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趣聞播報
我作為一個農業科技工作者,從2001年接觸油莎豆,推廣油莎豆,從一畝試驗地開始,研究、示范、推廣二十多年,從田間地頭開始,幾乎跑遍全國油莎豆所有種植地方,見證了油莎豆的風風雨雨,看到了種植戶的前赴后繼,進入油莎豆圈里的基本是有錢的不懂農業的,想尋求項目的、想轉行的,對農業只有概念上的了解,對農業技術在項目中學習,許多損失令人痛心。為了科普油莎豆知識出版了《油莎豆》一書,對油莎豆經常碰到的近一百個問題,做了解答。但對油莎豆為什么沒有發展起來的一些深層次問題和一些敏感問題,一直糾結著我是說與不說之間,因為有些話語可能直白,可能有的人不愛聽,但壓在心里也對不起良心和責任。
油莎豆從1953年引入我國栽培,至今已五十多年,為什么沒有發展起來的原因,將我的試驗、示范、推廣的經驗總結出來與油莎豆愛好者分享,不妥的請指正:
1、油莎豆是目前種植業中難度最高、風險最大的作物。是由油莎豆的自身缺陷、收獲難度、氣候因素、生產成本、晾曬儲存、市場開發、產品認可等綜合因素形成的。經歷過的人都知道,賠過錢的人有同感。
2、圈里的人一致說,油莎豆“收獲難,難于收獲”是困擾油莎豆發展的主要問題。沒有合格的油莎豆收獲機,油莎豆就不可能發展,但也不是沒有發展起來的致命因素,充其量也是個制約因素。
3、我認為油莎豆是個“小眾產品”,不會成為“大眾產品”,是由油莎豆的自身條件決定的,全球油莎豆產業化程度最高的南歐,產品也局限在飲料、豆奶等方面,沒有把它當作油料作物,全世界大量的油莎豆油進入市場。如果說油莎豆油可以做高端食用油與橄欖油抗衡,也不會有多少銷量,也不會成為食用油消費的一員。現在油莎豆雖然有了許多下游產品,只能在“點”上做文章,不能在做“面”上開紅花。
4、俗話說“是金子總會發光的”,但油莎豆進入中國五十多年了,沒有發展起來,是有深層次原因的,不光是設備,不光是技術,也不是過去的人傻,也不是科技落后,不是前輩不努力,而是“寶貝”不給力。從世界范圍看也沒有把油莎豆列入油料作物系列,也沒有大范圍、大面積的種植,油莎豆產業化程度最高的西班牙,種植面積不足2萬畝,非洲除了野生外也是個別農場種植,產量也不大。
上世紀七十年代全國各省市、自治區就對油莎豆進行了試驗示范、種植推廣,并研制出十幾種油莎豆收獲機,最終夭折;進入2000年我國一大批油莎豆個人和企業,前赴后繼投錢種植,少則幾百萬,多則幾千萬的投入,讓投資者穿上“短褲”。如今十多年過去了,幾乎沒有賺到錢的,只有一二個炒種掙了錢。不管什么行業十年磨一劍,但油莎豆五十年了亮光都沒有看到,你們想想為什么不發光呢?
5、在投資油莎豆產業時,對農業這個高投入高風險周期長的特性了解甚少,盲目聽從對油莎豆的片面宣傳,抱著一夜暴富的心態高歌猛進,不尊重科學,擊鼓傳花,有的被洗腦,有的騎虎難下。
6、個別的是奔著利用油莎豆搞資金上項目,把油莎豆畫成天上的一塊大餅,寄予不切實際的希望。加上炒種者縱容,使油莎豆步入畸形發展的軌道,到目前油莎豆始終處于炒作狀態,擊鼓傳花似的發展,不按農業套路出牌。
3、油莎豆只有符合溫度、水肥、土壤條件才能高產,在考慮效益的情況下不是哪里都可以種的。只有符合生長習性才能高產高效。油莎豆在什么地方都可以種,但結果不一樣。
7、油莎豆有“三難”即收獲難、晾曬難、儲藏難。收獲后油莎豆塊莖含水量大,在低溫條件下極易被凍傷,油莎豆體內的液體,因霜凍結成冰晶,細胞內的水分外溢,使原生質嚴重脫水而變質而失去價值,安全水分14%以下。所以在寒冷地區大量的油莎豆在短期內的收獲、晾曬、降水是個棘手的問題,一個環節出現問題就會損失巨大。由于油莎豆的特性極易發生霉變,倉儲的時候極易吸引蟲害。如果采取烘干技術脫水,成本高,并影響品質,降低發芽率。
8、對油莎豆的期望值高。實際上油莎豆一般出油只有15~20%,出酒率一般在15~18%,畝產量全國平均在300~450公斤。
9、油莎豆目前在國內還是個新興品種,屬于外來物種,有許多法規、條款、目錄、標準、許可、政策補貼還沒有落實,給油莎豆發展帶來阻力和壓力。
10、油莎豆沒有規模化的形成產業鏈,靠民營企業單打獨斗,步履艱辛,實力不足,能力有限。
11、油莎豆是外來的物種,無論是油、奶、糖等任何產品,在國人面前都是新東西,必須有漫長的市場培育過程,產品等待期太長,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和市場培育,這不是一個種植戶、合作社、加工廠在短期內能做到的事情。
12、目前油莎豆的生產成本不能與大豆、花生、油菜籽相比,目前每公斤的種植成本最低在7.0元左右,如果作為食用油推廣,沒有價格競爭力,很難實現大眾用油。這樣的原料價格加上其他費用,很難走向老百姓的餐桌,如果走高端市場,最多就像橄欖油一樣,價高而量不大。市場接受度和占有率很難達到預期,使終端市場難于覆蓋。
13、生產鏈長,環節繁瑣,農民嫌麻煩,比起其他作物來說,比較費工和辛苦,但現在的農民是喜歡懶漢作物,省工省力,而油莎豆在同類作物中不占優勢,風險較高。
14、消費習慣的制約。油莎豆油和橄欖油一樣是外來產品,從使用方法、習慣、口味上讓國人在短時間內全面接受。中國人用油主要是炒菜,油莎豆油比較適宜于烘焙、面食、西餐等,煙點較低,味道清淡。而中國人吃油注重味道,這樣與國人的消費習慣有差異,這種飲食習慣短期內難以改變。
15、新產品的推廣難度大,市場培育期長,資金占用大,回報率低,許多企業耗不起,沒有實力的企業很容易被拖垮,沒有韌性的企業很難堅持。
16、如果用油莎豆來恢復生態,治理沙漠,更不現實,因為油莎豆是須根性植物,不具備抗旱植物的特征和特性,只有在滿足水肥的條件下才能有經濟和生態效益。
(20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