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大棕櫚油生產國卻面臨食用油危機,究竟發生了什么?

    2022-04-05
    摘要:

    產油大國為什么會陷入自相矛盾的缺油境地?為應對危機,印尼政府頻頻出臺管控政策,屢次引發全球油價“地震”,究竟發生了什么?

    oilcn油訊

    20220406/d1f820f126819479eb7c792a867d3388.png

    成百上千的人頂著烈日、排著長隊購買食用油;有的甚至排了一天的隊,也買不到;有超市規定,買了油的人手指要蘸上墨水,以防止重復購買;甚至有兩名婦女在排隊買油時,因中暑而喪生......

    很難相信,這樣的事情都發生在世界頭號棕櫚油生產國印度尼西亞,產油大國為什么會陷入自相矛盾的缺油境地?

    為應對危機,印尼政府頻頻出臺管控政策,屢次引發全球油價“地震”,究竟發生了什么?

    1

    20220406/d218c9c792b876a323383e9a093fe657.png

    棕櫚油現在是世界上消費量最多的食用油,這種被稱為“紅金”的植物油被廣泛用于烹飪、食品深加工、日用化學品和化妝品,乃至生物燃料。

    超過85%的棕櫚油產自自印尼和馬來西亞。2021年印尼棕櫚油年產量達到4688萬噸,占全球棕櫚油產量一半以上,且占到全球油脂總產量的約五分之一;而馬來西亞的棕櫚油產量不及印尼的一半。

    印尼既是頭號的棕櫚油生產國,也是最大的棕櫚油出口國,六成多的產量用于出口,全國有近2000多萬人直接或間接依賴棕櫚油產業謀生;大型私人企業集團主導了印尼的油棕種植及棕櫚油加工業。

    印尼棕櫚油還擁有龐大的國內市場,2021年總共有1842萬噸棕櫚油用于滿足國內需求。印尼是全球人口第四大的國家,人口超過2.7億;棕櫚油是印尼國民日常烹飪的主要用油,消費量達895萬噸;還有734萬噸用于生產生物柴油。

    去年以來全球植物油市場供應吃緊,傳統上最便宜的棕櫚油身價扶搖直上,甚至一度超過葵花籽油,成為最貴的大宗植物油,出口大國印尼自然受益匪淺,外匯收入隨之大增。

    但是“甘蔗沒有兩頭甜”,印尼國內市場上的食用油價格也水漲船高,當地民眾怨聲載道。印尼當局為了平抑油價,自一月份以來至少六次調整政策,但實際效果事與愿違;朝令夕改的政策反而成為擾動市場的最大因素。

    2

    20220406/5484c31cd14a3c02f759efe692b19cce.png

    印尼政府首先采取了出口配額和價格限制措施。

    1月27日開始實施國內市場義務(DMO)和國內價格義務(DPO)政策,要求印尼棕櫚油出口商將其出口量的20%(后來為30%)銷售到國內市場,并且限定國內棕櫚油的售價。

    同時還實施了最高零售價(HET)政策,對終端市場上的三類食用油分別設定價格上限:散裝食用油每升11000盾,簡單包裝食用油每升13500盾,優質包裝食用油每升14000盾。

    (注:文中“盾”均指“印尼盾”,1人民幣≈2255印尼盾)

    政策一出,居民們蜂擁而出,爭先恐后地將各地市場上的限價油搶購一空。

    20220406/1ef30e032fe30719f7ec2c8a733c573b.png

    無論在超市便利店,還是傳統集貿市場,限價油都非常稀缺;在一些社區小店,擺放食用油的貨架幾乎總是空的;即使有貨,價格也高于限價油。甚至有人會從超市買到限價油,然后到集貿市場高價賣出。

    實際上,食用油的短缺現象恰恰發生在政策生效之后。因為國內零售限價大大低于國際油價,扭曲了正常的市場供需。

    在生產環節,食用油生產商表示成本吃不消,并不情愿按政府設定的價格生產,有生產商因缺乏原料油或因原料油價格太高而停產。

    在流通環節,有貿易商及分銷商預計價格進一步上漲,會將食用油產品囤積在倉庫中,沒有供應到零售和社區市場中。

    而在消費端,社區居民存在恐慌性搶購現象,很多人會在短期內多次購買,囤積比自己所需更多的食用油,加劇了市場供應的短缺。

    非法的走私行為也隨之出現,因為國內外油價存在很大差價,于是便有人鋌而走險,將食用油偷運到國外以高價出售。

    印尼社會也有觀點認為,更深層次的原因在于印尼的食用油市場由少數幾家私營集團控制,存在壟斷行為;目前印尼國有企業占據的市場份額只有6%左右;印尼應該建立戰略性的食用油國家儲備,才能國際市場動蕩的情況下穩定食用油供應。

    3

    3月中下旬,印尼政府的調控政策逆轉掉頭。

    包裝油零售限價政策被取消,各種品牌的食用油頓時充斥零售超市;市場恢復了供應,但售價都高于每升20000盾。

    出口配額政策也被取消,但出臺了一項新政策,提高了棕櫚油的出口稅費,借此限制出口至它國。

    更高稅收的收益將用于補貼生產及銷售散裝食用油,而散裝油仍實施最高零售限價,但上調到更合理的每升14000盾。

    但這種補貼機制也難以杜絕以次充好等問題。印尼官方稱將持續打擊“食用油黑手黨和投機者”,因為這些人會將便宜的補貼散裝油重新灌裝為品牌包裝油,或將補貼的散裝食用油銷往國外。

    印尼政策改革調整的方向從商業限制轉為行業監管,要求所有參與補貼計劃的生產商及分銷商均要在國家工業信息系統(SIINas)注冊,政府可以更好地監管散裝食用油的原材料、生產和分銷,從而保證以最高零售價相匹配的價格供應。

    20220406/f72fdc8845ca2d2d7aafed0d5ce55fd5.png

    另外,印尼政府發布了食用油的直接現金援助計劃,將提供給2050萬低收入家庭和250萬煎炸食品小販。受惠者將獲得每月10萬盾的援助,政府將在4月一次性發放三個月的援助金,即30萬盾。

    在疫情不止、氣候異常、地區沖突等在多重風險因素的交織作用下,全球植物油市場供應一直處于緊張態勢;而印尼是最有能力提供植物油供應支持的國家,其一舉一動向都牽動全球市場神經。

    印尼新政層出不窮,這一次,能否引導當地民眾走出食用油危機的陰影?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