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加工過程中,能控制食用油中的黃曲霉毒素含量嗎?

    2022-03-05
    摘要:

    在食用油生產過程中,采用合格的油料、科學的油料保存條件,可從源頭上保證原料的質量,減少油料被污染的可能性。

    《糧油食品安全與營養健康知識問答》

    20220305/04e1c4148213aa761a4961d3693d45d8.png

    黃曲霉毒素是主要由黃曲霉、寄生曲霉產生的次生代謝產物,在濕熱地區的食品和飼料中出現黃曲霉毒素的概率較高。

    黃曲霉毒素被世界衛生組織(WHO)的癌癥研究機構劃定為1類致癌物,是一種毒性極強的劇毒物質。黃曲霉毒素的危害性在于對人及動物肝臟組織有破壞作用,嚴重時可導致肝癌。在天然污染的食品中以黃曲霉毒素B1最為多見,其毒性和致癌性也是最強的。

    油料在生長過程中以及收獲后存放不當時,就會感染黃曲霉并可能產生黃曲霉毒素。特別是花生、玉米胚和棉籽,如果存放不當,加工出的食用油等制品就會被黃曲霉毒素污染。

    在食用油生產過程中,采用合格的油料、科學的油料保存條件,可從源頭上保證原料的質量,減少油料被污染的可能性。

    如果油脂被黃曲霉毒素污染,可以在油脂精煉過程中,采用堿煉方法,將黃曲霉毒素的分子結構破壞而去除,達到國家食用油的質量和衛生標準要求。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