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5月22日王遼衛老師的直播分享,部分文字紀要
王遼衛:國家糧油信息中心高級經濟師;糧油監測處副處長。長期從事糧油市場研究工作。曾參與菜籽、菜粕期貨上市研究,中美經貿摩擦對我國大豆供需的影響研究等課題;連續多年參加《中國糧食發展報告》的編寫。多次接受中央電視臺、新華社等媒體采訪,并在國內外行業會議中發表主題演講。
核心觀點:預計5月份棕櫚油產量將繼續增加,但增幅有限,而且葵花籽油供應減少需要棕櫚油替代,進而增加出口需求,短期全球油脂供應依然偏緊。國內油脂價格高企,消費需求下滑,內外價格倒掛繼續支撐價格,但長期看下行壓力加大。
21、22年度,全球油脂的產量是略微增加的。全球預估要增加500萬噸,主要的來自于棕櫚油,其次就是葵花油,但是葵花油因為俄烏沖突無法出口,限制了全球的供給。也就是說盡管葵花油增加了200萬噸,但是有效地增加幅度是有限的,市場更多的還是在依賴于棕櫚油。
另外一個從油脂的供需結構上來看,棕櫚油的影響力也越來越大。
棕櫚油產量增幅大于其他油脂,是全球油脂產量增幅主要來源。棕櫚油占全球油脂產量的比重已經達到35.4%,2001/02年占比為27.3%。未來增產前景依然較好,也是2021年全球植物油增產的主要品種。
棕櫚油是全球主要的油脂出口品種,出口量占全球油脂貿易量的60%左右,對國際市場油脂價格的影響較大。20/21年全球棕櫚油貿易量達到5080萬度,遠超豆油的1257萬噸,菜油貿易量僅570萬噸。
從棕櫚油的生產情況來看,過去幾年整體是趨勢向上增產的趨勢。但是過去幾年受疫情影響,全球棕櫚油的產量幾乎是連續兩年下滑。
過去20年,全球棕櫚油產量年均增長5.9%,過去10年增幅降至4.3%。其中過去20年印尼年均增幅8.6%,馬來僅增長2.7%,且過去七年馬來產量在2000萬噸左右窄幅波動,沒有增長。
從全球棕櫚油出口來看,印尼和馬來西亞棕櫚油出口量占全球的90%以上,20/21年度占比分別為56.8%和33.2%。
從馬來西亞的產量來看,其實馬來西亞棕櫚油的種植面積已經出現了拐點。
2016年開始因為各個大型種植公司支持可持續發展,放緩新增種植面積,2020年成熟收割面積僅增加3.0%或69萬公頃,其中印尼收割面積增長4.1%。馬來西亞延續國家政策保留森林,面積拓展有限。
全球棕櫚油單產在過去10年基本保持穩定,而馬來西亞單產水平持續下滑,年均降幅達1.9%,而且還有持續下滑的可能。主要因樹齡老化,種植園員工短缺。
歐盟棕櫚油的圓桌會議一直在抵制馬來、印尼燒原始森林種油棕的行為,那也就是說意味著棕櫚油游的面積持續擴張的情況已經不復存在。現在能做的就是讓一些老的園子去更新樹苗,但是這個更新的會耽擱3-5年的收益。
但是這樣一個不太合理的種植結構又導致了最近幾年馬來西亞棕櫚油單產水平整體下的。明顯的兩個下滑期間段,一個是15年因為厄爾尼諾導致干旱從而導致的肥料施肥用量少;另外一個2021年更多的是因為疫情影響外國勞工數量導致產量增不起來。但是更多我們還是要看到棕櫚樹樹林老化的問題,可能還是一個長期影響棕櫚油供應的因素。
從馬來西亞棕櫚油生產情況來看,產量最高的時候不到2100萬噸。過去20年第三次出現,7月份棕櫚油產量環比下滑,之前一次是2011年、一次是2020年。近兩年7月產量環比下滑主要因勞工短缺。產量增幅低于預期,2021年產量僅1811萬噸,同比減少103萬噸,預計2022年產量將恢復至1920萬噸。
4月份馬來棕櫚油產量146萬噸,符合市場預估的145-148萬噸,整體呈現增長態勢。
市場期待著在 5、6月份的增長季節里,棕櫚油的產量能持續增加從而緩解全球供應緊張。
