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天風期貨研究所
調研問題簡述
1、油籽買船情況,榨利倒掛的狀態何時可以恢復?
2、工廠銷售情況、庫存情況如何,未來是否有停機的打算?
3、油脂、蛋白品種間價差較大,替代是否顯著?
4、油脂進口情況,對未來油脂進口走向有何看法?
5、下游消費情況,對國內四季度需求有何看法?
調研目的地簡述
1、福建油廠&貿易公司:福建地區菜籽壓榨量全國占比約34、5%;大豆壓榨量全國占比約5、2%;棕櫚油進口量全國占比約8、9%。
2、調研路徑:9月19日-9月23日為期5天的調研活動,從廈門出發至福州福清。
3、調研對象:
①大豆壓榨廠3家,總產能約占福建大豆壓榨量的38、2%。
②油脂油料貿易商4家,全年油脂總貿易量約為160萬噸。
③飼料加工廠1家,年飼料銷售量在300萬噸左右。
1、油籽買船情況,榨利倒掛狀態合適可以恢復
買船&榨利
進口大豆、菜籽方面
1、油廠A
買船:9月已經到港一船大豆;下一船大豆預計10月20號左右到港。
榨利:現在近、遠期榨利盤面倒掛都很嚴重,只能先把豆粕基差預售出去才敢去點美豆。基本不進行盤面套保,現貨兩頭鎖定就行。未來榨利能否打開,還是看美豆升貼水能否給出機會。
2、油廠B
買船:10-11月分別有一條船到港。
榨利:該企業負責人認為,由于美豆庫存偏緊,9月報告減產幅度太大導致市場心態有所轉變,可能11月大豆進口榨利會有所恢復。但是要是美豆產量確實有問題,可能11月也很難給出很好的榨利空間。
3、油廠C
買船:據負責人介紹,短期工廠大豆供應充足,10月份預計到港2船大豆;11月已經買了1條船,12月暫時未采購。
榨利:大豆壓榨行情節奏不好,今年上半年大豆壓榨一直虧錢,現在美豆后面的情況很難把握;早些時候虧怕,現在不敢買太遠的貨,基本維持按需壓榨。11月應該能給出比較合適的榨利,后面再遠就不清楚了現在也很迷茫。
4、貿易商A
買船:對于10-12月的國內進口大豆到港判斷,認為10月500萬,11-12月合計1700-1750萬噸左右。
5、貿易商B
買船:預計4季度進口菜籽數量180萬噸左右,主要在10月之后大量到港,目前福建當地菜粕基本斷貨了。
6、貿易商C
買船:據負責人介紹,10月份福建大豆到港5條船左右,當地供給不算太緊張,因正常月份船期一般在5-6船。而且福建市場的豆粕以區域內消耗為主,外流貨源相對偏少。
2、工廠銷售情況、庫存情況如何,未來是否有停機的打算?
庫存&銷售&壓榨
1、企業A
庫存情況:目前大豆庫存7萬噸,豆粕保持0庫存狀態,且目前提貨需求好,壓車較為嚴重
開停機:據企業負責人介紹之前9月9日停機,9月17日恢復開機。計劃10月份斷豆停機10天左右。
銷售情況:負責人認為11月將是豆粕價格的拐點,因為屆時大豆到港量高。但看好10月豆粕價格,因大豆到港少。目前10月豆粕合同銷售較少,只銷售了2萬噸豆粕合同。
2、企業C
庫存情況:據介紹工廠目前豆粕無庫存;豆油庫存3000噸左右。此外,據介紹福建當地目前飼料廠豆粕庫存整體偏低,庫存高的客戶在20天左右用量;多數偏低在7-10天用量。
開停機:該企業10月國慶節暫無停機計劃。
銷售情況:后面暫時沒有做遠期銷售,新到的大豆也暫時還沒有銷售,由于后面買船進度較慢準備慢慢出貨。
3、企業B
銷售情況:公司負責人介紹,豆粕、豆油銷售以現貨銷售為主,基本不做遠月基差。其中豆粕銷售中貿易商和飼料廠客戶占比分別在50%和50%左右。豆油銷售以散油為主,自家不做灌裝。同時,該企業認為10月份是大豆供給最緊張事情,屆時豆粕價格仍將持續高位。且目前當地下游飼料企業豆粕庫存整體偏低,后期仍有明顯提貨需求。
4、企業D(主營棉籽壓榨)
棉籽進口:該工廠的棉籽來源為進口澳洲棉籽,其中出油率15%,出粕率32%。進口澳洲棉籽主要是有零關稅優勢。
棉粕情況:目前工廠生產棉粕有50%蛋白含量和46%蛋白含量。9月21日,46%棉粕報價M01+700元/噸,50%棉粕報價M01+850元/噸。另外,棉油當日報價y01+300元/噸。
未來采購計劃:工廠計劃采購進口棉籽10幾萬噸,目前已經銷售棉油基差合同7000噸,前期銷售8-10月棉油價格y01+200元/噸。銷售區域主要是西安,漢中,湖北等地。
3、油脂、蛋白品種間價差較大,替代是否顯著?
