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籽油是我國主要食用油之一,其中具有濃郁香味的濃香菜籽油成為主導產品,具有良好的市場發展前景。
我國濃香菜籽油的主要生產原料是國產油菜籽,一類是低芥酸、低硫甙的雙低油菜籽,生產的菜籽油為低芥酸濃香菜籽油(芥酸含量≤3%),另一類則是高芥酸、高硫甙的傳統油菜籽,生產的菜籽油為傳統濃香菜籽油(芥酸含量>3%)。
今年我國油菜籽面積、單產、總產實現“三增”,新季油菜籽的品種情況如何呢?
11月2日,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發布了《2022年9省份新收獲油菜籽質量監測報告》。(鏈接見文末“閱讀原文”)
為保護糧食生產者的積極性,促進糧食生產,維護經營者、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保障國家糧食質量安全,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組織江蘇、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重慶、四川、貴州等9個油菜籽主產省份糧食和儲備部門開展了新收獲油菜籽質量安全監測工作。共采集樣品2420份,共涉及95個地市419個縣(區),獲得檢驗數據近3萬個,及時掌握了2022年新收獲油菜籽質量情況。
監測結果顯示,9省份2022年新收獲油菜籽整體質量屬于近年來最好水平,其中:
主產省份油菜籽芥酸含量平均值14.7%,符合低芥酸油菜籽標準(≤3.0%)的比例為36.2%。
江蘇省符合低芥酸油菜籽標準的比例最高,為66%。
近年來行業科研人員研究發現,除了生產工藝,菜籽的品種也是影響濃香菜籽油風味品質差異的關鍵因素。
以傳統油菜籽為原料制備的濃香菜籽油,其關鍵風味物質以硫甙降解產物為主,整體風味呈辛辣味、刺激味;
以雙低油菜籽為原料制備的低芥酸濃香菜籽油,其關鍵風味物質以吡嗪類化合物為主,風味呈烘焙香、烤堅果香。
芥酸是菜籽油中天然存在的脂肪酸,但芥酸碳鏈太長人體較難消化吸收,動物實驗顯示攝入過量芥酸對動物的心臟組織有損害,但是這個結果未有通過人體實驗得到證實。
主流觀點認為降低油菜品種芥酸含量是對人體有益的,包括我國在內的大多數國家都支持低芥酸油菜品種的推廣。
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近幾年的油菜籽質量檢測報告顯示,我國種植的低芥酸油菜籽占比總體呈現上升趨勢;其中四川為我國傳統油菜籽的最大產區,收獲的低芥酸油菜籽占比已連續兩年提升。
當前,我國油脂加工行業已進入提質升級階段,產品競爭的方向逐步轉型到 “營養和健康”。近年來各大廠家都推出了“低芥酸濃香菜籽油”,逐漸被人們所熟知,越來越受到消費者的歡迎。
油菜籽是國內第一大食用植物油源,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大力實施大豆和油料產能提升工程,油菜是擴種油料潛力最大的品種。我國的科研單位和種子企業正加大油菜產業科技攻關力度,以發揮國產油菜籽原料特色優勢,國產菜籽油正向著綠色優質、營養健康的方向不斷前進。
參考資料:
《油菜籽品種對濃香菜籽油風味及綜合品質的影響》-《食品科學》2022年43卷8期
《不同品種菜籽原料與濃香菜籽油風味品質的相關性》-《食品科學》2022年43卷14期
《油菜籽品種對濃香菜籽油風味的影響》-《食品與發酵工業》2022年4月