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ilcn油訊
今年7月,一艘名為“馬略卡”的貨輪裝載著4.3萬噸進口油菜籽,到達廣東茂名港;做為生產菜油的原料,在順利通關后被運往道道全糧油的茂名工廠。
這是該月國內到港的屈指可數的一船進口菜籽。事實上,這樣的情況已持續了很長一段時間,每月到港的進口菜籽糧船均寥寥無幾。但在即將到來的四季度,油菜籽進口形勢或將發生較大的變化。
根據專業機構Mysteel調研預估:“四季度進口菜籽買船達到30條,數量約為180萬噸左右。"
原材料在食用油產業鏈中的地位舉足輕重;菜籽原料供應端的變化勢必對菜油的生產加工、乃至下游消費產生影響。
Mysteel判斷:“如此大供應背景下,國內早已經停機的油廠將計劃重新開啟菜籽壓榨線,進口菜籽壓榨數量或回歸到2018年水平。”
近年我國菜油的供給與消費
我國菜油的供給由國產菜籽壓榨的菜油、進口菜籽壓榨的菜油以及進口菜油構成,國產菜籽和進口菜籽壓榨已經形成了兩個分化的市場。
最近幾年,國產菜籽幾乎全部用來生產濃香菜油,其中大部分流入農村榨油作坊和小企業,導致菜籽商品流通量不斷減少。
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8月31日菜籽旺季收購結束,主產區納入統計的企業累計收購菜籽68萬噸;今年截至8月5日,主產區各類糧食企業累計收購油菜籽78萬噸。相比全國超千萬噸的菜籽總產量,企業收購量占比極低。
因此,國內菜油產業形成了大型油企以進口油菜籽或進口菜油加工為主、以國產菜籽壓榨為輔的局面。
數據顯示,2013—2018年間,我國進口油菜籽規模穩定在400萬噸左右,在2014年甚至高達508萬噸。在2019年進口加拿大菜籽中檢出有害物質后,海關暫停了部分加拿大企業對我國出口菜籽,國內部分大型油脂集團也停止進口加拿大菜籽,當年菜籽進口量急劇下降至274萬噸。
近3年來,隨著菜籽進口量大幅減少,國內油廠的壓榨量也隨之下滑。2021年東南沿海地區正常加工進口菜籽的企業僅5家,包括廣西防城港楓葉糧油、防城港澳加糧油、廣東東莞沈恒糧油、福建廈門銀祥油脂、廈門中禾糧油。
與此同時,菜油和菜粕的進口量卻不斷增加。2021年我國菜油進口量達到215萬噸,菜粕進口量達204萬噸,均連續第三年創歷史最高紀錄。
但是2021年下半年以來,國際市場菜油、菜籽價格大幅上漲,進口持續虧損,企業采購積極性降低,菜油及菜籽進口量均下降。
因此,國內菜油供應量快速下滑,菜油價格也跟隨國際市場大幅上漲。2021年四季度,菜油一度比豆油貴出3000元/噸,價差達到歷史高位。
越來越貴的菜油,漲得令人“高攀不起”。各個油種之間有著相互替代和競爭的關系,高價嚴重打擊菜油消費需求的增加;尤其是餐飲消費中菜油用量大幅減少,甚至在將菜油視為烹飪靈魂的川渝地區,火鍋料中也開始使用其他替代油脂;這導致最近兩年國內菜油消費主要集中在小包裝領域,國內菜油消費量總體處于下降態勢。
而對于小包裝菜油生產經營企業來說,盡管面臨原料價格的節節攀升,為了在激烈競爭中保持市場占有率,以及承擔穩定供應的社會責任,超市等零售終端產品提價難以覆蓋成本,因此行業內企業盈利能力普遍下滑乃至出現虧損。
未來菜油供需有望回升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指出要大力實施大豆和油料產能提升工程,我國菜籽產量將穩步提升,但短期內難以大幅增加,仍不能滿足國內菜油及菜粕的消費需求。未來一段時間內,供應格局或回歸到以進口菜籽壓榨為主。
我國90%以上的進口菜籽來源于加拿大。今年秋季,加拿大將迎來三年來最大的油菜籽收成,預計同比大增42%;而一段時間以來的價格高企刺激了全球的油菜籽種植,印度、澳大利亞、俄羅斯和烏克蘭等主產國的油菜籽產量也出現了顯著增長,甚至像烏拉圭這樣的國家也開始生產油菜籽,全球菜籽供應緊張局面將得以改善,國際菜籽價格有望逐步回落。
今年5月,中國恢復兩家加拿大主要菜籽出口商的市場準入,中加菜籽貿易回歸正常;隨著進口菜籽成本下降,國內油廠壓榨利潤將重新開啟,這也是預計四季度進口菜籽買船大量增加的原因。
目前國內菜籽、菜油價格仍處于相對高位,雙節備貨也將支撐價格保持堅挺。不過,10月后若進口菜籽大量到港,油菜籽供應將顯著改善,菜油價格將出現拐點。
對于菜油小包裝生產企業而言,上游成本壓力緩和,將帶動利潤回升;而更長遠來看,菜油原料供應環境將逐步轉向寬松,也將使菜油重新獲得價格優勢,國產菜油與進口菜籽壓榨菜油將協同互補,奪回被豆油等競爭對手搶走的市場份額,并推動菜油市場需求總量持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