價差&替代
1、貿易商B
油粕比套利:據貿易商介紹暫時不會按照二者比值的數據去交易,目前位置確實不太好上下都有較大的不確定因素,更多考慮兩個品種單邊走勢的具體情況。
豆菜粕價差:目前對豆菜粕持看擴的觀點,今年1-8月進口菜粕的量同比來看不算少。而且后面加菜籽產量恢復在700萬噸左右,在國內四季度進口菜籽在180萬噸的影響下,菜粕的供應將非常寬松。相比之下,豆粕在進口壓榨并不好的情況下,供應端的壓力相比菜粕明顯更小。
菜粕1-5價差:偏反套的觀點,1月合約對應的基本面是供給增加需求減少的情況,而5月相對水產消費會不斷復蘇,需求端支持反套邏輯。
2、貿易商C
豆棕價差:該企業認為11月份之前還是看高位震蕩,震蕩區間在1500元/噸左右,而且該企業認為后期決定豆棕價差的關鍵矛盾點在于棕櫚油產量。
3、貿易商A
蛋白粕替代:據企業介紹蛋白粕的性價比優勢主要體現在單蛋白的價差之上。目前豆粕、葵粕的價差在1300-1400元/噸左右,但從華南這邊的情況來看,飼料企業并未出現明顯降低豆粕添加比例的行為,整體比例依舊較為穩定。
分別來看,外銷商品飼料的配方相對穩定,但某些自用飼料添加比例變化加大,有使用葵粕、菜粕去替代部分豆粕。并且華南飼料配方調整非常靈活,在1-2周就可以快速變化主要關鍵還是在于原料的性價比。
4、貿易商D
蛋白粕替代:該企業認為后期11-1月的菜粕相比豆粕的性價比更高,在福建市場上禽料中的菜粕添加比例屆時將調高。肉禽料中的菜粕添加比例高的時候能到18-20%,目前的添加比例在12-18%左右。
4、油脂進口情況,對未來油脂走勢有何看法?
進口&價格
1、貿易商A
油脂價格看法:國際棕櫚油,從印尼棕櫚油協會的數據來看,年底印尼國內棕櫚油庫存或能降低到500萬噸以下,換言之庫存壓力最大的時候已經過去。對于國內棕櫚油方面,認為9-10月進口棕櫚油分別在50萬噸左右,短期國內的供給壓力比較大。但后期如果棕櫚油的消費國消費數據能提振產地的出口數據,推動產地棕櫚油庫存下降,弱勢下行的價格或能階段性止跌。
2、貿易商B
油脂進口情況:近期國內棕櫚油的到港數量,9月預計到港50-60萬噸,10月60萬噸左右。短期來看,國內的供給相對充足,對近月棕櫚油價格構成壓制。
油脂價格看法:短期棕櫚油供給端依舊是維持寬松的,12月之前價格很難有較強的表現。現在豆油、菜油庫存都很低,整個國內油脂的需求基本上還是靠棕櫚油在維持,這樣的話價格也很難下去。由于現在棕櫚油性價比極為突出,下游食品化工和食用油端的需求很旺盛,基本到貨就會提完,整體看10-11月初價格會在這個位置震蕩一段時間。
3、貿易商C
油脂進口情況(棕櫚油):關于棕櫚油到港問題,8月份棕櫚油進口到港速度偏慢,部分到港量后移,預計10月份棕櫚油到港量50-60萬噸。據介紹,棕櫚油船期的采購合同,一般發船時間一般不晚于約定時間的一周,因為超過一周時長的賠償金增加明顯。
油脂進口情況(菜油):關于菜油的介紹,認為四季度的菜油買船還是少,四季度進口菜油恢復不到歷史同期的水平。相對而言認為23年一季度的菜油進口量或許增加的更為明顯。對于菜棕01價差,認為該策略存在一定風險,主要是在1月前的菜籽及菜油的到港量或不及預期。
5、下游消費情況,對國內四季度需求有何看法?
消費
1、貿易商A
豆粕需求看法:關于豆粕的需求量變化,認為23年度豆粕消費增速2-5%,傾向于3%,樂觀預計4%。
2、貿易商B
棕櫚油需求看法:關于棕櫚油的消費問題,認為目前棕櫚油的消費需求還比較好。主要亮點在于食品廠、肥皂廠的利潤較好,用工棕做皂粒成本8200-8300元/噸左右,因此認為這塊棕櫚油的消費比較好。而食用方面,低度棕櫚油進入餐飲主要是華南市場,目前這一塊來看消費亮點不算明顯。從自然年度來看,預計棕櫚油的年度消費同比下降30%多。
3、貿易商C
飼料用油的看法:據介紹,目前棕櫚油現貨價格比動物油價格低,當棕櫚油價格低于動物油時,飼料企業會用棕櫚油替代動物油,但是需要具體的飼料料型的情況。此外,企業介紹往年飼料用油年度用量認為在100多萬噸。
棕櫚油需求看法:關于棕櫚油的消費問題,認為四季度消費有望恢復到往年的水平,因目前福建當地下游食品廠,如達利園、盼盼等對棕櫚油的消費在會的,如果棕櫚油保持性價比,疊加后期食品廠對棕櫚油備庫,則階段性的表觀消費會更好。
4、貿易商D
水產需求看法:對于水產消費,認為隨著時間推移,當地水產消費量將不斷下降,其中10月或環比下降30%,11月下降50%。
5、企業B
水產需求看法:關于當地水產消費需求,據介紹今年由于天氣原因,今年水產料消費需求高峰在8-9月,相比往年晚1-2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