量為1859.6萬噸,同比增長9.2%,占全球消費總量的31.2%。豆油也與棕櫚油、菜籽油同為中國市場食用油消費的三大品類。對于中國消費者來說,煎炒烹炸都離不開食用油的加持,而選擇豆油就意味著選擇了健康營養的烹調原料。
降低心血管病的風險
對于希望選擇健康脂肪的消費者而言,大豆油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它含有大量有益健康的多不飽和脂肪酸(PUFA)和適量的單不飽和脂肪。用PUFA代替膳食中的飽和脂肪可以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并有助于降低冠心病的發病風險。大豆油能夠為我們提供人類必需的兩種脂肪酸攝入量的40%以上,其中就包括omega-3脂肪酸α-亞麻酸(ALA)。
第一項關于大豆油和膽固醇的研究成果發表于30年前,其研究結果表明,大豆油可降低人類血液中的膽固醇含量。此后,又有幾項研究證實了這些最初的發現。2017年,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批準了一項關于大豆油與冠心病的健康表述,大豆油降低膽固醇的效果得到了正式認可。
支持性但非結論性的科學證據表明,每天食用大約1?湯匙(20.5克)的大豆油,因其含有不飽和脂肪,可能會降低冠心病的發病風險。
盡管玉米油、菜籽油和橄欖油也得到了類似的聲稱批準,但FDA使用了更為謹慎的措辭,指出其降低膽固醇作用的證據有限或非常有限(玉米油)。
omega-6脂肪致癌?不存在的!
omega-6脂肪在大豆所含有的脂肪中占很大比例,由于對omega-6脂肪影響的誤解,許多人懷疑大豆油是否真的健康。過去,人們認為omega-6脂肪酸的攝入會促發炎癥,omega-6脂肪與omega-3脂肪的高比例會加劇炎癥。而炎癥是許多慢性疾病的病因,其中就包括癌癥和冠心病。
然而,這種擔憂并沒有生物學的依據,因為許多研究表明,大豆油并不會增加患炎癥的幾率。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美國心臟協會(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和歐洲食品安全局(European Food Safety Authority)等處于領先地位的健康組織都得出結論,這兩種脂肪的比例與疾病風險并沒有直接的關聯。
事實上,全球10%左右因冠心病死亡的病人是由于omega-6脂肪的攝入過少。此外,在80%的國家中,由于omega-6 PUFA的攝入不足而造成冠心病死亡的病人人數預計達到了因過量攝入飽和脂肪酸而致死的病人人數的至少兩倍。
最近在《營養學》期刊上發表的一篇論文澄清了有關脂肪和炎癥的關聯以及omega-6脂肪與氧化應激的關系。與炎癥一樣,氧化應激是許多疾病的誘因。雖然PUFA多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高的油脂可能更容易被氧化,但在最近引用的三項研究中有兩項發現大豆油并沒有加劇氧化。此外,PUFA在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方面的作用顯著,足以抵消由于氧化應激帶來的任何潛在影響。
近期的其他研究還發現omega-6脂肪能夠降低患糖尿病的風險。
對于omega-6脂肪的質疑還包括,它會影響長鏈omega-3脂肪DHA和EPA的生成。EPA和DHA是存在于魚油中的脂肪,也可以從一些堅果、種子和包括大豆油在內的油脂所含的必需脂肪酸,即omega-3脂肪ALA亞麻酸中獲得。
但大多數證據表明,無論飲食中omega-6脂肪的含量高低,ALA亞麻酸轉化為DHA和EPA的效率都很低。美國心臟協會稱,omega-6脂肪多不飽和脂肪酸對冠狀動脈健康的益處遠遠高于其對于生成DHA和EPA的潛在影響。
大豆油的彩蛋功效了解一下?
除了對健康有益外,大豆油的烹飪特性還使它成為烹制佳肴的明智之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