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貨日報
到港量少,進口豆價格堅挺
周五外盤跌得兇,內盤豆系卻相對抗跌!其中,豆二期貨2210合約在日盤上漲0.92%的基礎上,夜盤時段仍收漲0.68%。豆二期貨2211合約也相對堅挺。
對于豆二期貨的相對強勢,市場人士紛紛表示,這與進口大豆到港偏少有關。
“預估9月進口大豆到港679萬噸,低于8月的705萬噸,10月進口到港540萬噸(歷史月均621萬噸,2021年同期510萬噸),11月進口大豆到港880萬噸(歷史月均810萬噸,2021年同期857萬噸),11月前國內進口大豆到港偏少,因此10月合約價格相對堅挺。”申銀萬國期貨研究所農產品分析師聶波告訴記者。
中國國際期貨農產品研究員吳媛瑾表示,近日豆二期價相對堅挺反映出階段性進口大豆供給偏緊預期,此外,期價也逐步向進口豆到港價靠攏。
“需注意的是,我國豆二期貨的交易標的為進口大豆,參與交割的進口大豆,只能調往滿足防疫要求的指定加工廠,也就是說買方要么是具有加工能力的油廠要么在交割后委托油廠加工,油廠交付豆油和豆粕,但是需要支付一定的加工費。另外由于從原產地發運、在途、到港等一系列因素不好控制,最終進口到港時間不好把握,時間、品質等風險因素多。”聶波說,“豆二2210合約估計是巴西8月船期大豆來交割,根據之前巴西8月船期的CNF報價,到港成本在5000-6000元/噸左右。”
從9月23日進口大豆拍賣情況來看,聶波告訴記者,其中拍賣量為50萬噸,成交均價為5487元/噸,成交率為24%,基本上是河北和山東內陸地區成交,距離豆二期貨交割庫有一定距離。而交割庫地點的拍賣底價在5600—5700元/噸,還是比2210合約價格高,無成交。
在吳媛瑾看來,未來要繼續關注美豆、南美豆升貼水變化及CBOT大豆期價的指引。
山東地區出現斷豆停機,豆粕現貨價格9月以來上漲19%
受進口大豆成本上漲、國內到港大豆數量偏少及下游飼料需求旺盛的影響,9月以來,國內豆粕現貨價格也加速攀升。截至9月23日,上甲數據顯示國內豆粕現貨價格達5344元/噸,9月以來上漲857元/噸,漲幅約19%;較今年年初上漲1754元/噸,漲幅約48%。
盤面上,截至9月23日下午收盤,豆粕期貨主力2301合約結束五連陽走勢錄得0.49%的小幅下跌,至4047元/噸。
消息面上,據飼料行業信息網消息,近期山東地區的油廠因大豆供應不足、國慶長假放假以及電廠檢修而出現大范圍停機,只有少數的時間段內能夠正常開機壓榨。對此,吳媛瑾對記者表示,2021年山東工業飼料產量占全國工業飼料總產量15.25%,居于全國省份首位。當前山東地區油廠出現大范圍停機,且正常開機壓榨時間少,勢必會對當地及周邊區域的豆粕供給產生一定影響,影響國內豆粕市場供需及價格。
“由于山東地區的斷豆停機,豆油及豆粕出現了限量提貨甚至停止開單的情況,區域內的基差報價迅速走高。且豆粕的供給短缺并非僅僅出現在山東地區,全國整體的大豆供給均出現了緊張情況。”南華期貨農產品分析師邊舒揚說。
從近日來豆粕的供需端變化看,吳媛瑾表示,美國大豆收獲工作逐漸展開,南美大豆播種工作拉開帷幕,阿根廷農戶加快大豆銷售步伐,全球經濟衰退預期引發需求擔憂,同時美豆單產基本定形,近期晴朗少雨天氣對大豆收獲有利。但由于今年冬季拉尼娜天氣大概率持續,需繼續密切關注巴西南部大豆產區天氣情況。
從國內來看,9—10月國內大豆到港量偏低,豆粕庫存持續下滑。上周國內大豆壓榨量回落至181萬噸,庫存下降幅度放緩。同時,由于上周大豆壓榨量回落,豆粕產出減少,飼料養殖企業提貨較為積極,油廠外壓車排隊提貨、限號提貨的情況普遍,豆粕庫存繼續下滑。
在巴西大豆價格高企、國內豆粕供應緊張的情況下,記者注意到,近日阿根廷的降價大豆更受青睞,中國大幅增加了阿根廷大豆的購買量。據《聯合早報》21日報道,過去兩周,中國從阿根廷訂購多達300萬噸大豆,這一數字接近中國去年全年從阿根廷的大豆進口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