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泰證券
近日,中泰證券發布研究報告稱,小包裝菜籽油處于發展的快車道,細分賽道增速顯著高于行業整體水平。小包裝菜籽油頭部化率較低,搶位賽還在繼續。
中泰證券主要觀點如下:
一、小包裝植物油發展歷程
我國小包裝植物油發展經歷了三個階段,這一過程是伴隨居民收入提高、健康理念的崛起與傳播并行的,體現為消費者在油種選擇的變化上。目前正處于第三階段的深化過程中,本土中高端油種消費升溫,迎來發展良機。
第一階段:調和油低價爭先
21世紀初期至10年代為小包裝植物油發展初期,調和油因價格低廉搶得先機。
精煉技術的出現開啟了中國居民小包裝油從0到1的時代,百姓生活也逐漸從滿足溫飽到努力實現小康,但當時居民購買力尚處較低水平,對國內外純種油望而卻步。借此時機,調和油作為創新品種依靠價格優勢且依附營養均衡的理念迅速進入消費者視野,成為小包裝植物油的先行軍。
調和油發展迅速,但其規范管理并未跟上步伐。在2021年調和油國家標準發布之前,市場上欺騙消費者等亂象泛濫。消費者無法真實了解調和油中調配的原料油及其比例,且監管部門無法對其進行監管。由于配比難證實、質量難保證,調和油不如純種油好的觀點在百姓心中深根蒂固。在此后的發展階段,隨著百姓消費升級和對健康的追求,調和油市場份額接連受到擠壓。
第二階段:海外高端油種異軍突起
21世紀10年代,隨著消費能力提升、健康意識普及,更多高端,特別是海外高端油品進入中國百姓的餐桌,包括玉米油、葵花籽油、橄欖油在內的小品種油得到快速發展。
此類小品種油具有良好的健康屬性,成為健康的代名詞。在此階段,調和油銷量下滑明顯,玉米油、葵花籽油、橄欖油獲得越來越多消費者的青睞,從而拉動了小包裝植物油市場增長。
以健康屬性作為消費吸引點的小品種油也存在短板。它們味道清淡、風味不足,不能滿足現代人的口味需求,也是后期需求上漲動力欠缺、發展陷入瓶頸的主要因素。
此外,橄欖油等進口油種價格高,目標群體較小,且與偏好炒制的中式烹飪不相匹配,也使其發展受限。
第三階段:本土中高端油種口味制勝
近幾年,在健康的基礎上,菜籽油、花生油等濃香型植物油依托“打造川味”與“花生香濃郁”,更好地迎合了消費者的口味喜好,引領小包裝植物油發展再次升級。
依托“辣”味打通全國,川菜熱度持續高漲,川菜館迅速覆蓋全國各省份。在川菜的烹飪中,菜籽油與香料相輔相成,打造出獨特川味。除菜籽油香味濃郁外,花生油在炒制時會散發濃濃的花生香,在北方家庭烹飪中備受歡迎。
菜籽油餐飲用油較為普遍,消費者對川味的喜愛會轉化為對菜籽油的選擇偏好,從而向家庭消費傳導,搶占小包裝植物油市場份額。
二、為何小包裝菜籽油能在未來競爭中拔得頭籌?
目前,我國消費者對食用油品種的選擇正處入第三階段,菜籽油消費基礎廣泛,并在“吃國油”、“吃好油”的觀念引領下,菜籽油會依靠自身的風味屬性、健康屬性,疊加比價優勢吸引需求,輔以政策的強有力支撐,在眾多
油類品種中突出重圍,龍頭企業也將借助包裝化率的提升,獲得更高的市場份額。
風味獨特是根本
風味屬性為菜籽油需求擴張的根源性因素。菜籽油香味濃郁,在川菜烹飪中,菜籽油作為載體,可將辣椒、花椒等香料的香氣最大程度地發揮出來。菜油香、香料香二者融合成獨特川味。
菜籽油自身在川渝地區已擁有龐大的消費基礎,依靠辣味流行和川菜滲透,菜籽油消費群體遍及全國,同時刺激菜籽油消費從餐飲向家庭轉移,小包裝菜籽油需求得到提升。
調查顯示,風味為消費者選擇菜籽油的首要原因,除此之外,消費者在購買菜籽油時也有強烈的健康需求。
健康屬性再升級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愈發注重餐桌上的健康,“吃好油”、低脂飲食的健康觀念興起。菜籽油是學術界普遍認為的脂肪酸組合最合理的食用油,且可被人體高效吸收。同時伴隨油菜籽品種以及工藝的升級,菜籽油健康優勢逐漸凸顯。
早期傳統菜籽油的名聲并不好,其芥酸含量達20%-60%。如今國內各大品牌推出的低芥酸菜籽油產品層出不窮。“雙低一高”高油酸油菜品種的問世,造就了高油酸菜籽油的誕生,推動了菜籽油健康屬性更上一層樓。
除自身營養成分優勢外,低芥酸菜籽油與高油酸菜籽油煙點較高,不易產生油煙、泡沫以及其他有害物質,減少了人們烹飪時油煙的吸入。在了解高煙點的概念后,有近50%消費者表示會將其作為挑選植物油時的重點考量因素。
質高價優更親民
油酸含量為評價植物油質量的重要指標,從飽和脂肪酸與不飽和脂肪酸比例構成和油酸含量來看,高油酸菜籽油營養成分可與橄欖油、茶籽油、高油酸花生油以及高油酸葵花籽油相媲美。在健康屬性類似甚至更優的前提下,菜籽油價格均低于同類油種,極具比價優勢,更為親民。
政策給予強支撐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指出要大力實施大豆和油料產能提升工程。農業農村部印發的《“十四五”全國種植業發展規劃》將擴種工作重點聚焦到最具潛力的油菜上,提出到2025年油菜種植面積的預期性目標為1.2億畝,與2020年水平相比,擴種比例高達18.23%;預計到2025年,油菜產量為1800萬噸,較2020年增產28.11%,使得油菜種植面積及產量增幅位居七大主要農作物之首。
《規劃》為提高油料生產能力,保障菜籽油原料供給以及菜籽油行業的持續發展奠定了基礎。
我們判斷,政府對油菜產業的支持一方面基于種植特點,油菜種植不會與主糧種植重疊,二是消費趨勢,我國種植的油菜均為非轉基因,迎合了百姓對非轉基因的偏愛。
包裝化率提升仍可期
在各類植物油品種中,菜籽油的包裝化率最低,這為頭部企業提供了提高滲透率的機會。
根據調研,在川渝、兩湖、西北等地區,二線及以下城市中仍有大量散裝油的存在,它們仍是老一輩人的摯愛。隨著百姓食品安全意識的增強,提高包裝化率勢在必行,頭部企業有機會大面積占領二線及以下城市菜籽油散油市場。
三、頭部企業擁有哪些發展機會
小包裝菜籽油集風味、健康、性價比、政策扶持于一身,處于發展的快車道,細分賽道增速顯著高于行業整體水平。
剛剛經歷一輪成本上行的行業困境,中小企業退出,頭部化的進程加速,知名企業市場份額獲得提升。但對于頭部化率較低的小包裝菜籽油,搶位賽還在繼續,誰將是菜籽油品類的代名詞?
專注工藝升級、加速區域覆蓋、延伸產業鏈成為龍頭企業的選擇,也是建立品牌壁壘、提高消費者粘性的最佳手段。具備成長性的行業龍頭將獲得更高的估值青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