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棕櫚油進口結構生變,為何這兩種油進口量悄然增長?

    2022-06-07
    摘要:

    如果印尼政府相關的棕櫚油出口政策不變,在今年中國棕櫚油進口產品結構中,起酥油和氫化棕櫚硬脂的進口份額或繼續擴增。

    oilcn油訊

    自去年以來,棕櫚油價格居高不下,不但引發了豆油、米糠油的替代,也出現了棕櫚油進口產品之間的相互替代現象,值得業內關注。

    本文譯自馬來西亞棕櫚油委員會官網刊發文章,僅供參考。

    根據中國海關發布的統計數據,2021年中國的棕櫚油進口量比上年微降1.3%,即8.44萬噸,這一降幅并不令人意外。

    盡管2021年上半年中國棕櫚油進口同比上漲23.6%,但在年底時,植物油價格飛漲導致許多貿易商和進口商的進口步伐趨于停滯。此外,CPO(毛棕櫚油)產量增長低于預期也是導致進口放緩的另一個重要因素。

    通過研究發現,中國棕櫚油進口產品的類型和結構發生了一些變化,但最終用途與用戶基本相同。

    2021年棕櫚油產品進口

    2021年中國棕櫚油進口總量為638萬噸,(海關編碼HS1511申報進口),略低于2020年的646萬噸;這也是中國棕櫚油進口量連續第二年下降。

    盡管2021年油脂需求總體增加,但棕櫚油進口量出現下降;一個主要原因是中國豆油和菜籽油進口量的增加。與此同時,這兩種植物油的中國本土產量也實現增長,但增幅不大。但中國葵花籽油進口量銳減67萬噸,幾乎抵消了大豆油和菜籽油總計70萬噸的產量和進口總量增長。

    20220608/3c117bbc52f4d5bfb342b99dd2734aa1.png

    圖:棕櫚油加工產品 來自網絡

    進一步研究發現,棕櫚硬脂 (RBD PS) 進口減少了8.02萬噸,這導致2021年棕櫚油進口總量下降。

    20220608/e17a980032cb71271bb8131a225d408e.jpg

    棕櫚硬脂進口量之所以出現下降,部分是因為去年中國動物油脂產量增加了11.9萬噸,雖然可能抵消棕櫚硬脂進口減少造成的供需缺口,但由于兩者主要都用于硬脂酸和甘油等油脂化工產品的生產,而同年中國硬脂酸和甘油增產了14萬噸之多。

    為什么這些油脂化工產品的產量和原料供應之間會出現差異?對其他類型棕櫚油進口產品的研究可以解答這一問題。

    其他類棕櫚油產品進口增加

    2021年有兩種進口棕櫚油產品大幅增長,即氫化植物油和起酥油。

    氫化油 Hydrogenated vegetableoils

    圖2顯示了過去5年中國氫化或酯化植物油的進口情況。2017年至2020年間,這種植物油產品的進口量一直保持在略低于12萬噸的水平,表明該類產品的需求相當穩定,直到2021大幅增長至25萬噸左右。

    20220608/9a9a9deea807d969cccb64bd0c49d08a.jpg

    此外,進口增加量主要來自印尼,從8.2萬噸增加到22.8萬噸,增加了14.6萬噸。

    產業人士進一步證實,自印尼進口的氫化植物油主要是氫化棕櫚硬脂(HPS)。這種產品是為了滿足油脂化工行業的需求,作為替代棕櫚硬脂生產硬脂酸和甘油的原料,因為根據東盟-中國自由貿易協定(FTA),對該產品不征收進口稅,而對棕櫚硬脂征收2%的進口稅。

    引發出口的最重要因素是2021年1月以來印尼棕櫚產品出口關稅和出口專項稅的調整,為當地下游制造商提供了空間,使其能夠采購更便宜的原料(CPO和精制棕櫚產品),同時不必支付出口稅和專項稅;這導致更多下游棕櫚油產品(如氫化油)的價格相對于精制棕櫚產品(如棕櫚硬脂)更有競爭力。

    因此,這就解釋了為什么2021年中國的棕櫚硬脂進口量下降,因為一些油化生產商已轉向使用更便宜的氫化油替代棕櫚硬脂。

    起酥油 Shortening

    另一種進口量激增的棕櫚油產品是起酥油,2021年大幅增長了34萬噸,漲幅達68%。

    20220608/f56cdd9be46e6679e8e385a25b70621e.png

    與氫化棕櫚油類似,起酥油在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協定下也享受零進口關稅,同時印尼的出口商也不需要支付出口關稅和專項稅。因此,中國進口的起酥油幾乎全部(99%)來自印尼。

    這些運往中國的起酥油并不是主要用于烘焙行業,而是用于食品和非食品加工行業,其中大部分作為不同熔點的煎炸炸起酥油出售。因此,這些起酥油具有與散裝棕櫚油基本相同的特性及用途。

    與散裝棕櫚油相比,盡管起酥油涉及額外的加工和包裝成本,但在關稅方面仍具有顯著優勢,抵消了額外的成本。此外,小型制造商更傾向于用箱或桶包裝,因為他們大多數沒有或不愿意用儲油罐來儲存油輪運來的油。

    印尼政府在2021年1月大幅提高棕櫚油出口關稅和專項稅,這使得起酥油更具有低成本優勢,導致更多的中國用戶從散裝棕櫚油轉向箱裝起酥油,因為價差大到足以花費額外的成本聘請人力拆除外包裝,導致2021年起酥油進口量急劇增加。這些起酥油既適用于食品加工,也適用于非食品加工,如火鍋湯料、方便面油炸和蠟燭生產等,部分替代了棕櫚液油及棕櫚硬脂。

    棕櫚油進口產品結構性變化

    基于起酥油和氫化油進口量的急劇增長,中國用于食品和非食品加工的棕櫚油進口總量不局限于據海關編碼HS1511申報的產品;如果將包括HPS和起酥油在內的的進口量加起來,2021年棕櫚油的總進口量估計為708萬噸,比上一年增長6.1%(表格1)。這也表明,盡管2021年價格上漲,棕櫚油及衍生產品仍能在中國找到市場。

    表1:棕櫚油、HPS和起酥油的進口總量

    20220608/b70e7ca807f28d6cadef6d316de8ed9f.jpg

    說明:

    1、2021年之前主要進口氫化棕櫚仁油,2021年HPS成為主要進口氫化植物油。估計每年約進口12萬噸氫化油用于傳統用途(烘焙和糖果用油),2021年HPS進口量估算為總進口量減年均傳統用途12萬噸。

    2、用于非烘焙用途的起酥油進口量估算。

    多年以來,中國棕櫚油進口以棕櫚液油和棕櫚硬脂為主,合計占總進口總量的99%,但隨著HPS和起酥油進口的增加,兩者進口份額已降至90%,而起酥油和HPS分別占7.5%和2.0%。

    表2:中國進口棕櫚油、HPS和起酥油占比

    20220608/9f82966f602e473c5364e43d0308f4a9.jpg

    可以看到2021年棕櫚液油下降的進口份額被起酥油所取代,而棕櫚硬脂進口下降的份額被氫化棕櫚硬脂取代。

    結 論

    從今年1-2月中國氫化植物油和起酥油進口量來看,這兩種產品分別錄得111.8%和28.7%的增長。

    相反,棕櫚液油和棕櫚硬脂的進口量分別下降了78.1%和54.4%。

    目前棕櫚油價格繼續維持在高位,如果印尼政府相關的棕櫚油出口政策不變,在今年中國棕櫚油進口產品結構中,起酥油和氫化棕櫚硬脂的進口份額或繼續擴增。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