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世界衛生組織發布關于全球消除反式脂肪的第三份年度進展報告,報告顯示目前已有40個國家實施了消除反式脂肪的最佳實踐政策。
世衛組織總干事譚德塞表示,在2023年之前實現消除工業生產的反式脂肪的全球目標時間緊迫。世衛組織希望油脂的主要供應商加緊努力,從銷售給全球食品制造商的產品中去除工業生產的反式脂肪。
12月6日,國際農糧巨頭美國嘉吉公司宣布將成為首家在全球范圍內遵守世衛組織推薦標準的食用油供應商,即到2023年底,公司所有食用油產品中反式脂肪含量都不超過2%。
面對這場消除反式脂肪的全球大作戰,調和油新國標已吹響集結號,中國油企將全員加入應戰行列。
11月26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批準發布了推薦性國家標準《食用調和油》(GB/T40851-2021),該標準將于2022年6月1日實施。
新國標備受矚目的是“食用調和油比例一致性”指標和留樣追溯等條款,解決了各種原料油含量檢驗難的問題,有望終結“高標低配”、以次充好等亂象。
除此之外,另一個新增的質量指標也具有重要的意義:調和油中反式脂肪酸含量應≤2%,即每100克調和油中的反式脂肪含量不超過2克。
這一限量符合世衛組織的目標及其2018年制定并啟動的名為REPLACE(“替代”)行動方案的建議,目前包括新加坡、巴西、印度、歐盟在內的一些國家在限制工業生產的反式脂肪(即人造反式脂肪)方面,大都采取這一限量標準。
反式脂肪又名反式脂肪酸(英文縮寫為TFA),大量研究表明,過多攝入反式脂肪會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人造反式脂肪來源主要是在植物油的氫化、精煉過程中產生,食物煎炒烹炸過程中油溫過高且時間過長也會產生少量反式脂肪酸。
2013年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發布了一份權威評估報告,結論顯示:目前我國居民反式脂肪酸攝入量總體較低,不構成實質性風險,公眾不必擔心。
報告同時指出:加工食品是城市居民膳食TFA的主要來源,植物油對TFA攝入的貢獻率接近50%,食品工業界應進一步研發、推廣植物油精煉的新工藝,在保證各種脂肪酸比例適宜的前提下,盡量降低植物油中TFA水平。
在植物油中TFA問題日益受到重視的背景下,我國油脂全行業進行了重點技術攻關和設備升級,據中國糧油學會油脂分會專家的數據,我國大宗植物油的反式脂肪酸含量已由2%~5%降至約1%。
與此同時,油企不斷優化完善生產配方,探索新工藝,開發低反、零反新產品,如金龍魚先后對全國26個加工工廠進行工藝和設備的升級改造,實現零反式脂肪系列產品的上市,涉及調和油、葵花籽油、玉米油、大豆油、菜籽油多個油種。(目前,反式脂肪酸含量低于0.3%,按照國家標準允許標注含量為“0”)。
調和油是包裝油產品中最大的品類,每年消費量約600萬噸左右,占小包裝油脂總量1100萬噸的一半。新國標設定反式脂肪酸的限量,可謂是牽一發而動全身,將引導加工企業使用優質的原料生產調和油,為調和油安全上了一道新“保險”,避免因反式脂肪酸帶給14億國民的健康風險,以實際行動響應了世衛組織的倡議。
據悉,知名品牌“刀嘜”新近推出了零反式脂肪玉米油,“長壽花”也已成功研發零反式脂肪玉米油,很快也將上市。
可以預期,隨著調和油新標準的執行,低反、零反食用油會逐步成為市場上的主流產品,也將開辟油脂企業比拼技術實力的新戰場。
圍剿反式脂肪,保護國人健康,中國油企將群起應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