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食用油發朦“凍”態為何不同

    2021-12-14
    摘要:

    日常植物油中,稻米油、花生油比較容易發朦,菜籽油抗凍。調和油如果配方中有容易凝固的植物油如花生油、棕櫚油、棉籽油,溫度較低時就容易出現發朦、結晶或凍結現象。

    每逢冬季溫度降低時,家里的食用油就來"凍"態了:有的出現絮狀物,有的出現一些顆粒,有的變成了固態的白色膏狀,要倒出來都有困難,不禁懷疑是不是買到了有質量問題的油。

    實際上,大可不必擔心!如同水在0攝氏度下會結成冰一樣,這些都是食用油在低溫下出現的物理現象,并不會影響或改變油的品質,不影響食用。

    食用油從澄清透明轉為發朦、結晶甚至凍結,主要有以下原因:

    首先,食用油主要是由脂肪酸和甘油結合形成的甘油三酯,不同的油組成結構不同,如果油中的飽和脂肪酸含量越高,低溫條件下就越容易發朦、結凍。動物油的飽和脂肪相對來說更高,家庭中燉的肉類,放涼后表面就會凝結,就是這個原因。

    日常的植物油中,稻米油、花生油比較容易發朦,而菜籽油抗凍。

    其次,食用油中含有其它微量成分,如蠟質、谷維素、植物甾醇等,這些成分在較低溫度下會緩慢結晶析出,影響油品的透明度,使油品出現發朦現象,甚至出現絮凝狀沉淀物。蠟質是植物天然成分,對人體無害;而谷維素、植物甾醇等都是對人體有益的微量營養素。

    通常情況下:

    ·棕櫚油、花生油、棉籽油等在冬季會發生結晶析出或完全凍結;

    ·大豆油、玉米油、菜籽油一般在室溫4-10℃時,不會發朦;但如果在更低溫度條件下長期存放,大豆油、玉米油、菜籽油也會出現發朦或凝固現象。

    ·對于食用植物調和油,如果配方中有容易凝固的植物油,如花生油、棕櫚油、棉籽油,那么這種調和油在溫度較低時就容易出現發朦、結晶或凍結現象。

    另外,影響食用油發朦、結凍的因素還有原料產地、品種、加工工藝及儲存環境、存放時間等。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