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
10月15日,世界糧食日前一天,技術源自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培武團隊的“重大科技成果轉化項目食用油主要危害因子快速高通量定量檢測產品”首發會在武漢光谷舉行。不久的將來,普通市民有望在家中,快速簡單檢測廚房里的食用油,是否含有黃曲霉毒素等致癌物,或辣椒素等地溝油標志物,并且幾分鐘就能測出來。

據介紹,李培武院士及其團隊成員,多年來深耕食用油檢測研究,在食用油檢測領域取得巨大進展,其中“食用油主要危害因子快速檢測技術及產業化示范”項目,由光谷企業武漢生之源生物科技子公司華美維士康生物承擔。其目標產品主要有黃曲霉毒素、苯并芘和地溝油標志物辣椒素快檢高通量定量檢測試劑盒和食用油中酸價、過氧化值定量快檢測試紙條。
今年8月,公司已研發生產出黃曲霉毒素、辣椒素、苯并芘,簡稱“兩素一芘”高靈敏度高通量快檢試劑盒、四合一便攜檢測設備等新產品(定量),用于食用油主要危害物快速檢測。產品經中國農科院油料所、湖北省農科院質標所和湖北省糧油質量監督檢查中心的現場驗證,上述產品符合國家相關標準,并已量產投入市場,主要應用在食用油加工企業、市場監督管理機構、檢驗檢測機構。相關人員表示,未來3-5年,迭代檢測產品還有望應用于普通居民家庭的食用油脂自檢,減少攝食地溝油等有害油脂的可能性。

為什么要對“兩素一芘”食用油主要危害物進行檢測?首發會上,相關專家介紹,黃曲霉毒素、苯并芘是世界上公認的強烈致癌物,能極大危害人們的身體健康。而辣椒素則被認為是地溝油的主要標志物。在食用油脂監管領域,對上述危害物檢得出、檢得快,檢得準,顯得非常有必要。
根據會上公布的數據,以辣椒素檢測為例,光谷造檢測產品,對單份樣本的檢測時間可縮短至10分鐘以內,靈敏度可達0.4 微克每千克,單次檢測成本可控制在80元以內,準確率達到85%以上。簡單、快捷、精準等特點滿足了現場食用油安全監管的等需求。如果使用傳統方法,這類檢測需要在實驗室環境中實現,單樣檢測耗時更長、單樣檢測成本更高。

中國糧油學會油脂分會會長何東平介紹,我國現有油脂生產經營企業2.7萬家,其中規模化生產企業1800余家,目前基本上都是采用儀器法,檢測使用的基本為進口大型儀器,市場上暫無快檢定量產品。如能在未來3-5年把食用油安全所有項目實現高通量、多聯檢和配套儀器設備國產替代的目標,也有可能成長為年產值達10億元以上的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