目前來看,5月份的產量是到了146,跟市場預期的基本上差不多。而按以往的經驗來看,5、6月份還是處于增產的周期里面,也就是未來產量可能會到160-170。但有一個問題,增的這幾十萬噸會去哪里?是滿足馬來西亞當前比較低的庫存水平?還是出口到印度、中國等主要的消費國滿足消費國的庫存水平?這個是需要我們關注的。
從數據上來看,馬來西亞現在的庫存水平160萬噸依然是偏低的。當然跟去年比是略微增加一些,但是跟前面三年比明顯是偏低。
另外馬來西亞棕櫚油局(MPOB)預計4月出口受到高價抑制,僅105萬噸,低于上月的126萬噸,低于市場預估的110萬噸,導致月末庫存升至164萬噸,基本符合市場預期。
棕櫚油進入增產周期,勞工問題基本解決,能否有大幅增產值得關注。
但從印尼這來看的話,印尼的產量現在恢復的還是不錯的。
據GAPKI數據顯示,3月印尼棕櫚油產量為415萬噸,同比增長3%,環比增長8%,出口僅202萬噸,環比減少3.7%,同比減少37.5%;期末庫存目前已經升到了568萬噸,環比增加12.6%,同比增加67.5&。
印尼的產量緩慢增加,出口大幅下降,期末庫存明顯大幅上漲。這里面的原因邏輯就是因為印尼的政策在不斷的調整。
今年以來,印尼也是不斷地在調整政策。從政策的調整上來看,感覺就是把一手好牌給打爛了。全球主要的生產國印尼因為政策不斷地調整,導致國內的農戶沒有吃到便宜的油,反而是一些種植戶上街游行來抵制出口政策。因為貿易商、精煉商都預期印尼庫存補庫,預期的政策要調整,然后都不收油,精煉商不收棕櫚果,棕櫚果就爛到地里面,農戶的收入就減少,價格就很低,從而出現了這樣一個倒逼的情況。
另外一個就是這個生財政策,印度尼西亞一直在調整它的出口政策,但實際上它的生產政策一直沒有調整。印尼一年用于生物柴油的棕櫚油量到 700-800多萬噸,這個量也是很大的,所以說這個對印尼國內政策還是非常友好的一個事情。
從全球產量上看,生柴依然是影響油脂市場最大的因素。去年美國實行清潔能源政策,把再生柴油的產能大幅提高,就炒作了一波食用油價格。印尼今年的這個政策還沒有調整,依然會推動全球油脂供應緊張。
國內就是全球油脂的增幅有限,價格高位運行,國內進口量大幅回落。我們現在預估2122年全國國內進口的植物油只有800萬噸,跟上年的1260多萬噸比下降的浮動也是相當大。
植物油消費量在持續下調。2021/22年度食用植物油消費下降4%,其中豆油略增1.2%,菜油消費下滑11.3%,棕櫚油減少16.2%,棉籽油減少3.3%。
這個里面主要的原因一個是價格太,消費不起,另外就是餐飲受疫情的影響比較大。前有上海,現在又有北京,餐飲基本上靠外賣了,就很難去支撐之前的量,所以說也會影響到植物油上需求。
盡管如此,我們還是會看到我們現在的油脂庫存不管是豆油還是棕櫚油都維持在一個比較低的水平上。
4月12日,全國主要油廠豆油庫存74.5萬噸,與上周同期基本持平,月環比減少2萬噸,同比增加6萬噸,比近三年同期均值減少36萬噸。當前國內大豆供應偏緊,壓榨量仍將維持偏低水平,預計豆油庫存繼續保持低位。
4月12日,沿海地區食用棕櫚油庫存29萬噸(加上工棕35萬噸),比上周同期增加2萬噸,月環比減少1萬噸,同比減少14萬噸。4月棕櫚油到港量仍然處于常年偏低水平,但高于1、2月份,由于需求疲軟,預計后期庫存或將繼續回升,棕櫚油基差報價繼續回落。
那未來油脂市場上需要關注的幾個熱點:
棕櫚油增產季節產量表現
俄烏局勢如何演變
新冠肺炎疫情何時休
全球由通脹向緊縮轉變
原油價格,生物柴油政策,綠色能源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