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油價大跌疊加基本面偏空 棕櫚油重挫逾6%

    2022-09-26
    摘要:

    對于棕櫚油市場而言,除了油價下跌帶來的拖累以外,供需關系趨弱、庫存回復的擔憂,使得棕櫚油或仍將是油脂中“最弱”的品種。

    新華財經 

    受累于上周五國際油價大跌,除能化品種以外的油脂品種26日也全線大幅下挫。截至上午收盤,棕櫚油主力合約大跌6.22%,跌幅甚至超過了SC原油;豆油、菜油跌幅也分別在3%和2%以上。

    20220926/3bbbd59d88609dd3608c00a4df2e7ea3.png

    對于棕櫚油市場而言,除了油價下跌帶來的拖累以外,供需關系趨弱、庫存回復的擔憂,使得棕櫚油或仍將是油脂中“最弱”的品種。

    美聯儲上周如期加息75個基點后,一天之內,包括英國、瑞士、挪威、南非、印尼、菲律賓等在內的8國央行均宣布加息。在美聯儲不惜犧牲經濟也要對抗通脹的背景下,市場對于美國經濟衰退的擔憂升溫,直接沖擊了大宗商品未來的需求。與此同時,上周五公布的歐元區PMI指數創27個月新低、英國推出的激進減稅措施觸發英鎊跌至37年低點,也刺激了市場對發達經濟體衰退的擔憂,引發商品市場的拋售。

    而在油脂中,棕櫚油作為受生物柴油需求影響最為明顯的品種之一,伴隨著油價的回落和生柴需求下降的預期,也順理成章的成為油脂中的領跌品種。

    且從供應側看,9月東南亞主要棕櫚油產地仍處豐產周期,棕櫚油供應仍有望季節性趨增。馬來西亞棕櫚油協會(MPOA)發布的數據,馬來西亞9月1-20日棕櫚油產量預估增0.71%。雖然這一數據與SPPOMA的同期數據相左(后者預計9月1-20日馬來西亞棕櫚油產量減少1.84%),但光大期貨的觀點指出,考慮到豐產周期和天氣干燥為主,馬棕油9月增產仍是大概率事件。

    當前,馬棕產量恢復和產地庫存趨增,仍是棕櫚油市場面臨的主要利空。

    全球知名植物油分析師Dorab Mistry在上周稍晚曾表示,馬來西亞2022年棕櫚油產量預計為1820萬-1850萬噸,而2021年則為1810萬噸;印尼2022年棕櫚油產量將增加300萬噸。此前馬來西亞棕櫚油局(MPOB)也稱,預計馬來西亞2022年棕櫚油產量為1850萬噸,而2021年為1810萬噸。截至2022年12月底,馬來西亞棕櫚油期末庫存可能增加至250萬噸。

    在另一主產國印尼,盡管印尼政府采取積極的政策減少國內的庫存壓力,但印尼棕櫚油協會(GAPKI)仍指出,印尼截至今年12月末的棕櫚油庫存料為約500萬噸,相比之下,截至2021年12月末的棕櫚油庫存僅為410萬噸。

    國內來看,馬棕出口強勁和國內需求放緩,意味著國內棕櫚油庫存有望逐步恢復。船運調查機構ITS最新數據顯示,馬來西亞9月1-25日棕櫚油出口量為1168627噸,較上月同期增加21%。

    “(馬棕)出口方面表現強勁,印度、中國等進口均有不同程度增加。對應,國內棕櫚油進口到港增加,棕櫚油庫存有望逐漸恢復,這一趨勢有望持續到10月中旬。”光大期貨認為。

    據我的農產品網統計,截至9月16日(第37周),全國重點地區棕櫚油商業庫存約36.36萬噸,環比增加3.73萬噸,增幅11.43%。而今日(26日)將公布第38周的庫存數據,國內庫存繼續環比增加的擔憂依然存在。恒泰期貨援引其他機構的統計稱,截至9月20日當周,港口棕櫚油庫存報42.2萬噸,周度增加近5萬噸。

    綜合來看,在國內恢復、產地產量趨增的背景下,棕櫚油的“空頭配置”地位或難輕易被撼動。在國內早盤收盤后,BMD馬來西亞棕櫚油主力合約刷新2021年6月以來最低至3431林吉特/噸,日內最大跌幅近8%。

    光大期貨認為,國內豆油表觀消費量下降,與雙節備貨需求放緩有關。國內疫情影響了人員流動,不看好后期油脂消費。操作上,油脂單邊偏弱思路,可作為空頭配置,棕櫚油弱于豆油和菜油。

    中長期來看,Dorab Mistry預計馬來西亞毛棕櫚油價格將在9月底跌至3000林吉特/噸,到12月底跌至2500林吉特/噸。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